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青少年做人要堂堂正正,坦荡如砥,浑身充斥着正能量。
B.天德湖公园里人们济济一堂,享受自然生态,挥洒运动热情。
C.为了有个美好的将来,父母们纷纷送孩子去上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D.粗鄙的心灵是配不上优雅的汉语的,但是优雅的汉语却能拯救那些日益粗鄙的心。听作家讲述优雅的汉语,我们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学校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读书·励志》主题系列活动。
B.原产墨西哥的大丽花,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个颜色不同的品种。
C.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该得到这种机会呢?
D.“在最好的年纪,我就要做最有意义的事。”国际关系学院学生姚扬说:“这次到风华爱心希望小学支教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方向。”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眼前的这fú( )山村农家的画面让我心里充yì( )着一种在都市里从不曾有过的清lǎng ( )与宁静。简单、平淡,生命在这里达到了与自然最完美的和xié( )。——《小石花的梦想》
|
|
|
|
|
|
|
|
|
|
|
|
|
|
|
|
作文。
请以“把握住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阅历与读书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歌德说:“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牛蒡花
①我穿过田野回家,正是仲夏时节,草地已经割完,黑麦刚要动手收割。
②我采了一大束各种的花朵走回家去。这时,我看见沟里有一朵那异样的我们那里管它叫"鞑靼花"。割草人竭力免割它,如果偶尔掉一枝,割草人怕它刺手,总是把它从草堆里扔出去。我忽然想折下这枝牛蒡花,把它放在花束当中,我走下沟去,一只手钻到花蕊中间,把在那里正睡得甜甜蜜蜜懒洋洋的马峰赶走,就开始折花了。然而却是非常困难;且不说花梗四面八方地刺人,甚至刺透了我用来裹手的手巾,它并且是这样的惊人的坚韧,我得一丝丝地劈开纤维,差不多同它搏斗五分钟的光景。末了,我把那朵花折了下来,这时花梗已破碎不堪,并且花朵已经不那么鲜艳了。此外,由于它的粗犷和不驯,同花束中娇嫩的花朵不协调。我婉惜我白糟蹋了一枝花,它本来在自己的位置上是好好的,于是把它扔掉了。“然而生命是多么富于精力的力量啊”,我回忆折花时所费的气力,想道,“它是如何努力地防卫着,并且高傲地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呵。”
③在我面前道路的右边,发现一棵灌木。当我走近了的时候,我认出这棵灌木仍然是"鞑靼花",跟我徒然把它的花折来并且扔掉的那棵一样。
④这"鞑靼花"有三个枝杈。其中下枝已经断掉了,残枝像砍断的胳膊突出着。另外两枝都有一朵花。这两朵花原是红的,现在变黑了。一枝是断的,断枝头上有一朵沾了泥的花耷拉着;另一枝也涂抹了黑泥,但仍然向上挺着,看样子,整棵灌木曾被车压过,过后才抬起头来,因此它歪着身子,但总算站起来了。就好像从它身下撕下一块肉,取出五脏,砍掉一只胳膊,挖去一只眼睛,但它仍然站了起来,对那消灭了它周围弟兄们的人,决不低头。
⑤“好大的精力!”我想道,“人战胜了一切,毁灭了成百万的草芥,而这一棵却依然不屈服。
(列夫·托尔斯泰)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列内容各表现了牛蒡花的什么特点?
(1)第2段中写"花梗四面八方地刺人",表现牛蒡花
(2)第2段中写"我"采牛蒡花"差不多同它搏斗了五分钟的光景",表现牛蒡花
(3)第4段中写牛蒡花"歪着身子,但总算站起来了",表现牛蒡花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四段划线句子。
3.作者在最后写道“人战胜了一切,毁灭了成百万的草芥,而这一棵却依然不屈服。”这句话意蕴深邃,因为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中,都有无数令我们感动的“这一棵”。请结合阅读或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