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段,并回答问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段,并回答问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也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A脊梁。自信力的有无,B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作者所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所要证明的观点又是什么?

2.对方的论据都是事实,可结论却是错误的,敌论点犯了怎样的逻辑错误?

3.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AB两处词语的含义。

A脊梁                           

B状元宰相                           

4.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在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民族的脊梁”又具有怎样的时代特征?请举一例说明。

 

1.所要批驳的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观点。证明“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观点。 2.以偏概全。 3.脊梁:支柱(中坚力量、栋梁、支撑);“状无宰相”:指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4.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目的在于赞颂那些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强调他们才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才是我们民族的真正代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怀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充满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 5.充满自信力,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民族的振兴和繁荣,他们奋不顾身、坚忍不拔、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有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他们是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的代表。(要结合时代举例) 【解析】 试题分析: 1.议论文的论证方式分驳论和立论,驳论是要驳斥的观点,立论是作者要树立的观点。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论据是证明论点,本文论据都是事实,可结论却是错误,这是犯了以偏概全。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赏析词语表达作用的一种考查形式,学生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1)词的意思或内容。(2)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中国的脊梁” 指的是脚踏实地为民族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下层或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怀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充满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 考点:分析议论性语言的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开放性试题,要结合时代举例,理由要能支持自己的观点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词填空。

1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陈涉世家》中最能表现陈胜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惜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                 。《沁园春·雪》

4)《卜算子·咏梅》中,抒发了对梅花性格孤傲、坚贞自守的赞美之情的诗句是

                                                 

5)《观刈麦》中,描绘劳动人民劳作艰辛的场面的诗句是             

 

查看答案

仿照例句,再写一句组成排比句。

例句:你渴望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你渴望理解吗?那么请敞开心扉,因为这是通向理解的桥梁。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儿童研究专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为阅读障碍,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困难,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材料二:随着音响制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人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有关媒体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分摄入,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心理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

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如果就这一现象进行一次采访,请以语文老师为采访对象设计一个问题。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大多数从事艺术的人,缺少真诚。因为不够真诚,一切都在嘴里随便说说,当作唬人的幌子,装自己的门面,实际只是拾人牙慧,并非真有所感。所以他们对作家决不能深入体会,先是对自己就没有深入分析过。这个意思,克里斯朵夫也好像说过的……”

以上文字选自《       》,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              的问题,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网络建设的迫切需要。

B.因为读书,你狭隘的心灵逐渐变大,变得丰富多彩,变得阳光灿烂。

C.我市的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要求所有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D.网购之所以让很多人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下单时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