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题。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⑾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选自《阅读与鉴赏》,有改动)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以“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为题有什么妙处?

2.根据提示,将方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线索一:挺拔的槐树花香醉人→                    重生的槐树更加繁茂

线索二:少时的弟弟快乐健康→                                        

3.联系语境,品析下面句子和加横线的词语。

①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忐忑

4.第⑧段“两行清泪落了下来”一句中加点字“泪”蕴含丰富的情感,既有           之情,又有             之情。

5.本文与《紫藤萝瀑布》在主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感悟。

 

1.示例: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心比作会开花的树,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有美感富有诗意,意近即可); ②有意蕴,暗示(揭示)文章的中心。 2.线索一:→被雷击的槐树轰然倒下(槐树被雷电拦腰截断)线索二:→受伤后的弟弟一蹶不振→醒悟的弟弟开始新生活(意近即可) 3.示例:①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槐花盛开时的美丽。表现了弟弟少年时代的快乐生活。②“期待”是期望、等待的意思。这里体现了我盼望弟弟早日从伤痛中走出来的心情; “忐忑”是心神不定的意思,体现了我不知道回故乡是否会给弟弟带来好影响的不安心情。(意近即可) 4.①对槐树经受磨难重获生机的敬佩(或感动)之情;②对自己因伤痛一蹶不振的羞愧(或自责)之情;③受槐树的启迪幡然醒悟的振奋(或喜悦)之 情。(答出两点即可) 5.开放题,能围绕“花、树、人都会遇到不幸。但只要保持平和心态、乐观坚强面对,有着坚定 的信念,就一定能抵达幸福的彼岸”这一主旨,结合生活事例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标题常见的作用有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有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有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等。解答时,结合文本具体说明。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先从语言本身来分析,说明运用比喻的作用,再联系全文,理解此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可以从表达情感、表现主题、充当线索等方面考虑。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先找到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所在文字段的位置,然后以事例为中心找到相关情节加以概括。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赏析句子要注意三点,说明语句主要内容(思想情感),点明使用的写作手法,有时对关键字词要点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要赏析句子和加点的词,第一句要说明突出了景物什么特征,第二句要说明表达了什么情感。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找出文中所写事例和对槐树的描写,多角度地体会作者对“树”对“人”对“自己”复杂的情感。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本身所说的道理就很明白,把人比成“树”,从如何做“智者”“强者”去拓展一下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不要空喊读书,完成题。

不要空喊读书

马南邨

①读书,就应该拿起书来,一字一句地认真读下去,为什么会有空喊的呢?

②空喊读书的,可能有几种人:第一种人因为自己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坐不住,安不下心,读不下去,但是又觉得读书很有必要,于是就成了空喊。第二种人因为有一些误解,以为拿起书来从头到尾读下去,就会变成读死书,所以还不敢也不肯这么做,于是也变成了空喊。第三种人因为太懒了,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去读书,只希望能找到什么秘诀,不必费很多力气,一下子就能吸收很多知识,所以成天叫喊要读书,实际上却没有读。

③这三种人即便是极少数的,我们也应该耐心地给以帮助,使他们不再空喊,而认真地坐下来读书。并且对这三种人还要有所区别,采取不同的办法给以帮助。

④三种人之中最难办的是懒病太深的人。这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是要促使他痛下决心,勤学苦读。虽然不必采取什么“以锥刺股”那样的办法,但是,也要有相当的发愤之心,否则是一事无成的。而只要真的勤学苦读了。那么,有时候才能可能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唐代大诗人李白“梦笔生花”的故事,不是全属无稽之谈。古人类似这样的故事还多得很。例如,唐代鲍坚的《武陵记》一书,还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⑤“后汉马融勤学。梦见一林花如锦绣。梦中摘此花食之;及寤,见天下之词,无所不知。时人号为绣囊。”

⑥很明显,马融所以能够变成“绣囊”,并非真的因为他做梦吃了花儿的缘故,而是因为他用勤学苦读的缘故。

⑦听了这个故事,如果不从勤学苦读方面去向马融学习,而光想做梦吃花儿,那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可是,按照懒人的想法,却很可能不从勤学苦读上着眼。他也许会想到:这真妙啊!古时马融做梦吃了花儿,醒来就能通晓天下的文词;那么,现在能不能请一位科学家,发明一种神奇的办法,比如用注射针之类,对人脑进行注射,来代替读书呢喃?如果能发明这样的方法就太好了。到那时候,打一针或者吃一服药,就能吸收多少部书;这么一来,只消一个早上就能培养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和专门人才,岂不妙哉!

⑨当然这只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决不会真有人做这样的想法。但我们能从中体会到老老实实的读书态度的重要性,便有极大的受用。

⑩然而,是不是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地读书,又会被批评为读死书呢?决不会的。我们反对读死书主要是指那种目的不正确的而言,并非说:认真读书都是读死书。要是这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有许多人根本还没有读什么书,完全说不上什么读死书或者读活书的问题。

⑾有人老爱高谈阔论。什么事也没有做起,先要谈论个不休。大家都曾见到,有的成天在订计划,开书目,请人讲读书方法,在许多场合都很热心地泛论读书的重要性,如此这般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倒不如把耗费的这些宝贵时间,放在老老实实的认真读书上面,也许可以得益不浅。

⑿至于那种坐不住的人,只要下决心坐下来,很快就能养成习惯。这种人的毛病最轻,最好治。

⒀一句话,读书不要空喊,到处叫嚷毫无用处。你觉得自己最需要什么知识,就赶快到图书馆去找有关的书籍,如有可能再想法买到这些书籍,抓住一天半天的时间,老老实实地从头到尾地一字一句地耐心读下去,遇到自己有用的重要材料就用本子记下来。这样做,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下手,兴趣很快也会培养起来,日积月累,就能读好多书,掌握好多知识。舍此以外,别无路子可走。 (选自《疯狂阅读》2014年第3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

2.细读短文第②至⑿段,完成下列表格。

三种“空喊读书”的人

改掉毛病的办法

 

3.品析第⑧段中加横线词的作用。

可是,按照懒人的想法,却很可能不从勤学苦读上着眼。

4.第⑤段引用后汉马融勤学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①。隐心而后动②,谤议庸何伤③? 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④。在涅贵不缁⑤,暧暧⑥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⑦。行行⑧鄙夫志 ,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⑨,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东汉崔子玉《座右铭》)

注释:①纪纲:法度;行动准则。 ②隐心而后动:三思而后行。 ③谤议庸何伤:别人的非议怎么会中伤到自己呢? ④臧:褒奖。 ⑤在涅niè贵不缁zī:比喻品格高尚,不受外界污染。 ⑥暧暧:光线不够明亮的样子。⑦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徒,同“途”,道路。老子认为,柔弱者久长,刚强者先亡。⑧行行:刚强的样子。⑨慎言节饮食:说话须谨慎,饮食等欲望须节制。

1.解释下列加横线短语。

①惟吾德                         ②无案牍之形(             

尽粟一石(                )       ④行之有恒  (              )

2.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意思哪一组相同?(        )

A.山不在高,有仙则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楼。(《黄鹤楼》)

B.之不以其道。           而临之。(《马说》)

C.可以素琴。             取子敬琴弹,弦既不。(《人琴俱亡》)

D或尽粟一石。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

3.用现代汉语翻译。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4.请从乙文中找出与甲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思想倾向最相近的一句话。

5.学则须疑,尤其是学习文言文,这样能够更好地学古通今。

例如,学习《马说》一文,我们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但当今更需要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毛遂自荐的勇气;学习《陋室铭》一文,我们赞赏刘禹锡_____________的情怀,但同时也应该摒弃孤芳自赏的落后思想。

 

查看答案

阅读白朴的《天净沙·春》一诗,完成题。

天净沙·春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①,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释】① 帘栊: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像落花。

1.画线句展示了一幅                的美丽画面。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这里的“小桥流水飞虹”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有一首歌曾经很流行,里面有这样几句歌词: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也许有一天我攀上了枝头却成为猎人的目标,我飞上了青天才发现自己从此无依无靠……

1.从歌词中我们可以发现野生鸟类的生存状况非常严峻,请你结合歌词内容和平时所见资料,概括造成野生鸟类生存囧况的原因。

2.和这首歌一样,古往今来的很多诗文中,人们都借助对鸟的描写寄托情感。请从下面列出的鸟中,任选一种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大雁、燕子、鹤、鹧鸪、鸳鸯

例句:子规:我从“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中,读到了子规哀啼的凄凉,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担忧和牵挂。

3.有一次家人在“鸟鸣涧”餐厅聚餐,你看到菜谱上有这样几道菜:爆炒鹌鹑、红烧野鸭、山鸡炖蘑菇……你为鸟类的命运感到非常难受,这样对老板说: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后填写课文原句。

(1)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3)淮南秋雨夜,                   

(4)                     ,晒翅常疑白雪消。

(5)                    ,相伴过年华。

(6)                    ?怅望青田云水遥。

(7)优秀的人才常常需要识才的慧眼去发现,韩愈曾发出“人才常有,而发现人才的人不常有”的感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