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1.概括选段主要写哪两方面内容?

2.选文透露出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什么感情?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3.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请任选一处并简要赏析。

 

1.答案:①先写了高邮咸鸭蛋名声大;②然后写了高邮咸鸭蛋质细而油多的特点。 评分:答对一个方面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①赞美,自豪 ②举例说明: 示例一:“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一句中,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 示例二:“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一句中,“完全不能相比”和“实在瞧不上”从侧面突出家乡鸭蛋的好,表达作者赞美、自豪之情。 示例三:“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觉得很亲切”,因为爱屋及乌,所以热爱家乡的我对不喜欢的袁枚产生了好感。“与有荣焉”,则写出了作者的自豪之情。 示例四:“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一句中,淡淡的幽默包含着对他乡鸭蛋之不屑,对家乡鸭蛋的自豪。 3.答案:示例一:“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后再说的神态,突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 情,平淡而有味。 示例二:“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 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示例三:“一般是敲破空头”一句中的“空头”是方言词,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 色,体现了作者“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的语言特点。 评分:例句1分,赏析2分,共3分。只举例不得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1段写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2段叙述的是高邮鸭蛋不同于其他地方鸭蛋的特点。故选“家乡鸭蛋的特色。”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我对异乡人称道咸鸭蛋不大高兴,不是因为鸭蛋不好,而是因为异乡人知道高邮咸蛋,其实高邮还有其他值得称道的东西。高邮的咸鸭蛋也确实好,这是肯定的态度,表明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对故乡特产的自豪之情。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赏析,类似于精彩句子的赏析,做好此题要注意(1)要写出修辞手法和心理感受,(2)要写出描写角度和表达效果。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乙)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王嘉《拾遗记》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⑥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媵人持沃灌              ②四僵劲不能动  

③编茅        为          ④死犹存         虽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3.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

4.概括说明两文在说明道理时的不同之处。

 

查看答案

牧牛词

高启

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注释:尔:“你”的意思。“尔”与下一句的“我”牧童间彼此相称。弯环:弯曲成环状。秃速:尾毛稀疏短秃的样子。输租:交租。

1.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本诗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智能手机等触控式智能设备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获得每个年龄段人的青睐——中国已迎来“触屏时代”。据报载,2015年全国约2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学校拟开展“触屏时代,我们如何应对”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相关任务。

材料一

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上网时间、年龄

上网目的

调查项目

每天都上网的学生

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

10岁以前“触网”

聊天交友

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

玩网络游戏

学习、写日记博客

所占比例

829%

704%

61%

201%

298%

35%

151%

 

材料二  春节回家过年,还在上中学的田甜和家人一起边吃年夜饭,边看春节联欢晚会。期间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母亲责怪她冷落了爷爷、奶奶,还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1.研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

2.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以班长的身份给那些还沉迷于手机和网络的同学写一段劝诫的话,字数不超50字。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一。大海纯净清新、大海充满了生命力、大海具有宽广的胸怀、大海就是永恒。”

以上文字选自法国生物学家          写的科幻小说《           》。小说主要讲述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其中                       等历险情节内容,写得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查看答案

观察下面画作,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