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这篇短文 最后一课 郑振铎 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

阅读下列这篇短文

最后一课

郑振铎

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

“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朋友在电话里说。

“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

“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

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是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地明白。

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地死在水里。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和郊外开进租界。

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

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

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

我们依旧地摇铃上课。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

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

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

“但是我这一门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 

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地讲下去。学生们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

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清朗,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上了刺刀,“引满待发”。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在笔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别的十几个课堂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

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眷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小贩们不时地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地晒着。

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地嗒嗒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着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碾地的声音可听到。

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时间是上午10时30分。

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立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现在下课!” 

学生们一致地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一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着。

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个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

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从来没有那天无纷纭的一致的坚决过,从校长到工役。

这样的,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着迁校的工作。

1.这《最后一课》发生的地点是     城市名,文中“             ”给我们作了提示。

2.在这“最后一课”上,“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试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并说说原因。

3.12月8日这一天,暨大做出了一个什么决定?(用原文内容

4.文中写学生们对课桌等的依恋,写学生在宣布下课时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你体会到他们此时此刻是什么心情吗?

5.试谈谈本文与都德的《最后一课》有哪些相似之处?

 

1.上海 黄浦江、虹口或康脑脱路) 2.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 正是因为“我”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有一种大义凛然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气才有这样的心情。 3.“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 4.既写出学生们对学校、对家乡、对祖国的依恋,又表达了学生们对日本侵略者的强烈愤慨。 5.两文情境、气氛相似, 师生表现相似,都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全文,找到与某一城市有关联的事物的名称如第四段中的“黄浦江”一词,即可知道是“上海”。“黄浦江”是上海的一条内河。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有两个答点,一是“根据心情”,二是“说明原因”。在文中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语句如“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着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摘录关键词来分析。根据文中内容了解作者所写的时代和事件,根据作者的所见所闻来来分析说明作者心情产生的原因。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全文,找到提及暨大内容的文字,即可知道“决定”是““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即可了解本文所写的环境是日本侵占上海,所写的事件是学生们做出一个“决定”,根据此情境,从学生们对学校对国家以及对侵略者的情感来分析理解学生们的心情。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都德的《最后一课》是所学课文,回顾此文内容,了解作者对文中老师和学生的描写,即可与本阅读文章比较,从环境气氛、人物的情感、文章的主题等方面来概括相同点。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段。

①寒假开学,爸爸执意要送我到千里之外的大学。我不无感激。只是想到爸爸腰疼的老毛病,我就于心不忍。我坚持要自己走,——快二十的人了,再不锻炼一下,将来何以安身立命!我自信不是那种胆小如鼠之人——尽管我属鼠。

②“楚楚,我送你去,咱父女俩儿一路上也可以说说话。要不,你一个人多寂寞。”

③“不嘛——去年刚入学时,您不是已送一回了吗!这次该我‘独闯江湖’了!”我态度坚决。

④“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妈妈稍有愠怒,但又带着几分怜爱,“你是什么性格,妈还不清楚?天生和你爸一样:老实……”

⑤这话不错。我的确老实。小时候,别的小孩为非作歹,打得我鼻青脸肿,我居然一招未出,站在那儿挨打,而且从未“上诉”。进学校,上考场,别人都使出浑身招数,我却连接受同桌“援助”的勇气都没有。于是,谁都说我老实,老实得见了蚂蚁都不忍踩死,更不用说去做那些骗人的勾当,连在脑子里想都没想过。但对爸妈,我就有“资格”不老实——我是他们的掌上明珠,不耍点脾气,还能算是“公主”吗?

⑥终于爸妈拗不过我,只好作罢。我得意忘形,又赢了一回——虽然赢得不光彩!

⑦火车启动时,我把头伸出窗外,挥手与爸妈告别的瞬间,忽然看见妈妈眼里含满泪花,冲我挥了挥手,急忙伏在爸爸的肩头,深怕我看见那晶莹的泪光。而爸爸那深邃的眼里也蕴含着无限迷恋。在车窗突然越过月台的刹那,我忽然才觉得一丝怅惆涌上心头,不禁泪眼迷离……原来自己还是依恋那温暖的屋檐,为我遮风挡雨,那一刻,才感到一个人将远行,孤清、冷寂袭击心胸……

1.“我”坚持要自己去学校的原因是什么?

2.爸爸为什么执意要送“我”?

3.根据文章内容,分别说说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上诉:                         (2)援助:                               

4.“那温暖的屋檐,为我遮风挡雨。”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屋檐”指的是                  ,“遮风挡雨”指的是                

 

查看答案

阅读《木兰诗》选段。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选段中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下列加横线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并自为其       卷卷有爷        

B.还扬州        有朋远方来

C不能称前时   于舅家见    

D众人矣      公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本文借事说理,方仲永天资非凡,但却由于“                ”,(用原文词句)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了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五题选三题作答。

1文理皆有可观者(     

2愿为鞍马(    

(3)稍稍宾客其父(    

4我旧时裳(     

(5)对镜花黄(      

 

查看答案

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要求汉字书写规范、工整、美观。)

(1)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2)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