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草圣”是汉代的张芝,“书圣”是东晋的王羲之。

C.我国的重阳节有插茱萸,登高和喝雄黄酒的习俗。

D.“泥人张”创始人是张长林,他的彩塑艺术题材广泛,人物栩栩如生。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识记情况。平时加强归纳与积累,才能轻松应对试题。C项,喝雄黄酒是端午节的习俗。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当他在电视上看到歹徒非常残忍的杀死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的时候,顿时义愤填膺

B.众目睽睽的冬运会在人们的期盼着拉开了帷幕。

C.莫言认为,创作必须和个人经验相结合,这样才能写出语言丰富多彩,结构别具匠心的作品。

D.鳄鱼在捕食前,常处于平静状态,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树桩般纹丝不动,只露出一对鼻孔和眼睛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息息相通   契而不舍  一反既往   妇儒皆知

B.销声匿迹 翻来覆去 铤而走险   来势汹汹

C.乐此不疲 吹毛求疵 引颈杀戮   含首低眉

D.慷慨淋漓  锋芒必露 相形见绌   迫不及待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提示,按要求作文。

在每一个成长的日子里,不可能总是充满着灿烂的阳光与和煦的微风,可以说当代社会,压力无处不在。压力面前你可能有过气喘吁吁,也可能有过痛苦不堪。然而,也正是压力,能激发出或许连我们自己都不清楚的内在潜质;是压力,让不懈奔跑的我们缩短了与目标的距离;是压力,让我们触摸到梦想实现的快乐与满足……

请以“面对压力”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如下:

1)将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文学作品阅读

点燃一个冬天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的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喂喂的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篓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啵啵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B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点燃一个冬天了。

1.简要概括文中孙老师和孙老师妻子的形象特点,并选一点举例分析。

2.文中【B】处画线句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3.请对【A】处画线句作简要点评。

4.请写出本文题目点燃一个冬天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查看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2012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①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②跟你们一样,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③其实,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荫庇,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梦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④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       ,不相信     。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

⑤我知道,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事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⑥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世故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大学会不会像有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⑦我有一位多年前毕业的同事,在谈到社会、时代时,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需要的适应,而是坚守。”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的一张老照片: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⑧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如此,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 生活给的我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

⑨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谢谢大家!

(时间:2012年7月1日;地点:北京大学;卢新宁,女,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级本科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本文发表于《中国青年报》2012年07月06日,有删改;题目为编者加)

1.这篇演讲稿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从内容可以看出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演讲稿;本文议题比较严肃,但是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活泼,感人肺腑,发人深省,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请分点概括作者对于现今北大学子的“害怕与担忧”。

3.作者为什么要写老照片上的那群知识分子?阅读⑦段,结合文章简要回答。

4.根据文意请补全文中划“     的句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