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下面小 题。 老妪 (梁晓声) (1)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下面小 题。

老妪    (梁晓声)

(1)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需作一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2)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地招徕。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她的生意就冷清。而老妪锅里的茶蛋未见得就 比别人锅里的小。

(3)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 佛也只不过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绝无半点乞意。

(4)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 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良,并且总克制不了这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表现了, 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我安慰。

(5)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帐

(6)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了咱们两毛钱。”

(7)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

(8)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 德……

(9)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那个老妪。袖着手,缩着 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10)“你,”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11)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12)儿子仰脸看我。

(13)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14)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 天!”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位时,见一老叟,守着她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低着头, 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也不过是 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

(15)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 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

选自《散文荟萃》 有删改

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地招.徕.。

(2)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帐。

2.“我”买老妪茶蛋是出于什么用意?(请用原文回答) 对于自己的这种行为,“我”又

是如何自我评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3.有人认为原文第(11)段不够简洁,作了如下修改:“老妪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 手,递给我皱巴巴的两毛钱。”你认为原文好,还是修改文段好呢?请简述理由。

4.情景想象:当我和儿子回到家,深有感触的我,会教育儿子明白什么道理?请以 的口吻,对“儿子”讲述“我”得到的启迪。(不能照抄原文)

5.如果当时你拿着摄像机在场,准备拍下文中令人感动的场面,送到重庆电视台“天天

630”栏目播出,你会选取哪个人物作为特写镜头?为了使画面震撼人心,你会融入自己的 哪些创意?请简要阐述自己的设想。(可从人物刻画、环境烘托、对比手法运用等方面着手 设计创意)

 

1.(1)招徕:招揽、招引。(或)用动作、声响或色、香、味等特点吸引。意近即可。 (2)佯装 假装。意近即可。 2.用意:“ 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 自我评价:这是为了表现一下自己的小善良。并从中获得自我安慰——自信自己是一个善良的好人。 3.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原文好。原文强调了老妪手的“干枯”,“老手”突出她的衰老、辛劳。钱的“皱巴巴”,让我们联想到那是老妪就是在挣这样的角票,合起来展现了一个生活贫困中的辛劳而衰老的老妇人形象。 4.开放题。应注意:(1)使用第一人称。 (2)点出道理,即得到的启迪。老妪退还多给的两毛钱,表现了近乎本能的“人心尊贵”,相比之下,我自己类似施舍的行径十分庸俗。 (3)语言流畅,符合人物身份。 5.答题要点,可以从老妪、老叟等人物形象的塑造来选择,恰当运用环境烘托,对比手法即可,只要符合提示语中的要求,有自己独特的设计和创意即可得分,按照创意的优劣给分 【解析】 1.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4.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5.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A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   )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 ,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乙】白鹭(郭沫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B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C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的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请按要求回答下面两题。

(1)甲文括号处所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乙文第段所写的内容可分别用第段和第段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个词语是:

                                                  

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甲】:                                             

【乙】:                                             

3.甲文开头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再写捕鸟,这样安排有什么特殊用意?

                                                    

 

4.有同学把乙文第段的内容概括为 “白鹭望哨图” ,但有的同学不同意,认为这样概

括不对。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5.甲文第二段写和闰土的父亲同样的捕鸟方法,收获却不同,仔细品味词句,说说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在三十年后还记得得失的缘由

 

                                                     

6.写点评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从甲乙两文划线句子A】【B】【C三句中任选一句作点评。

示例:句子——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

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点评:用排比手法表现出了白鹭外表很适宜、结构匀称的特点。

我选的句子:                                          

我的点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族为意                     

(2)自指物作诗立就           

(3)以钱币乞之               

(4)父其然也                 

2.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余闻之/也久。                    

D.未尝/识书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翻译: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翻译:                                                  

4.作者借方仲永泯然众人的故事,主要是阐述“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二者的关系是:                                                    

5.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的父母把你们送到重庆一中来学习,其目的是想让你们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快乐高效的学习方法,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到重庆一中来的最大收获。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鸟向檐上飞,                                (吴均《山中杂诗》)

(2)                   ,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3)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                ,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

(5)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的句子是:

                                                           

(6)韦应物在《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诗句是:

                                                           

(7)《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的艰苦生活的诗句是: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自古以来,长江、黄河这两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们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我校某班开展了“长江,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撷取瑰丽的长江文明,谱写长江新的篇章。

【探寻长江的文明】

1.请你举出一个长江流域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

 

2.请你写出一个发生在长江流域古战场的著名战役。

 

【走进长江的文化】

3.写出有关长江的古诗词或民谣。(连续的两句)

 

4.长江三峡众多的旅游文化景点,沉淀着厚重而博大的中华文化。请参照下列示例写出两个你最喜欢的旅游文化景点。

示例:亦真亦幻的丰都鬼城

                                                                               

【展望长江的未来】

5.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1:黄河流失比是1比1.而长江是3比1.侵蚀大于流失。如果说长江流域也像黄河流域那样侵蚀一吨往长江流失一吨,那长江早就比黄河还要黄河了。

材料2:2000年《长江片水资源公报》显示,长江流域工业、生活废污水排放量为2339亿吨,比上年增加27亿吨,劣于Ⅲ类水标准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26%,比1999年增加5%。

材料3:长江第一份整体“体检”报告——《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显示:目前长江总体基本健康,局部不健康,近年来一直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报告在标题中将“保护”放在“发展”之前,强调对长江的保护,以扭转过去若干年整个社会在长江开发利用与保护治理关系上的旧有观念。

材料4:来自各界的呼声一直未断。在“保护长江万里行”之后两年,两个出于不同目的的专家组在2006年对长江进行考察后,形成了一个呼吁改善长江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小高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 下面小 题。

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建议全国用10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原因有三:第一,上世纪 50年代简化汉字时太粗糙;第二,以前说繁体字太 繁琐,难学难写,不利于传播,但是现在用电脑输入,再繁琐的字打起来也一样;第三,恢复使 用繁体字有利于两岸统一。

1.这一提案在网络上激起千层浪,有人说很雷人,有人说有道理。

针对这一建议,如果你在网上跟贴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你会怎么说?

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龙”的繁体字)

2.事实上,使用繁体字或者简化字都不是很重要,关键在于品味汉字的 神韵。请从你的积累中也选择一个妙用量词的例子加以品味,将语段补充完整。

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极富韵味。比如一“刀”纸。刚刚制成的纸,张张铺设

整齐,未曾经过剪裁,未染些许墨汁,手起刀落,厚实的一摞纸坯子旋即被劈开,毛边都不 飞,利落的声线犹在耳畔。还有一“眼”井,是啊,那水汪汪的井可不就是大地的明眸吗? 再比如:_________________

量词,一个 字用下去,就把事物的形态神韵描摹传达出来了,这实在是中国人的智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