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皲裂(jūn) 横柯(kē) 骈死(bìng)
B. 吝情(lìn ) 绮绣(qǐ ) 黔娄(qián)
C. 沃灌(wò) 衔觞(shāng) 戾天(hù)
D. 媵人(téng) 缥碧(piǎo) 寥落(liáo)
请以“有 才有真正的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横线上可填写的词语有:志气、宽容、付出、自信、真诚、善良的心、无私的爱······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600字以上,不得出现校名、人名。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阅读下面文字
就算站在谷底,我也能与你并肩
(1)表哥大学同宿舍的哥们儿聚会,我被邀请列席。临去前,我特地温习了下诸室友的现状:六个人,有报社中层,有移民美国的,有留校当了副教授的……就是最小的小六子,情况不太妙,他因为老妈有精神病需要照顾,毕业后直接回了云南老家,开始时在乡政府上班,后来不堪忍受挤兑,转去镇上的初中学校当了老师。
(2)我和表哥是最早到饭店的,很快,一桌人都到齐了。大家聊得很欢,我偷偷观察小六子,他完全没有我想象中的拘谨落魄,虽然衣着朴实老气,人也黑瘦,但情绪饱满,谈笑风生,比从美国回来的大牛还会讲段子,讲他们学校怎么在后院养猪,讲他怎么带着学生们去大山里宿营,讲他因为给乡长写的讲话稿太有文化而被骂得狗血喷头……他说话又快又风趣,我们都笑得缓不过气来。
(3)表哥偷偷给我递眼神,意思是,看吧,没你想得那么严重。我摇头,心说还没到打击人的时候呢。
(4)果然,酒过两轮,哥几个开始大谈各自的风光。美国的讲国外见闻,副教授讲手上的课题项目,报社中层讲跟名流的交往……只有小六子的话渐渐少了。我敏感的小神经绷了起来。正揪着心,大牛谈到了去曼哈顿参加某个著名的摄影展,这时小六子插嘴了,你去的哪届啊?大牛说,前年,十届吧。小六子咧开大嘴,哎呀没缘分呐,我八届、十一届都去了。
(5)众人都被惊到了:你小子!你怎么去的啊?
(6)小六子笑道,我有片子参展,他们邀请我去的,要不我个穷鬼怎么去得起!
(7)你什么片子?大家都来了兴致。他们大学都是摄影社团的,说起这事两眼放光。
(8)小六子笑嘻嘻地拿出手机,扒拉他那些获过奖的、参过展的、卖过高价的片子给我们看。
(9)我纵是外行,看到那些片子也不禁赞叹。更意外的是,其中一张我还用来做过电脑桌面。表哥他们更是惊叹,人家获的奖,都是他们曾经梦寐以求的。
(10)没想到这家伙还真有一手,话题马上就往深处走了。小六子说,虽然回了老家,但他一直没放弃摄影,他们当地有独特的风景和民俗,他有空就去拍,到了寒暑假就往大山里跑,拍了好片子就发在网上,慢慢地,就有杂志找他约稿了,熟识的编辑还把他推荐给国外的图片机构。赚了钱,他就更新设备,买国外的摄影工具书看,这么一来二去,竟然就成事儿了。
⑾“不容易。”小六子说,“在山里一天走几十里路,一双新鞋走两趟就废了,有时两天吃一顿饭,胃都饿出毛病了。还得坚持学英语,研究新技术新设备,这十几年没一天放下过这事。”酒劲上来,小六子还是笑着,眼睛却红了,“我人掉山沟里了,心可没掉下来。我生怕将来有一天见着哥哥们,请客请不起,陪聊也陪不了……”
⑿老大眼睛红了:“小六子,了不起!”我们都跟着点头。
⒀确实了不起。人往上走时,节节攀高很容易,但有几个人在掉到谷底后,还能重新生根发芽,稳扎稳打,奋力攀上山顶呢?
⒁这顿饭局所展现的场面令在场的人都感觉有些意外,这就是人生的奇妙之处吧:不管局面多么不利,你总可以找到一种方式奔向属于你的成功,关键看你的心有没有掉下来。
1.阅读课文,在横线上补全文章主要的情节内容。
①表哥邀请我参加他大学宿友聚会② ③哥们大谈各自风光④ ⑤ ⑥宿友纷纷感动赞叹。
2.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暗示了文章的内容,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明小六子虽然条件不好,但没有放弃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另一个平台上和大家在平等相处。
B.文中的小六子跟我想象的一样,虽然衣着朴实老气,人也黑瘦,但席间的情绪一直饱满,谈笑风生。
C.“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文章反复写“我”对小六子的处境担心,欲扬先抑,为后文写小六子的成功做铺垫。
D.文末运用的议论表达方式点明主旨,指出无论出于什么困境,只要坚持理想,不懈奋斗,总会取得成功。
3.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两题。
(1)请你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⑾段和第⑿段中加点的“眼睛红了”的原因有何不同。
(2)请你结合全文赏析第⒀段中划线句子。
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范进中举》
(1)本文第⑾段划线句子与【链接】材料所运用的描写方法有何不同?反映的两个人物的心理有何不同?(2)透过文字分析作者对两人物的态度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章。
莫言的清醒
陈鲁民
①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之前,在对莫言获奖传言飞扬的时候,莫言一直低调回应。获奖以后,他接受采访时说:“说不激动那是在装蒜,心里还是高兴的,但也就是高兴”。“很快就会过去,自己不要当作怎么了不起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头脑清楚,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热爱这块土地,感谢父老乡亲”。
②莫言在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就曾说过,希望“10分钟就忘掉获奖这件事”。因为他深知,“得奖之后就会有各种好评和赞誉,要是没有定力,就容易头脑发昏,就容易犯错误,所以我就想快点忘记这件事,让自己轻装上阵。”“忘掉所有的奖项是所有作家最高的选择。” 这不是他故作姿态的矫情,而恰恰是一种理智与清醒。
③说到这里,我想到居里夫人,她获得过包括两度诺贝尔奖的许多荣誉,但她都看得很淡,是不是“10分钟就忘掉”不敢说,但有一个故事说明她对待荣誉的态度。朋友来做客,发现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玩一枚奖章,忙问:“夫人,你应该知道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协会颁发的金质奖章是多么高的荣誉,怎么能把它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
④的确,获奖是令人高兴的事,你有理由“漫卷诗书喜欲狂”,“一日看遍长安花”,但切勿沉溺其中,乐不思蜀。过分陶醉,会侵蚀你的斗志,涣散你的精神,模糊你的视线,阻挡你前进的步伐,你的人生高度可能就此无法超越。
⑤牛顿的功绩曾经无与伦比,但遗憾的是,晚年,他也被荣誉迷住了双眼,沉醉于鲜花掌声美酒佳肴中,终止了科学探索的历程。60岁后,他开始频繁出入各种宴会,接受各种称号,佩戴各种勋章,担任各种职务,从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到制币局长,还忙于与科学界的其他头面人物争权夺利。结果,在他人生的最后24年里,他几乎毫无建树。
⑥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过不少获奖的科学家、演员,获得过金牌的运动员,因为沾沾自喜,居功自傲,忙于应酬,结果落后于飞速发展的时代,或被淘汰出局,或被边缘化,黯然失色,很快就淡出人们视野,成了天际转瞬即逝的流星。
⑦泰戈尔说:“鸟的翅膀绑上黄金,它还能高飞吗?”荣誉与奖励也是如此,我们希望得到它,也为得到它而欣慰,但绝不能当成沉重包袱背起来,背上它会迟滞我们攀登的脚步。
1.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作者为什么从莫言两度获奖的感言写起?
3.文章③⑤两段分别列举居里夫人和牛顿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阅读《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文章以“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为题,有什么作用?
2.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3.请具体说说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①,克之;以封其子击②。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②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 )
②何谓仁君 ( )
③任座趋出 ( )
④亲下堂迎之( )
(2)下列各句与“以封其子击”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屠惧,投以骨 B.策之不以其道
C俯身倾耳以请 D.具以假山显
2.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臣 闻 君 仁 则 臣 直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从魏文侯由“怒”到“悦”这件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