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枢纽(shū) 惬意(xiá) 茅塞顿开(sè) 花卉(huì)
B.修葺(qì) 绛紫(xiánɡ) 虬枝 (qiú) 飞猱(nǎo)
C.赫然(hè) 玷污(diàn) 渲染 (xuàn) 鞭笞(chī)
D.阔绰(chuò) 天堑(qiàn) 澎湃 (bài) 拮据(jié)
亲情是七彩阳光,七彩合在一起便是自然白,她朴素真挚。沐浴其中,我们可曾阅读过这一缕爱的阳光呢?是春日艳阳的温馨,还是夏日骄阳的热烈?是秋日夕阳的深沉,还是冬日暖阳的温存?请以“那份爱”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透漏考生信息。字数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
贫困不是理由
①她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女孩。
②去年的高考,她考了683分的好成绩,超出重点录取分数线近100分。喜讯传来,一家人却陷入愁云惨雾之中:女孩一家5口,奶奶年事已高,母亲体弱多病,弟弟正上初中,全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父亲身上。父亲已经年过五旬,照顾几亩薄地,农闲时去附近煤矿挖煤,每天上午7点半下矿,工作到下午4点半才能出来吃饭,可即便如此,每月也只有几百元的微薄收入。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家里早已债台高筑,面对高额学费,如何去筹?
③当地媒体报导了女孩面临的窘境,引起了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关注。他决定资助女孩,并很快联系上她,在电话里郑重承诺:“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你的情况,决定资助你。”善良的他怕伤害女孩的自尊,特意又补充了一句:“不是因为你贫困,而是因为你有才华。”
④ 这对一筹莫展的李家而言,无异于喜从天降,女孩连声道谢。最后两人互相约定,女孩一旦拿到录取通知书就马上通知,他会把学费汇过去。
⑤半个月后,女孩致电高晓松的秘书:“请转告高叔叔,我被浙江大学录取了。”当高晓松第二天准备汇款时,那女孩又打电话来了:“高叔叔,非常感谢您的好意,可是我不能接受您的资助了。两天前,一位好心的伯伯已经资助了我大学四年的学费。昨天给您打电话,是因为我答应过您,被录取后一定要通知您。”
⑥当时高晓松非常惊讶,也被女孩的诚实深深打动。他仍然想帮助她,于是说:“我知道杭州的物价很高,既然有人帮你出了学费,那我就负担你4年的生活费吧,每月500.你看怎么样?”“谢谢您!不过,我的生活费那位伯伯也资助了。希望您——能帮助别的比我更需要帮助的孩子。”女孩真诚地说。
⑦其实,女孩完全可以接受第二笔资助,也没有人会去查证。这笔钱,可以还债,可以让父母家人过得宽裕一点,可以给弟弟买一个新书包,可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滋润一点,可是她不假思索地放弃了,选择了诚信和善良,再次让高晓松感到震撼。
⑧这位内心富有的贫家女孩名叫李小萍,家在四川内江市的农村。
⑨此事传出之后,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议。很多人为她的所作所为感动,由衷地敬佩;也有人说她傻,以她的境况,同时接受两笔捐助也不违背情理啊?面对褒扬与质疑,李小萍依然平静,解释说——我觉得诚信和自立是自己的责任,虽然我暂时贫困,可是我没有任何理由逃避这种责任。
⑩一位普通的中学生,简单的一句话,会令多少人感到汗颜?
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8字)
2.本文标题“贫困不是理由”中的“贫困”是指:
3.本文通过对女孩 描写和 描写,赞扬了女孩 的高贵品质。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不假思索”的表达效果:
5.文章末段的“一句话”指的是:
6.现代的中学生,除了本文提到的愁苦之外,还有哪些方面的贫困?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从女孩身上得到什么启发?
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
(1) ,江入大荒流。
(2)登临吴蜀横分地, 。
(3) ?烟波江上使人愁。
(4)霜落熊升树, 。
(5)晴空一鹤排云上, 。
(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
(7)庭下如积水空明, , 。
(8)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 , ”。
阅读下面诗歌。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 ,“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属引凄异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上下一白 湖心亭一点
C.哀转久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独往湖心亭看雪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更有痴似相公者 莲,花之君子者也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盖竹柏影也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峡》一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三峡》一文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C.《湖心亭看雪》第一段交代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和有人 “痴”做铺垫。
D.“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作者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雪,一个“绝”字写出了雪之大。
4.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5.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于山水,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作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