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对学校的情况,李老师非常熟悉。
B.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的精神,是能够改正错误的关键。
C.星期天,李明把自己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D.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使他迅速改正了缺点。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多么美丽啊,瘦西湖!
B.“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C.到了江南,我才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的好处。
D.他告诉我只有古柏知道这昔日的野岭荒山是怎样变成今天的繁华世界。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今年黄金周期间,美丽的瘦西湖风光令国内外游人流连往返。
B.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市中心许多商业广告牌被烟花三月的宣传画取而代之。
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裨(bì)益 找茬(chá) 诠(quán)释 嶙(líng)峋
B. 憧(chōng)憬 折叠 (dié) 刹(shā)车 模(mú)样
C. 霎(shà)眼 瑕疵(cī) 反刍(chú) 徘徊(huí)
D. 踌(chóu)躇 锃(zèng)亮 一沓(dá)纸票 半明半昧(wèi)
作文
请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2)不少于600字。
阅读散文《唯有少年心》
(1) 整理书柜时,“刺啦”一阵响。
(2)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摸着它的苍老,几道灰白的折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3)我一直认为。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材,五岁就进了小学。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4)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5)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了空气,很实在,也变得难以翻动。我尽量温柔地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6)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看到了《杨修之死》……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这种少年苦事、少年心思,今天想来多么可爱。
(7)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投入感情也没人认为是 “做作”。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差”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有多少次“眉色飞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
(8)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小时候对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随手“朱批”。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自由是自由了.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
(9)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上课无聊时,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的线组成。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连续翻过去.人物都活了。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远处发气功的。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
(10)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11)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略有删改)
1.阅读原文(4) - (10)段,分别用四字短语依次概括作者找到的童年踪迹。
(1) (2) (3)敬畏红字(4)
2.阅读第(5)段,用原文句子回答画线句中。“我”一连串的翻书动作为什么如此细腻与温柔。
3.结合语境品析第(7)段中“眉色飞舞”一词的妙处。
4.为什么“我”在“最简陋的功夫戏”中却能演绎“最最快活的童年”?
5.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为什么“我”却无从寻觅了?结合全文内容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