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李凝幽居”中的“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住。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2.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的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颔联,颈联重在叙事,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意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1.B 2.C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它表面上考的是词语的理解,实际上只要不离“幽”字,就可知“少”不是“年少”之“少”,而是“多少”之“少”、“缺少”之少,也就是说,少邻居,没有邻居,而是独自幽居。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项是错误的,本首诗尾联点明向往隐逸之意,而首联仅是叙写环境。作者先写李凝居处的景色,再抒自己的羡慕之情,从幽的位置、环境一路平平写来,结句才点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面语段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日前,接过经人大代表、老红军等几经辗转的100元钱,朴实、黑瘦的江西赣州果农陈忠欧流下了幸福的泪水。果农为表示对中央振兴赣南苏区好政策的感谢,委托人大代表向李克强总理赠送脐橙,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交际礼仪。然而,李克强总理却坚持原则,特意让代表帮他给果农带去100元水果钱,真正做到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脐橙虽不贵,却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李克强总理的拥护与感谢;钱虽不多,却体现了李克强总理的“100分为民心”。李克强总理的“100分为民心”,很好地诠释了他的为官理念:把自己当作人民公仆,把服务群众当作分内之事。这与李克强总理的一贯作风是一致的,无论是为高考考生让路,还是冒雨深入基层一线,无不体现了这种“100分为民心”。

A.果农收到李克强总理让人大代表捎来的100元水果钱。

B.100元水果钱彰显李克强总理的“100分为民心”。

C.果农为表感谢,委托人大代表向李克强总理赠送脐橙。

D.李克强总理的“100分为民心”诠释了他的为官理念。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它们,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最后要学会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还要注意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读精彩部分和难点部分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

A①②③⑤④    B.①③②⑤④    C.③②⑤④①    D.③②④⑤①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正确的一项是(    )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反璞归真的体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     ;你要住在崖下,      ;你要住在林间,    ;你要住在村头,        ……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②可观石上生云   

③可看水中腾雾          ④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①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深秋的北京,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是游玩的好季节。

B.学校开展的感恩活动,掀起了同学们互助、互学、互进,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C.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D.我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才会忘记一切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是(   

A.痛失决赛的资格,她哭得声色俱厉

B.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将百元大钞捏取出来,塞到衣服口袋里。

C.部门领导在检查防火工作中认真负责,吹毛求疵,受到群众好评。

D.父亲每年必从新加坡回到母校同学们共享天伦之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