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1)屋舍俨然                    (2)阡陌交通                  

3)请重法以禁之              (4)自数年之后              

2.下列各句中划线“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问所从来,具答     B.民所以为盗者

C.上哂            D.或请重法以禁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4.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有           。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

 

                                                                        

 

1.(1)整齐的样子 (2)交错相通 (3)有的人 (4)这或此 2.B 3.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4.赋繁役重,官吏贪求。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此题注意“交通”的古今异义,古义是交错通达。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CD都是代词,B没有具体含义,只是作助词,用来音节上断句,而且使句子富有层次感。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1)无论,古今异义,不要说,不必说;(2)反问语气。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然后再分析其思想内容,最后归纳出切题的答案。甲文中通过优美的自然环境及和平的社会环境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而乙文则写的是赋繁役重,官吏贪求。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对上面的这首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的前两句以远处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第三句中的“怨杨柳”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曲,另一层意思是说,因为与家人离别而怨恨的戍卒抱怨边塞杨柳不青,连折柳寄情的愿望也难以实现。

C.“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喻指朝廷对戍边将士不关心,恩泽不能到达边塞。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查看答案

默写

(1)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

(2)                    ,白露未已。(《蒹葭》)

(3)蒌蒿满地芦芽短,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鸢飞戾天者,                             ,窥谷忘反。

(5)关关雎鸠,                              ,君子好逑。(《关雎》)

(6)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7)《陈涉世家》中陈胜发动起义的过程中,提出了                           这一千古流传的体现人人平等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名言。

(8)请写出一句能反映物候与地势高下有关的完整古诗句。                                   

(9)在默写古诗词名句时,有时同学不能正确区别“”与“”的含义而出现误写。其实,这两种形象在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常与思乡有关,如                                   ;“”常与报春有关,如                                        

 

查看答案

对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持赞成观点的占多数,但也有少量担忧的声音。请从赞成者或担忧者的角度,列出两点理由。

赞成理由:①                                                          

                                                                   

担忧理由:①                                                         

                                                                  

 

查看答案

请你在本次活动中,请你向同学们推荐《格列佛游记》并写出你的推荐理由。30字以内

 

                                                                          

 

查看答案

某校拟开展“阅读名著,走近经典”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请你为本次读书活动设计一则宣传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0字以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