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成为你自己 周国平 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

成为你自己

周国平

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为你自己。

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成为拿破仑,生长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惟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也许你会反驳我: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或别的什么,惟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在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或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答案。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在历史上,每当世风腐败之时,人们就会盼望救世主出现。其实救世主就在每个人的心中。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3自然段中“由此可见”中的“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概括。

 

3.作者论述的“你自己”具有怎样的特点?怎样才能成为“你自己”?

                                                                       

                                                                       

4.文章运用了大量的问答句式进行说理,有何作用?

 

                                                                        

 

1.成为你自己。 2.“此”指 代的内容是人们不愿意从身体到灵魂都是拿破仑。(答到大意即可) 3.“你自己”具有的特点:①有自己的独立思考;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怎样成为“你自己”:①意识到“自我”的宝贵;②活出自己的特色和滋味。 4.显得亲切自然,使读者易于接受;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使说理层层递进,条理清晰。(答到其中两点即给满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中心论点存在于议论文中,记叙类文章一般只提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找中心论点,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考虑:1.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此文论点就是题目。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先要懂得解读指代词语的一般步骤。理清指代词语的指代义要扣紧上下文语境;先近后远逐步梳理,先句内后句群、语段及至全文;逐层解析——先瞄准指代词语在文中的结构位置,然后确定指代对象的容量,接着将搜索到的指代对象代入该位置试读,看语意是否畅通,指称是否吻合(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否相称)。 其次,要掌握解读指代词语的基本方法。 返观上文寻找指代对象。指代词语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指代词语指代内容的落实在本句中是找不到答案的,指代词语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必须从上文中寻找,由近及远地梳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文本中找答案“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与他不是他自己相反就可以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问答式就是一问一答,想想它是什么修辞手法呢,是设问,设问有什么好处呢?这样问题便容易回答了,要不然没见过这种题,不知如何回答,转化一下便简单了。设问有什么好处呢?我们都学过了。先看看设问常见用法1.可以用设问做文章的标题,这样做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2.有的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在说理文章中,为了使论证深入,在关键性的内容上,设问说理。再看设问作用: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使用一问一答式,可以使读者有有一个简单的思考,有一个思考的过程,缓冲的过程吗?易激发读者的兴趣。故此题不难,就是一个变化过程罢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1)屋舍俨然                    (2)阡陌交通                  

3)请重法以禁之              (4)自数年之后              

2.下列各句中划线“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问所从来,具答     B.民所以为盗者

C.上哂            D.或请重法以禁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4.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有           。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对上面的这首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的前两句以远处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第三句中的“怨杨柳”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曲,另一层意思是说,因为与家人离别而怨恨的戍卒抱怨边塞杨柳不青,连折柳寄情的愿望也难以实现。

C.“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喻指朝廷对戍边将士不关心,恩泽不能到达边塞。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查看答案

默写

(1)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

(2)                    ,白露未已。(《蒹葭》)

(3)蒌蒿满地芦芽短,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鸢飞戾天者,                             ,窥谷忘反。

(5)关关雎鸠,                              ,君子好逑。(《关雎》)

(6)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7)《陈涉世家》中陈胜发动起义的过程中,提出了                           这一千古流传的体现人人平等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名言。

(8)请写出一句能反映物候与地势高下有关的完整古诗句。                                   

(9)在默写古诗词名句时,有时同学不能正确区别“”与“”的含义而出现误写。其实,这两种形象在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常与思乡有关,如                                   ;“”常与报春有关,如                                        

 

查看答案

对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持赞成观点的占多数,但也有少量担忧的声音。请从赞成者或担忧者的角度,列出两点理由。

赞成理由:①                                                          

                                                                   

担忧理由:①                                                         

                                                                  

 

查看答案

请你在本次活动中,请你向同学们推荐《格列佛游记》并写出你的推荐理由。30字以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