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 阎连科 出走和背叛,是少年时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

阎连科

出走和背叛,是少年时代楔进我脑里永远也拔不出来的一根桩。

成长是由无数、无数次想要出走,而又不得不留下的过程叠加起来的;而成熟,是人生历练的静默不言的一种光。然而一次一次地想要离家和出走,想要把自己放逐到哪儿,也许正是长大、成熟的一种准备呢。在那偌大的田湖村,父母交给我们的爱,多得常常从小院漫出来。然而这种爱,还总是不能化去一个男孩想要离家出走的念想和理愿。有一天,我决定出走了。

想到我决定要出走,有一种兴奋在我身上鼓荡着,仿佛不立刻离开那个家、那院子,我会窒息在那家那院的温暖里。也就说走就走,把作业课本收起扔在窗台上;把屋门、大门锁起来;把家里钥匙塞进家人可以找到的门脑上方的一个小墙洞儿里,就这么匆匆离家上路了。

我不知道我要去哪儿,又好像早就计划好了要去哪儿样,直到沿着大堤走离村庄,东山渐近,田湖渐远,一片柳林外的伊河,白花花地泻在我面前,我才知道我要离家去哪儿——我要独自蹚过伊河水,爬到对面伏牛山的九皋主峰上。

老师说过,九皋是伏牛山余脉东延的主峰,海拔九百多米,中国第一本诗集《诗经》上的“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说的就是那山和那峰。说唐朝的李白,曾独自从龙门走来,上过那山峰。还在那儿留过一首名为《鹤鸣九皋》的诗:

昭化呈仙质,长鸣在九皋。……

这首诗,有啥儿意味和蕴藏,那时我是完全不懂的现在也不懂,但却觉得不懂反而好写了,如“窗前明月光”那样的《静夜思》,因为人人都懂反而写不得。

我总以为自己能写出那种人人都不懂的诗,也就蓄意要爬到那山上,和李白一样坐在山顶,诗兴大发,写出一首好到别人都看不懂的诗。当然呢,写不写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终于离家出走、独自走了很远的路,经过了很多事,遇上了很多的艰辛和奇遇,它们都被我一一征服后,我成了站在山顶上的一个大人物。

浪漫和草率,在我幼稚的胸膛发酵鼓胀着,使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离家出走的英雄气。走小路,过村庄;在村头遇到了土狗追着我跑叫和撕咬;遇到了哪村的一匹惊马从我身边飞过去,弹起的灰尘落在我脸上,我都没有丝毫的恐惧和惊异。我是要离家出走的人。我要和李白一模样,独自登上那很少有人爬到山顶的九皋峰一定要写诗,我当然不能有任何的惊惧和担忧。我就那么独自沿着东山下的村庄走,不和人说话,不和人来往,旁若无顾,视若无人,就到了九皋山下那条“牛瞪眼”的小路上。

山在头顶,我在山下,正南的太阳烧在我的发梢上。我知道我不久就要登上九皋山,爬上主峰振臂高呼了。我要站在峰顶上,让风吹着我的头发和衣服,环顾四周,略思片刻,最后把我的胳膊高高举起挥动着,用我最大的嗓子对着天下唤:

“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

“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

为了不在写诗和爬山的路上碰到三姑家里人,我走过了两个村庄后,到了第三个我三姑家住的梁疙瘩村这村名,烦,就有意绕过村庄,从村旁一片庄稼地里穿过去,沿着沟崖小道,攀着荆棵野榆走了很远的路,到了终于可以看清山顶时,以为峰顶到来了,诗也可能到来时,我可以站下回望,首先振臂高呼口号那一刻时,却从不远处的山崖边,蠕蠕动动爬上来一个人,收拾捆绑他在崖头砍拾的柴火又是柴火,我们彼此一望,都怔着惊着了。

他竟是我要躲要闪的三姑夫。

三姑夫就那么如在那专门等我一样出现了。

我呆在崖头边儿上,三姑夫看着极吃惊的我,很快平静下来连问了我三句话:

“你怎么在这儿?”

“是你三姑让你来这儿找我的?”

“走,我们回家吃饭去。午饭都错过时辰了。”

我就这样莫名其妙,前功尽弃地被我姑夫强拉硬拽着回他家里了。匆匆吃了饭,赶着日落和黄昏,就带着我下山和过河,又把我送回田湖了。

一场盛大、庄重的离家出走,就这么草草地收兵结了尾。一场人生庄严的梦愿与宣誓,还未及最后登上宣誓台,就被人从梦中叫醒了。现实总是比梦想和理愿有力量,少年明亮美妙的梦,被现实一碰即破后,我这一生,再也没有机会登上那座山,再也没有可能在那山顶李白待过的地方坐坐与站站,高举着胳膊大唤了。

我的少年就这样了,还是那时候的李白好。

可我连李白的影子都没找到,就那样在历史与现实的错口和李白分手了。

文章节选自《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较原文有删改

1.文章记叙了少年时代的“我”一次出走经历。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概述“我”出走的经过。

“我”不愿窒息在家庭的温暖里,决定离家出走→______ →______ →______

2.欣赏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文章多次写“我”欲站在峰顶“振臂高呼”的愿望,有什么表达效果

4.“我”渴望和李白一样坐在山顶写一首好诗,但最终“连李白的影子都没找到”,你认为“我”的成长与李白有怎样的联系?请简要谈谈。

 

1.“我”不愿窒息在家庭的温暖里,决定离家出走→“我”匆匆离家上路,想要独自蹚过伊河水,爬到对面伏牛山的九皋主峰上→为了(离家出走)不在写诗和爬山的路上碰到三姑家里人,“我”特意绕过三姑住的村庄→“我”被三姑夫半路强拉硬拽着回他家里了,匆匆吃了饭后被送回了田湖。 2.文中画线的两句话都运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我”是一个渴望长大,渴望成熟,想要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与“自由”的叛逆少年。 3.内容上:突现出“我”想要离家出走,以进行“我”一场人生庄严的梦愿与宣誓,以此来证明“我”的成长。结构上:呼应标题;突显文章主题,立意深远;引起读者的共鸣,唤起读者内心深处有关成长的记忆,以及懵懂少年时代的情感与成长的历程。 4.文中说“我”离家出走,想去的地方是“伏牛山的九皋主峰”,而李白上过那座山,并留过一首名为《鹤鸣九皋》的诗,而“我”觉得自己和李白一样,也能够在那山上诗兴大发,作一首那样的诗,同时,最重要的是显示“我”离家出走的成功,但最后却被三姑夫半路拦截送回了家,宣告了离家出走的失败,及想要登到山顶作诗与宣誓成长梦想的愿望的破灭。文中将我的成长与李白联系起来,暗示“我”的潜意识里学识想要有李白那样的才情,个性要有李白那样的洒脱等。此题意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题干要求概述“我”出走的经过,题干可以知道应该是四个过程,分别是:决定出走;匆匆离家上路,并知道“知道我要离家去哪儿——我要独自蹚过伊河水,爬到对面伏牛山的九皋主峰上”; 为了不在写诗和爬山的路上碰到三姑家里人,我走过了两个村庄后,到了第三个我三姑家住的梁疙瘩村(这村名,烦),就有意绕过村庄,从村旁一片庄稼地里穿过去,沿着沟崖小道,攀着荆棵野榆走了很远的路;前功尽弃地被我姑夫强拉硬拽着回他家里了。匆匆吃了饭,赶着日落和黄昏,就带着我下山和过河,又把我送回田湖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能力。文中画线的两句话都运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我”是一个渴望长大,渴望成熟,想要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与“自由”的叛逆少年。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段落结构上的作用。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来回答。还要注意段落的位置。内容上:突现出“我”想要离家出走,以进行“我”一场人生庄严的梦愿与宣誓,以此来证明“我”的成长。结构上:呼应标题;突显文章主题。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层次。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进行探究性解读”, 试探究“我”的成长与李白有怎样的联系,把文中“我”对李白的描述筛选概括出来,然后找出“我”的成长与李白的关系。文中将我的成长与李白联系起来,暗示“我”的潜意识里学识想要有李白那样的才情,个性要有李白那样的洒脱等。此题意对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为了引导同学们对鲁迅和鲁迅作品有更深的了解和理解,学校准备开展以“走进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经典重温

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请你选择《朝花夕拾》中的一篇作品,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示例,续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题目。

示例:一条船舶,满载纯真快乐。《社戏》

续写:                                     

2活动二:提炼概括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并为新闻拟标题

人民网北京9月5日 “鲁迅的文章将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本中消失”?近日,有报道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删除鲁迅文章。此事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昨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官方微博表示,所谓“鲁迅文章消失”的报道情况不实,“鲁迅文章基本每册都有”。

标题: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横线的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_____________。

①所以在中国画法上,竹是一专门部分。

②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

③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

④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

A.③①④②   B.④②③①   C.①③④②    D.②④①③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屠呦呦成为获得首个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

B.巴黎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恐怖分子袭击事件,共造成数百人左右伤亡。

C.面对新一轮改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业的勇气和创新的锐气。

D.为了防止埃博拉病毒不再蔓延,利比亚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饰以琅,饰以黄金,施以粉,这就是圆明园。这是某种令人惊hài    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xī    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piē    见的亚洲文明的jiǎn    影。

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liáo    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1加横线字注音,写在括号内。

         

2根据拼音,将汉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内。

3“某字第五笔是     

4)结合语境解释画波浪线的词语意思。

不可名状:

 

查看答案

填空。

①阳春布德泽,                        《长歌行》

使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

③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④《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中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笔力千钧,描绘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是:“                 。”

杜甫在《望岳》中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

⑦ 离愁别绪,思乡之情千古以来都是牵动文人墨客浓情的不衰主题。它是杜甫笔下“白头搔更短,         ”忧国思乡的白发渐疏;它是孟浩然笔下“我家襄水曲,        ”遥望云端的山高路远;它是崔颢笔下“         ?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登楼的烟波浩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