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目送》(龙应台) 1、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

现代文阅读

《目送》龙应台

1、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2、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3、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4、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5、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6、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7、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8、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9、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0、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11、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12、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13、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我的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14、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15、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16、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选自龙应台散文集《目送》

1.对这篇散文的分析,下列理解有误项是   

A.龙应台这篇《目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感慨和温暖,更有一份对生命本质,生命起点与终点的深刻思索。

B.文告诉我们:你的孩子并不属于你,他们是生命延续的代表,他们经你而来但非为你而生,你可以给他们爱却不能给予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心。   

C.我们的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然后我们会目送着我们的孩子蹦跳着离开。但是我们都很难去回头张望,只因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实地存在着。

D.“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说明父亲不愿意让女儿的新同事们知道女儿有一个运饲料的穷酸父亲,他为自己没能风风光光送女儿上班而羞愧,可父亲的虚荣心很重。

2.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事件?

3. 文中画线的下列两个句子,分别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2)我掠开雨湿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4.文中两次写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5.作者说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文章内容及主旨,阐述自己对这句话内涵的理解。

 

1.D 2.一是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一是目送父亲渐渐老去远离的背影。 3. (1)(2分)儿子上大学,母亲目送他独自乘坐公交车(1分),在儿子离开后,感到内心的失落和孤独(1分)。 (2)(2分)作者以斜风细雨烘托别离的悲痛心情(1分),再连用两个“深深”将自己对父亲的难舍和失去父亲的痛心直接抒写出来(1分)。(语意相近即可) 4.(1)前后呼应,使结构浑然一体。(1分) (2)用目送两代人离别的共同感受,强化了对亲人间难舍难分却又不得不舍这种人生滋味的理解,突出父女母子离别时的哀痛,有力地突出了主旨。(2分)(3)形成间隔反复,增强了文章的哲理性和感染力。(1分) 5.本题采用分层赋分。 第一层级: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从文章主旨层面全面(人生)加以阐述。(6—5分) 示例:这是作者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任何亲人只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片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童年、成长、独立、年老、去世,这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我们应珍惜属于我们的每一份情缘,学会珍惜亲情、珍惜生命, 在能陪伴他的时候尽心尽力,在他离开你的时候祝福,带着爱的传承和释怀与生命和解。这就是人生。(阐述有欠缺得5分) 第二层级: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从文章主旨的两个方面(成长与老去)加以阐述。(4—3分) 示例:作者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其实生命中的有些成长是我们必须独立面对的,我们“不必追”,要释怀。作者面对生活中种种失去的落寞与痛楚;对父亲的老去“不必追”,应该要坦然面对。(阐述不完整得3分) 第三层级:正确理解文章内容,从文章主旨的单一方面(成长或老去)加以阐述。(2—1分) 示例:(1)作者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其实生命中的有些成长是我们必须独立面对的,我们“不必追”,要释怀。(或者答:(2)作者面对生活中种种失去的落寞与痛楚;对父亲的老去“不必追”,也应该要坦然面对。)(阐述不完整得1分) 第四层级:理解错误,0分。 示例:“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小孩要独立,老人要独处,不要管他们。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来作答。“虚荣心很重”的说法不对,这种做法体现了父亲对女儿的爱。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这是一个过渡句,前半部分是目送儿子的背影,后半部分是目送父亲的背影。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揣摩记叙文人物的心理,可以从文章的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来考虑。要将人物的心理整合到文章中去。“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体现了“我”送走儿子后内心的孤独;“深深、深深地凝望”生动地写出了“我”对父亲的不舍。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段落的作用通常包括结构和内容两部分:结构作用一般有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为下文做辅垫、首尾呼应、点题等;内容作用一般是点明中心、深化中心、便于抒发某种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等。这段话与题目相照应,体现了父女母子离别时的哀痛却又无可奈何这一主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这句话告诉人们要坦然面对生老病死,这是生命的规律。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1.下面关于名著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金圣叹在点评《水浒传》时认为,“只是写人粗鲁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靮,阮小七粗鲁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鲁是气质不好。

B.《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十八岁时跑到北平来赚钱谋生,虽然也吸烟、喝酒、赌博,但健壮的小伙子凭着勤快当上了人力车夫,在三年间凑足了一百块血汗钱,买下了第一辆车。

C.《简·爱》塑造了一个坚强的女性形象,她和罗切斯特之间的经历一波三折,当她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时,罗切斯特已是双目失明、双腿残疾,但简·爱依然爱他。

D.《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自幼因病而导致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自强不息,长大后致力于造福残疾人,建立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22.对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有人这样评价:“三国中有三绝:奸绝、智绝、义绝,分别指的是曹操、诸葛亮、关羽。”请你任选其中一人,结合原著故事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我选     ,我认为                                                           

 

查看答案

下列加横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物喜,不以己悲  令辱之,激怒其众        

B.既克,公问        一犬坐于前 

C.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表涕零     

D.欲大义于天下        愿陛下亲之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横线文言词语

(1)之不以其道              (2)曾不能魁父之丘         

(4)戚戚于贫贱               (4)而戍死者十六七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在河之洲。 《诗经》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3)子曰:“          ,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4)            ,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5)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6)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7)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古人自比,表述自己希望得到朝廷信任、企盼为国效力的诗句是:                     

(8)今年四月,浙江一位老人捐献出的眼角膜让两位盲人重见光明。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诗句                     ”正是老人这种精神的生动写照。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亲爱的同学,烦náo  (1)  忧愁时不妨读读唐诗宋词。春风秋雨会渐渐冷却你急zào  (2)  的情绪;小桥流水能慢慢松chí  (3)  你紧张的神经。那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那见人羞sè   (4)  的村姑,无不使你怡然自得,超然物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