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岑文本①初仕萧铣②。江陵平,授秘书郎③,直中书。校省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

岑文本①初仕萧铣②。江陵平,授秘书郎③,直中书。校省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时颜师古谙练④故事⑤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乃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与枢密。及迁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对曰:“非勋非旧,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有来贺者,辄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贺。”江东之役,几所度支,一以委之,神用顿竭。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俄病卒矣

选自刘肃《大唐新语》

【注释】①岑文本595~645,人名。②萧铣583~621,隋末起兵重立梁国号,建都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市③“秘书郎”“校省”检校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中书令”,均为唐朝时的官职。④ 谙练:熟练。 ⑤故事:旧制,旧例。⑥神用顿竭:精力耗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复用之                      (2)迁中书令          . 

(3)其母而问之                  (4)俄病            .

2.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

                     

3..下列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陵平,授秘书郎。 译文:江陵平定后,岑文本进入朝廷被授予担任秘书郎一职

B.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译文:我自己举荐一个人,你颜师古就不再担任原职了。

C.今日也,受吊不受贺。 译文:今天,我只接受你们的安慰,不接受你们的祝贺。

D.非勋非旧,滥登宠荣。 译文:我既不是功臣,又不是皇上旧臣乱用职权得到恩宠。

4.下列对文中“岑文本”这个人物解说不正确的一句是   

A.岑文本当上中书侍郎,原因之一就是唐太宗不想让颜师古官复原职。

B.岑文本被举荐到中书令后反而感到忧虑,可见他不是狂妄自大的人。

C.岑文本一直都在唐朝当官,竭尽所能劳累过度,多次受到朝廷的奖赏。

D.岑文本被提拔任用后,其后半生可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概括。

 

1.(1)冀,希望 (2)及,等到 (3)怪,对......感到奇怪 (4)卒,死 2.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 3.D 4.C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文用单音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词表达。双音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组成双音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怪”在这里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时颜师古对旧例非常熟悉,擅长起草文书。首先把状语——“时”划开,然后按照主谓关系来停顿。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非勋非旧,滥登宠荣”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没有功勋也跟皇上没有旧交,获得太大的恩宠。要注意“滥”字的解释。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岑文本起初在萧铣部下做官,在李靖的提拔后才渐渐得到皇帝的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阅读

菊花    [唐]元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  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  的情态。

2.陶渊明“独爱菊”,元稹“偏爱菊”,“菊花”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文章为思想而写   

 

1人们为什么写文章。可以有很多目的。比如,为了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为了创造艺术,创造美感。但还有更深一层,就像开矿一样,是为了开采新的思想,交流新的思想。

2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提出散文美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描写叙述的美,写景,状物,述事,传播信息、知识等,求的是准确、干净。第二层是意境之美,即要写出感觉、感情、美感。第三层是哲理之美,即要写出新的思想。这种美在文学作品中有,在许多政论、哲学和科学论文甚至讲话中都可找到。只要有新的思想,就有美的魅力。我们平时看报纸,读社论,听讲话,大部他时候留下的不深,就是因为这些文章讲话只到了传递信息、决定指示这一层,还没有给人以新思想。而一篇文章或一篇讲话中有了新思想的火花,便如闪电划过夜空,你会有永久的记忆。

3细想一些古文名篇所以能留传下来成为经典,除有艺术之美外,大都是因为它道德说出了一种前人没有说出的新思想。可以说裹藏在文章中的思想,是这些文章在人们头脑里代代繁殖的种籽。当然,光有种籽的颗粒还不行,还得有茂盛的枝干花叶。所以文章还得有文采,还得有前两个层次的衬托。作为文学作品,如果三个层次都达到了便是不朽好文。比如《岳阳楼记》,有洞庭湖景色的描述之美,有作者由此引发的是意境之美,而最后又推出作者独自悟出的思想“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达到了一种哲理之美。这篇文章所以能流传千古,气贯百代,老实说,主要是因为这句话,这一个新思想。

4人们可许会问,社会上每天文章千千万,哪能篇篇都有新思想。是的,许多文章只是完成着传递消息、传播知识、讲述故事的任务。作为一般人,这就够了。但作为作家、思想者,这却不够,他必须使自己的文章有新思想,要挖出别人没有表述过的思想。对这种新思想的追求就铸炼新词新句一样,务求个性,务求最新。“语不惊人死不休”,篇无新意不出手。因为你是弄文章的“专家”,当然就与其他人的文章不同。就像跑步,一般人快点慢点无所谓,而短跑运动员则不同,他必须跑出比别人快的成绩。因为他是专门干这个的。同理,文章中新思想才是作家生命的增长点。

选文有删节

1.结合上下文,说说第(3)段中加点词语“种籽”和“枝干花叶”的含义。

2.作者认为“文章为思想而写”结合文章有关内容,谈谈自己在写作上所悟出的道理。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目送》龙应台

1、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2、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3、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4、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5、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6、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7、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8、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9、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0、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11、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12、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13、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我的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14、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15、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16、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选自龙应台散文集《目送》

1.对这篇散文的分析,下列理解有误项是   

A.龙应台这篇《目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感慨和温暖,更有一份对生命本质,生命起点与终点的深刻思索。

B.文告诉我们:你的孩子并不属于你,他们是生命延续的代表,他们经你而来但非为你而生,你可以给他们爱却不能给予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心。   

C.我们的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然后我们会目送着我们的孩子蹦跳着离开。但是我们都很难去回头张望,只因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实地存在着。

D.“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说明父亲不愿意让女儿的新同事们知道女儿有一个运饲料的穷酸父亲,他为自己没能风风光光送女儿上班而羞愧,可父亲的虚荣心很重。

2.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事件?

3. 文中画线的下列两个句子,分别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2)我掠开雨湿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4.文中两次写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5.作者说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文章内容及主旨,阐述自己对这句话内涵的理解。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面关于名著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金圣叹在点评《水浒传》时认为,“只是写人粗鲁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靮,阮小七粗鲁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鲁是气质不好。

B.《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十八岁时跑到北平来赚钱谋生,虽然也吸烟、喝酒、赌博,但健壮的小伙子凭着勤快当上了人力车夫,在三年间凑足了一百块血汗钱,买下了第一辆车。

C.《简·爱》塑造了一个坚强的女性形象,她和罗切斯特之间的经历一波三折,当她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时,罗切斯特已是双目失明、双腿残疾,但简·爱依然爱他。

D.《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自幼因病而导致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自强不息,长大后致力于造福残疾人,建立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22.对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有人这样评价:“三国中有三绝:奸绝、智绝、义绝,分别指的是曹操、诸葛亮、关羽。”请你任选其中一人,结合原著故事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我选     ,我认为                                                           

 

查看答案

下列加横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物喜,不以己悲  令辱之,激怒其众        

B.既克,公问        一犬坐于前 

C.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表涕零     

D.欲大义于天下        愿陛下亲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