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选文。 给燕子留个门 干亚群 当河里最后一块冰被我们捣碎后,叮叮咚咚的...

阅读下面选文。

给燕子留个门

干亚群

当河里最后一块冰被我们捣碎后,叮叮咚咚的水流声从村东一直响到村西。也就这么几天里,村里又多了一份热闹,门前的枣树上开始有叽叽喳喳的声音。老人便把门开得大大的。我们感到不解。老人说,燕子回来了,它们要筑巢,如果关着门,燕子会觉得主人不欢迎它们。

敞开的门,有春风灌进来。春风仿佛在铺一条无形的路,是空中温暖的路。燕子顺着赶过来。春风把沿途的树都弄绿了。于是,有一天,我们听见燕子的叫声,看见燕子的身影——像黑色的闪电。

老屋横梁上的那只燕子窝,跟我们玩的那种烂泥炮形状差不多,上宽下窄,不过看起来有点疙里疙瘩。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年筑的,每年的春天总能看到两只燕子飞进飞出,然后孵出一窝小燕子。去年的燕子窝在守候今年的燕子。

村里的房屋多是平房,有些还是茅草房。燕子似乎并不嫌弃,只要人们开着门,有一处可容它们筑巢的地方,它们就会把巢安在那儿。老人们说,家有燕子窝,那是一家人的福气,说明这家风水好。所以家里有老人的,每到春天总是盼望着门前喃呢的声音。我们那儿并不重视喜鹊,而把燕子看成喜鹊的化身。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身体不适,他们就把能不能熬过冬天作为给自己的一个命数。二月初燕子准时飞回来,那些躺了一冬的老人不管可不可以下床,都要起来在门口坐一坐,听听燕子的喃呢,看看燕子忙碌地衔草加固巢,心里觉得有一种踏实。

我们不知道鸳鸯是怎么一回事,却知道家里的燕子是双飞双宿的。大清早,等门一开燕子马上飞去了,当它回来的时候嘴里肯定衔着草什么的,有时独自回来,有时两只一块儿。你一口草我一口泥,共筑着它们的窝。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村里小夫妻哪天吵架了,做妻子的就会责备自己的男人,怎么连燕子都不如,它们还懂得温情。刚才还气呼呼的男人,此时默不作声,一个人提了只筐出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筐里准有妻子爱吃的水果。

燕子等窝筑好后开始产卵,大约一个月后窝里便会伸出几张黄黄的小嘴。此时是燕子最最忙碌的时候,两只燕子飞进飞出,喂养着它们的小宝宝。老人说,燕子一顿烟的工夫要飞出三次,一天下来将近要飞一百多次,直到小燕子能独立觅食为止。而小燕子长大的那阵子,家里是颇为热闹的。一会儿叽叽喳喳,一会儿唧唧啾啾,尤其当燕子爸爸与燕子妈妈从外面觅食回来的时候,横梁上是一片喧闹。只只张大着黄口,争先恐后地要食吃。等老燕子飞走了,它们才个个缩回窝里安静下来。再过一段时间,小燕子开始学飞,扑棱棱地从窝里飞到窝外,再由屋檐下飞到树枝上,这样一路地飞远。如果还不到迁徙的时候,小燕子们绝不会飞走,到了晚上还是会飞到自己的窝里。

我们家约定俗成,最晚进门的人,总会看一看燕子是不是到齐了,然后关门——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就像大人牵挂会玩的孩子迟归那样,我也会提醒家里人:给燕子留着门。

村里开始有人建房,原来居住的老房子得拆掉。上了年纪的人遵循一个原则,五黄六月是不可以动土木的。所以村里很多人建房子多选择在秋天,这时候燕子已准备南飞了。那些拆了老房子的人家,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整个地端下来,然后放在树杈上,希望明年燕子归来的时候还能发现这个标记。然而,那些建了新房子的人家第二年再也不会有燕子进出。整天锁着的大门和平整的天花板,让燕子越飞越远了。

当村里 最后一栋楼立起来的时候,村子变得寂寞起来。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以至回忆燕子确确实实的叫声,却模糊了。村民习惯了关门。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给燕子留个门》,略有删改)

1.村里人的哪些行为表现了对燕子的重视和喜爱?请简要概述。

2.请结合语境,分析“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中“仪式”一词的妙处。

3.“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请赏析文中划横线句子。

5.“村民习惯了关门”,你赞同村民的这种做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1.①春天,开门欢迎燕子归来。②村里的老人看燕子,听燕子的呢喃。③晚上给燕子留着门。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放在树杈上。 2.“仪式”一词一般用在比较神圣的典札上,在文中大词小用,写出晚上做最后一件事的庄严和认真。体现了燕子在“找们”心中的位置,体现我们对燕子的热爱。 3.岁月流走,当村里迎来一座座楼后,燕子却在慢慢离去。人和燕子和谐共处,如一家人一般生活的热闹场景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 4.通过对燕子神态、声音、动作等细节的描写,写出了燕子双飞双宿的生活习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燕子间的温情,也表达了“我”对燕子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与下文写人类夫妻相处的情景相映衬。 5.示例一,不赞同,门犹如一道屏障,隔离了人和燕子。门又像一把锁,封闭了人心的善与爱。村民的这种习惯,是对燕于的拒绝,是人性的自私。在村民一次次的关门中,人类和鸟儿和谐共处的画面在一点点消逝,人类善良友爱的心 灵也在慢硬化。示例二:不赞同,燕子到来,带来了热闹,带来了福气,关门,拒绝了燕子,疏远了燕子,村子变得寂寞,人心也变得空虚。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走向僵化。示例三:赞同,关门并没有完全剥夺动物的生存空间,人们建房改善自身生存条件是合情合理的。 【解析】 1.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根据问题“哪些行为表现了对燕子的重视和喜爱”梳理文章,找到作者写村人重视喜爱燕子所表现的行为的句子一一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章,在文中找到句子的位置,首先要了解“仪式”一词的本义,再根据语境,从表现村人对燕子的态度和情感来理解词语的表达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章,在文中找到句子的位置,根据具体的语境,理解句中的“记忆”所指过去的日子,而“消隐”指现今的状况,从而理解语句中作者对过去的日子人们亲近燕子而今天燕远离人们的无限感叹。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阅读语句,即可了解本句是描写燕子的,说明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燕子的,从表现燕子双飞的形象特点和表现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两个方面来说明描写的作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作者在文中对人们与燕子之间关系的叙述,尤其要抓住前文作者写村人给燕子“留门”一情节来分析如今人们对燕子“关门”这一行为所表现的态度,从人们与燕子(大自然毓远这一方面来谈谈感想。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选文。

中国人的“忍”

(1)“忍”字头上一把刀。每个耳聪目明的中国人或许都听过这句话。

(2)孔夫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孟夫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圣人们强调,为人做事,万般皆需忍受、忍耐。

(3)中国人因忍字而得以百炼成钢的数不胜数,因逞强好胜而走麦城的也不少。唐代高宗时,张公艺不仅位九世同堂,人生如此圆满,引得皇帝也羡慕,遂问其秘诀,张公艺在纸上写下“一百个忍字”。高宗喟叹,原来如此。大家耳熟能详的韩信,他早年能忍胯下之辱,终成大业,真个是“无度不丈夫”;后来却张扬高调,浑然忘记了“忍”字,颇有些“庸人得志”,最后横死吕后之手也就不冤。

(4)“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了遥想中的绚烂未来,人们忍受着当下的种种不堪,人们夸赞着“忍”,绝口不想提心中暗暗怀想的他日之收获;若百忍后仍不能得道,自然也会有诸多温润的慰藉理由。

(5)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其《论中国人的性格》一文中说,“中国人的性格的另一最大特点,是喜欢妥协,易屈服于公众舆论。”封建社会官场中的“见风使舵”,生活细节的“防患于未然”,平头百姓们普遍存在的谨小慎微、办事圆滑等特点,皆可在各怀心事的“忍”字上找到源头。罗素由是感叹,“没有什么能比中国人的忍耐性更令欧洲人吃惊的了”。

(6)一个忍字,两副面孔。一面是温和下的良善,一面是摇摆中的功利;有些人得道,有些人中毒。鲁迅笔下的冷漠看客,便是一“忍”成痴,浑浑噩噩,麻木不仁,无异于行尸走肉。忽然明白了鲁迅的可贵,只因他在崇尚忍耐的国度,居然可以从来不忍。

(7)“忍”字头上一把刀---“每临大事有静气”为了一个远大的目标,暂时的隐忍蛰伏自是上策,然刀为利器,久忍终恐伤人。

(8)忍该忍之事,说当说之话,为比为之事。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选文第三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它有何作用?

3.第二段结尾处的“忍受”、“忍耐”两个词语是否重复累赘?为什么?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默写古诗。

(1)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疑怪昨宵春梦好                    。(晏殊《破阵子》)

(3)                   ,岁晏有余粮。(白居易《观刈麦》)

(4)臣本布衣,                    。(诸葛亮《出师表》)

(5)                   村南村北响缲车。(苏轼《浣溪沙》)

(6)                     ,拾此充饥肠。(白居易《观刈麦》)

(7)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但又未立功难返的句子是“               

(8)李清照《武陵春》中写“愁”思别有新意的两句是:                                  

 

查看答案

课内外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出师表》)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解释加横线词语。

1)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

2)悉以之(     

3优劣得所(        )

4意气扬扬(      )

2.翻译下列句子。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而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其中故事情节是主要要素。

B“每一个共产党员都不要忘记自己身上的责任。”这句话的主干是“共产党员不要忘记责任”。

C“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话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

D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文学样式,到了宋代,词的创作进入全盛时期。

 

查看答案

将下列五句话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们认为,阅读由于其自身的无功利性和纯粹性,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公益性。

②通过阅读能够帮助受助者获取资讯、增长知识、舒缓情绪,从而促进受助者自我调节、克服困难、摆脱困境、实现自我,这也是一种慈善。

③阅读是信息获取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是知识积累的最直接、最主要的途径,是心灵抚慰的最快速、最深层的方式。

④因此,推广阅读,就是推行慈善,阅读推广应该成为公益慈善的基本模式。

⑤由此可见,阅读推广是实现公益慈善的有效途径,也是公益慈善活动一种的新的生发点和探索。

A.③①④②⑤   B①④②⑤③   C③②①④⑤   D①②④③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