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唐太宗论弓矢 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璃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唐太宗论弓矢

谓太子少师萧璃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日‘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邪不正。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朕问其(        )       

延见(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3.从这段选文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一位君主?

 

1.①原因 ②屡次、多次 (共1分,每小题0.5分) 2.(如果)木心不是直的,那么木头的纹理就都不正,即使弓有力但射出的箭(运行的路线)也不会直。(2分,意思对即可) 3.唐太宗是一位善于自省,善于治理国家,善于纳谏的贤明君主。(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先疏通短文,了解内容,根据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再根据自己所学积累判断字词含义。故,是文言文中常用字词,学习时要掌握。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首先要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左传》相传为        时期鲁国史官         (人名)所著。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焉?(             ②神弗也(      

③小大之  (        )     ④望其旗(       )

3.大敌当前,排兵布阵、调兵遣将应是国之要务。但曹刿见到鲁庄公所谈到的并不是这些问题,曹刿关注的是什么?为什么他会首先关注这一点?

4.对于鲁国来讲,这一仗属于自卫战,军中士气高涨,为什么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之时曹刿却没有同意出击?

5.曹刿是长勺之战的关键人物,但鲁庄公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如果后世君主读这段史书,能够从鲁庄公身上汲取到哪些经验?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查看答案

名句积累与运用

1.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关雎》)

2.蒹葭苍苍,(                  )。(                  ),在水一方。(《蒹葭》)

3.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4.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5.范仲淹《渔家傲》一词中以浊酒引出思家之情,又借典故表现外患未除,功业未建,欲归不能的矛盾心理,把词人的耿耿丹心与深沉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的词句是:(               ),(              )。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诗人以“(             ),(              )”一句为我们创设了一幅边塞冬日雪景的美丽图画。

7.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寓居成都,由茅屋被风吹破联想到社会现实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体现推己及人、忧国忧民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              )。

8.“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既用此告诫子侄,又常常以此述志自勉。《出师表》中明确的表达出他这种人生志向的句子是:(                ),(                 )。

 

查看答案

作文

请以“补你一个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横线上可填“拥抱”“点赞”“道歉”“礼物”等,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

要求:说真话,诉真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6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随着央视“中国成语大会”播出,节目掀起了一股追捧传统文化的热潮,让“成语大会”一时间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 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 《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一句话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学习的方式也可充满趣味性,请你根据下列图示猜成语。

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野百合的春天

①遥远的山谷里有个高达一千英尺的悬崖。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悬崖上开始长出了一朵小百合。

②百合诞生时,完全和杂草一样。但她在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棵野草。她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思想:“我是一朵名叫百合的鲜花,不是一棵野草。唯一能证明我自己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百合怀着这个念头坚持不懈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扎根。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百合的花冠上结出了第一个花蕾。

③百合心里非常高兴,但附近的杂草却都不屑一顾。他们在私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显然是草,她却坚持说自己是一朵花。她头上结的不是花蕾,而是一颗脑瘤。”他们甚至在公开场合奚落百合:“别再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野中你的价值也和我们的一样。”偶尔,蜜蜂、蝴蝶和小鸟也劝百合不要那样用力开花:“在这悬崖上,即使你开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人们也无法欣赏你!”

④百合说:“我必须开花,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朵。我想开花,是为了实现自己作为一朵花的高贵人生我必须开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无论别人怎样看我,无论有没有人欣赏,我都必须而且一定会开花!”

⑤尽管受到了其他花草的鄙视,但野百合依然坚持不懈地释放内心的情感。有一天,她终于开花了。她因聪慧、洁白和风姿绰约而成为悬崖上最美丽的花朵。

⑥此时,所有的花草和昆虫都不敢嘲笑她了。百合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都以为那是露水,只有百合知道那是极乐的泪滴。年复一年,每到春天,百合都竭尽全力地开花。她的种子随风飞落在附近的山谷。春风吹过,整个山谷都开满了百合花,鲜妍欲滴,芳香浓郁。

⑦几十年后,距离山谷数百里的许多人都赶来欣赏这些百合花。孩子们弯下腰去闻百合花的芳香情侣们互相拥抱,山盟海誓要永远厮守在一起。不计其数的人感动得掉下眼泪,因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他们的心受到了纯净温柔的触动。后来,那个地方被人们称为“百合谷”。

⑧不管别人怎样欣赏,满山遍野的百合花都仍然铭记着第一朵百合花的教导:“我们应该全心全意地开花,绝不要和别人争论,要以鲜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中心。

2.写出标题中 “春天”的两层含义。

3.第⑥段划线句中“极乐的泪滴”怎样理解?

4.文章是怎样描写野百合的?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5.读了本文,谈谈你对野百合生长环境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