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
春在行走
张峪铭
“莫辜负了大好春光。”妻一边拉着我往屋外走,一边说着。
虽然我更向往构筑内心的春天,因为它比自然的春天要长久,且没有零落萧瑟的时候,但感受春时、沐浴春光也确实是一件爽快的事。
于是揣起相机,骑上电瓶车,在乡村路上飞驰。春光就像一幅幅画卷在身旁展开。我在行走,春也在行走。
走进一片桃林。桃花开得恣意,一串串结在枝身梢头,直而不奇崛,瘦而无雍态,让人想起如柳条倒竖。只不过柳条细叶似刀剪,桃枝带花如著妆,一绿一红,一妖娆,一妩媚,各自扮演着春的角色。有的花别出心裁,竟直接开在粗枝上,孤独成春,也是别有风景。
在桃林中留连,四处张望着大好春色。野雉的“咕咕”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循声移步,竟在草丛中发现了踪迹。我端起相机靠近,再靠近,三米、两米、一米,一张、两张、三张……还是惊飞一树桃花,留下一窝雉蛋。我不敢动窝,怕野雉察觉,影响了它后代的繁殖。我轻轻地离去,希望它们早点破壳窥春,并在春天里留些歌声。
走出桃林,天高地阔,满目苍翠,一派勃勃生机。妻子坐在石上小憩远眺,我却发现旁边的岩石上的一洞春景。一米见方的岩石中间,竟风化出一个斗大窟窿,如钵斜放,石底可见,可竟有一株植物就在少得可怜的土中,长出了枝蔓,伸出了“钵”外。
种子也许是飞鸟衔落在这里,也许是风从别处刮来,但落到这个绝境之中,确实是它的不幸。可想而知,它不知历尽了多少孤单和艰辛,在等飞扬的尘土,等雨水,等阳光,等春天,最后等来了这“一蔓绿”,终于成了这块岩石的希望。这让人不能不感叹坚守的意义。
活着不只生存,活着必须有阳光,有春色。我不由得牵挂起在外打工的亲朋,为了生计,他们背井离乡,每年只有春天到来时才有机会与家人团聚。夏天的躁热,秋天的孤寂,冬天的寒冷,这些也许他们都不放在心头,可对老人照顾不周,对子女教育缺位,是他们心中深深的痛。我还想起了战争和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痛苦,那些痛苦常常像巨大的冰山覆压在人们身上。可他们还得忍耐,因为他们都在等待春天的到来。
一朵黄花和蒲公英并立,我抓住机会按下快门,因为蒲公英随时乘风飘去,将春的讯息带往各处。这不,刚摄入镜头,蒲公英就无影无踪了。此时我更加笃信春是会行走的。
人在行走,欣赏着不同春色;春在行走,走过了不同时节。我往春天走去,将一切蓬勃尽收眼底,让春光透进日渐颓靡的心房。春向春深走去,丢下一路零落,却是为了下一个更好的春光。
我不知道春行走的路径有多少条,但有一条是肯定的,那就是从一粒种,到一棵芽、一根茎、一片叶、一丛花,尔后零落成泥,循环往复地坚实地走着,走进炎炎夏日,走进猎猎秋风,走进皑皑冬雪,再走出桎梏,走向阳光,走向自由。
春在行走,终会走出头。 (选自《池州广电报》,有删改)
1.“春”行走在不同的景物中,请结合全文内容填空。
2.按要求回答问题。
(1)赏析第7段中的画线句。
可想而知,它不知历尽了多少孤单和艰辛,在等飞扬的尘土,等雨水等阳光,等春天,最后等来了这“一蔓绿”,终于成了这块岩石的希望。
(2)解释第8段中两个划线的“春天”的不同意思。
3.结合自身经历或课外阅读体验,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节的理解。
4.这篇文章,蕴含着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古代的信牍
朱启新
“书信”一词,现在是连用的,如“书信往来”,其中“书”也就是“信”。可是,在古代,书和信是分开来使用的。我们现在所称的“信”古人叫作书,而当时所称的“信”,却是指传递“书”的人,又称“使者”。
古代的书信,多半写在竹木牍上,一般长一尺,所以书信也称尺牍或书札。《古诗十九首》中有首《孟冬寒气至》,诗中有一段:“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收信的人把信贴身小心地藏着,历三年之久,字迹都不曾磨灭。
长期以来,我国没有出土过古代的信牍实物。1975年底至1976年春天,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四号墓(这是一座秦代的小型土坑木椁墓)中,出土了两件信牍。书信写在木牍上,木牍削得很薄。甲件保存完整,长23.1厘米,宽3.4厘米,厚0.3厘米,两面都有墨书文字,字迹尚清楚,有200多字。乙件保存较差,下段已残缺,残长17.3厘米,宽2.6厘米,厚0.3厘米,正面字迹比较清楚,背面近下部已被染黑,字迹很难看清楚。这两件信牍,是名叫黑夫和惊的兄弟俩给家中写的信。现将原信摘录于后,可见秦代民间书信的大概。
甲件信: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中: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黑夫寄益就书曰,遗黑夫钱,毋操夏衣来。今书节到,母视安陆丝布贱,可以为裙褥者,母必为之,今与钱偕来。其丝布贵,徒钱来,黑夫自以布此。愿毋遗黑夫用勿少,书到皆为报……
乙件信:惊敢大心问衷,母得毋恙也……钱衣,愿母幸遗钱五六百,布谨善者毋下二丈五尺……室勿遗,即死矣,急急急……
从这两件民间的普通信件,我们可以了解到两千多年前人们书信的一般格式:
首先,古时人们写信习惯把日期和写信人的署名致意放在信的开头。甲件的开头是:“二月辛巳,黑夫、惊再拜问中”,乙件则写“惊敢大心问衷”。信中的“中”和“衷”同为一人,是黑夫和惊的兄长或弟弟。在古代,“敢”是习惯用语,是一种幼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或平级的谦词,如同现在的“冒昧”,不能理解为“胆敢”、“不怕”。“再拜”“叩头”也是同样的情况。
其次,给收信人致意以后,正文开始便是问候语言。黑夫和惊,先向母亲问候,问她身体是否健康。但是,用词“母毋恙也”,不一定理解是问句,如同现在所说:“母亲她老人家一定健康吧?”今日,我们写信,开头几句也用这种写法。
再次,信件中提到写信的目的。今人往往用“今去信是为了……”或“去信不为别的,是为了……”。秦人信中则写“今书节到”,意思是“你收到这封信”。黑夫要求母亲看看安陆(地名)市上的丝布便宜不便宜,如果便宜,就买上丝布,再捎些钱来。要是丝布太贵,只捎钱来,黑夫就在当地买布做了。这些话都是由“今书节到”引出的。这种写法,今日也屡见不鲜。
第四,“书到皆为报”,即收到信一定要把询问的情况都详细写在回信上。这也是信件上通常写的话,往往作为书信的结束语。
最后,民间的家信总要多谈些家常,古今都是如此。秦时的这两件信牍中,写信人问候亲友多人,也问了不少事情。
到了汉代,民间书信往来,其格式仍与秦代相似。
(选自《文物与语文》东方出版社,有删改。)
1.根据文中的介绍,古人和今人在写家信时,格式上有哪一点不同?
2.文章第二段引用古诗有何作用?
3.请结合语境,回答下列问题。
(1)“两面都有墨书文字,字迹尚清楚,有200多字”划线字“尚”能否删去?为什么?
(2)文章第七段中“同样的情况”具体指什么情况?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黑夫和惊的家书是我国最早出土的古代书信实物,是古代书信又名为“尺牍”的有力印证。
B.文章第三至五段,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详细具体地介绍了秦代民间书信的基本情况。
C.作者在介绍古代书信的格式特点时,采取了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段落顺序不能调整。
D.《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等都是古代书信体的名篇佳作,其格式和内容都有别于秦人的家书。
阅读文言文。
孟尝君养士
孟尝君在薛①,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②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④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⑤,遗其亲戚。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⑥。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史记·孟尝君列传》
【注释】①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贵族,封于薛。②舍业:舍弃家业。③食客:古代寄食于贵族并为他们服务的门客。④文:指田文,即孟尝君。⑤存问:慰问⑥刭:jǐng,割脖子。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无贵贱一与文等( )
(2)孟尝君已使使存问( )
(3)遗其亲戚( )
(4)辍食辞去( )
2.下列划线词意义和用法两两相同的一组是( )
A.而屏风后常有侍史 弛然而卧
B.遗其亲戚 其真无马邪
C.以饭不等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以故倾天下之士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翻译下面句子。
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
4.孟尝君为什么能赢得门客的倾慕和归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阅读古诗。
村 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首句连用“苍苍”“切切”两个叠词写草色、写虫鸣,既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也渲染了乡村秋夜 的特点。
2.发挥想象,描写“月明荞麦花如雪”的奇丽壮观景象。
3.这首诗表达出诗人由原先的 转而 的情感变化过程。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赛题
【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它力求通过诗词知识的比拼和对诗词的赏析,带动全民重温经典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每场比赛开场时都由百人团齐声朗诵节目组精心选择的开场诗词。
1.材料一是《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开场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它的构图创意。
2.百人团将在下期节目开场时朗诵唐宋诗词名篇。下列作品不适合的一项是( )
A.《渔家傲》(范仲淹)
B.《望岳》(杜甫)
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亮点。
下文中二个划线的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你按照要求进行修改。
我爱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当读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并怡然自乐”等句子的时候,①我仿佛觉得周围的空气里充满弥漫着桃花的芬芳,耳畔似乎萦绕着老人孩子的欢声笑语,②我心中产生了到“桃花源”一游。
(1)第①句重复累赘,应删去的一个词语是:
(2)第②句成分残缺,修改后的正确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