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1.下列对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难之(当即)    

B.遂携如初(救助)

C恐民之不(诚信) 

D.五十金(给)

2.下列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待君久不至,        恐民之不信

B宁可急相弃邪          明不欺

C世以此定华、王优劣    乃立三丈木于国都市南门

D不可                富不仁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B.【甲】文中“本所以疑,正为此耳”一句中的“此”是指“贼将至”。

C.【乙】文告诉我们立法要取信于民的道理。

D.【乙】文中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是因为“令既具,未布”。

 

1.C 2.C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恐民之不信已”的“信”的意思是“信任”。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A.已经/语气词;B.因为/用来;C.结构助词,的;D.与“何”一起,意思是“为什么”/做,谋求。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是因为“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幸尚宽,何为不 / 其文理皆有观者   

B后贼追 / 过中不    

C本所以疑,正此耳 / 可以师矣      

D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 金溪民方仲永,隶耕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黄岩岛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有关船只在中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的巡航活动是无可非议的。

D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B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

C我们家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D赵一平是和我从小一直玩到大的朋友,二十多年不见,如今萍水相逢,回忆起往昔的岁月,还是感到那么快乐。

 

查看答案

作文

请从1)(2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④不得抄袭。

1还记得蹒跚学步时,牵着我们的那双粗粝而充满了生命喧嚣的手掌吗?还记得第一次眺望窗外时,落在窗棂上,教我们感受温暖的那一寸温厚甜糯的阳光吗?

就是那一寸阳光,那一树雨露,那一枚秋天的红叶,那一双牵我跨越山河的手掌,那一张雕刻着我的光阴故事的课桌……,陪伴我在这个喧嚣浮华的人世间,任我一点点,一节节,成长为茂林修竹。请以“________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2请阅读下面的材料,自己确定一个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一个小男孩在草地上发现一个蛹,他把它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段似乎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男孩看着于心不忍,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小男孩内疚地把它捧回草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书非自律不能读

宿正伯

①有一个现象恐怕很多人都遇到过:我们常常在年初制定了宏伟的读书计划,到了年尾,却发现根本没看几本,有些书甚至连塑封都还没来得及拆开。结果,在感慨“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之时,在徒叹“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之际,只能以时光不允、精力不济作为心理安慰。然而,根由真的是时间和精力不够吗?细细想来,恐怕还是我们内心的自律不够。

②现代社会具有工作节奏快、身心压力大、信息来源广、知识获取渠道多、休闲方式丰富、时间碎片化等特点。这种种因素不仅挤压了读书的时间,分散了读书的精力,也动摇了一些人读书的信念。因此,要想在现代社会中坚持读书,就需要有严格的自律精神来抗衡。所谓自律,就是不仅要有可行的读书计划,而且应当严格执行,纵使有所变通,也要通过时间碎片的拼接,及时给既定计划打上“补丁”。

③不久前,读到宋代大儒朱熹的一句话:“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仔细玩味,颇有道理。以我自己为例,有时候,我睡觉前想看看书,一看时间已经不早,为了保证睡眠质量和次日的工作精力,决定还是早点休息。可躺在床上,却习惯性地浏览起微信来。与朋友几番对话下来,不知不觉就过了午夜。而我的一位好友,无论多忙多累,每天晚上都要坚持读一段《资治通鉴》,并简要记录心得。如今,他已在朋友圈分享了800余篇读书体会。两相比较可知,真正的差距并不是时间多寡,而在自律程度。

④很多时候,所谓的“没有时间”“工作太忙”,表面来看,是现实无可奈何的理由;深层次看,则是心灵自我放纵的借口。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会有的。只要你愿意读书,总能找到时光的缝隙,关键就看我们愿不愿意去挤、去找。正如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在这个意义上,与其抱怨时间太碎、工作太累、诱惑太多,不如在微黄的灯光下、在泛着墨香的书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

⑤自律还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其他方面的自律,也不能保证读书的自律。比如,你想在工作间隙读书,必须保证不耽误工作,其前提便是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如此,读起书来,才能做到心无挂碍,否则,难免顾此失彼。多个方面的自律,才能保证整体的自律。事实上,一个在时间安排方面自律的人,往往在方方面面都是自律的。

⑥前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今天或可说,书非自律不能读也。心无旁骛似明镜,无风何处起涟漪?当你心有所律时,繁华不能摇曳你,潮流也不能裹挟你,真做到如此,又何愁自己的灵魂得不到书籍的滋养呢?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具体说说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读书应“自律”,这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段依次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请以其中一种为例,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在浮躁的社会里坚持读书?请举例谈谈。不得抄录文章原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