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风筝 但是我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

风筝

但是我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的完全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1.用简洁的文字概括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2.分析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1) 我当然得到的完全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2) 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3.文中最后一段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的是以下选项中的哪一项?   

A.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B.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C.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D.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只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都是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的站在小屋里。

 

1.“我”在少年时虐杀弟弟的风筝梦(或者是我发现弟弟在偷做风筝,粗暴地毁坏了他即将完工的风筝)。(意思接近即可给满分) 2. (1)神态描写,写出“我”胜利后自以为是、洋洋自得的心理。 (2)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表现了“我”极度后悔、内疚、自责、感到万分沉重的心理。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第二段写“我”嫌恶风筝而弟弟喜爱风筝。对比写法突出了兄弟俩在风筝上的冲突。写弟弟“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就是为了突出弟弟纯粹是个半大孩子,需要被呵护,需要玩耍。对弟弟看风筝时的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弟弟淳朴天真的品性及其对风筝的痴迷,也为下文写弟弟制作风筝铺垫,更为写“我”毁坏风筝、摧残弟弟的孩童天性以致造成终生遗憾铺垫。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这题是属于自选角度赏析题,要求考生针对所给句子,调动品味语言方法的积累赏析句子。需要考生对考题文本的语言深入研读、推敲,体出其味,品出其妙。然后,找准品“点”。抓住关键词语,品出精妙美。关键词语一般指勾住自己眼睛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傲然”写出了我的得意,“铅块”写出了“我”心情的沉重。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D。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弟弟的惊惶、畏缩、绝望与“我”的愤怒、粗暴、傲然对比鲜明,对“我”的动作、神态描写尤其传神,充分突出了“我”的粗暴与冷酷,生动表现了“我”的行为摧残孩童天性的本质,为下文写“我”的悔悟铺垫。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2)民怪之,莫敢徙。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和要求,默写出下面空缺的古诗文名句。

(1)                  ,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

(2)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扬子江头杨柳春,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4)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呢?语〉六则中对此进行了这样的阐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填空。

A.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B.小松树!容我伴你罢,山上白云深了!

上面两首诗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        。她最有名的两部诗集是《        》和《        》。

 

查看答案

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要求:①不改变原意;②人物、人称表达准确;③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能去语文组找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明天晚上去她家找她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珊珊说起了这件事。

小王说: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

小王说:                                                              

 

查看答案

发挥想象,仿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构成一个排比句。

童年是一个迷,混沌初开,稚嫩好奇;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

青年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