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春泛若耶溪①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②。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③,愿为持竿叟。
【注释】①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作者綦( qí)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诗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 ②南斗: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 ③生事且弥漫: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漫的烟雾。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
B.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
C.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
D.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作者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此去随所偶”与《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
B.“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一联运用对偶修辞,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
C.全诗紧扣“泛”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
D.这首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
最能表述该语段观点的句子是( )
作为整体,中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但作为个人,不少中国人还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国家之强和个人之弱使一些人心理失衡,觉得自己活得还是像在半殖民地时代受人家欺负的受害者。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对自己生存的状况有理性认识,克服狭隘的“受害者情结”。否则,崛起的中国将难以担当与自己的国际地位相称的责任。
A.中国急需提高国民的个人地位
B.崛起的中国要承担相应的国际地位
C.中国人为什么有“受害者情结”
D.中国人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到达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与其说是“苦”,倒不如说是“乐”。 。
A.由于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他们才会做出成就。
B.“苦”和“乐”相生相成,只有努力求知的人,才会以苦为乐。
C.心无旁骛、孜孜以求方为求知者应有的品质。
D.正是他们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才这样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②③①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李京京的声音不太好听,有点沙哑,有点毛刺刺的,可是公开教学课难道不是上台表演吗?
B.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所以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
C.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D.少年杜小康跟随父亲去放鸭,生活的孤独和精神的艰难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
B.这批无恶不作的法官,他们见风使舵,俯伏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
C.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
D.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