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酒婆(有改动) 冯骥才 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

酒婆(有改动)

冯骥才

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竞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

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

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

就是这日,酒婆来到小酒馆,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是真货。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像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像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饯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帐。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竞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了。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1.第三段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酒婆怎样的特点?

2.小说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好看”的作用是什么?

3. “首善街”的社会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以“首善”称之?

4.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借老板的口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通读全文,说说此句的作用。

 

1.通过对酒婆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穷困、地位低微的人。通过对酒婆喝酒动作的描写可以看出她嗜酒如命。 2.小说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好看”,是为了使其醉后的“乐”、“潇洒”与醉前的“黯”、“寒伧”形成对比,表现穷人只有醉后,才能有片刻的“洒脱”。使小说的悲剧意味更浓。 3.酒馆老板几十年以假酒骗人;下层劳动者贫穷、郁闷、麻木,习惯于在虚假中生活。以“首善”称之,表达了反讽之意。 4.用人们对“假酒”的习惯,表明“假”“骗”文化之深重。酒馆是社会的缩影。结尾写老板的疑问,意在点明主旨--对社会中“假”与“骗”的揭示与批判。 【解析】 1. 试题分析: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无非就是动作(包括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等。画线的句子,连用了“撂”“接”“举”“扬”“翻”这几个动词,来描写酒婆喝酒时的动作,洒脱而干净利索。并通过这些动作来分析人物性格时,既要看到其外在动作的洒脱,更要看到其内心的空虚。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阅读小说内容,找到题目中提示的内容,从作者表现酒婆醉前醉后的对比,增加小说悲剧气氛这方面来理解作答。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分析作者对文中形形色色人的描写,作者写了酒馆老板奸猾,下层劳动者贫穷、郁闷、麻木,从这可以体会到“首善街”的讽刺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对于句子含义的理解,一定要关注句子的前后语境,也就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具体分析和理解句子时,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这句是酒馆老板的困惑,解决了这个困惑,也就理解了此句。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①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须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得到的实情。谚语 “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百炼变成钢” ;“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都说明以上道理。

③我们最循循善诱的老师是孔子。《论语》里孔子的话,都因人而发,他从来不用教条。但是他有一条很重要的教训。最理解他的是弟子曾参,怕老师的教训久而失传,在《大学》章里记下老师二百零五字的教训。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不就是锻炼自身吗?

④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称王称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有的国家崇尚勇敢,有的国家高唱自由、平等、博爱。中华古国向来崇尚和气,“致中和”,从和谐中求“止于至善”。

⑤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锻炼出纯正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这也说明,人生实苦确是有缘故的。(选自杨绛《 走到人生边上》 ,有删改)

1.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2.第② 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查看答案

成都曲

【唐】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斤斤计较看看

1.从全诗来看,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绘成都的?

2.本诗的最后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查看答案

患盗论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

【注释】①修:贯彻得好;②慢:疏忽。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天下患盗         (             

问刘子曰         (      

③衣食不           (              

则探囊发而为盗矣 (       )

2.下列句子中的“”与“何盗之患”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令辱之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何陋之有 

D.永州之野产异蛇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

4.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当然,在表现自己的时候,自身的缺点或不足难免会有所暴露。

②表现自己适当地张扬个性,更容易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③况且缺点被发现或被指出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这可以促使我们完善自己。

④不过,这都是最真实的自己。

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③②④①   D.②①③④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诗文里     着古典的语言、古雅的文采、古朴的情怀、古奥的     …… 谁能穿透历史的冰层,     古诗文的领域,寻觅到汉语的     ,哪怕只取一瓢饮,也足以让他拥有不同凡响的语文功力。

A隐藏    理想    侵入    美味佳肴

B.封存    心绪    踏入    琼浆玉液

C蕴藏    思绪    潜入    奇珍异宝

D.蕴藏    思想    潜入    源头活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