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1)大有bì______益 (2)瑕cī_______ (3)徜徉_______ (4)跻 身
古诗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
(1)天上的风雨来了, 。(冰心《母亲》)
(2)遽契其舟,曰:“ 。”(《刻舟求剑》)
(3)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 》)
(4) ,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5)但愿人长久, 。( 《水调歌头》)
(6) ,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方志敏卧室联》)
(7)青山有幸埋忠骨, 。(《杭州岳墓对联》)
(8)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冰心《纸船》)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根据文段的内容,简要说说《鉴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1.根据文段的内容,简要说说《鉴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2.“我”背下了书,能够看五猖会了,大家都很高兴,而“我”为什么不高兴?
3.如何理解“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题目:从来没有这样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小说阅读
母亲的声音
①父亲去世那年,她10岁,弟弟8 岁。生活就像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才刚刚露出幸福的颜色,便被突然袭来的暴雨打湿,一切的快乐和安宁,都被浸染得一塌糊涂。
②温柔贤良的母亲,从此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狂躁、暴戾。不小心打碎一只碗,也会被母亲声嘶力竭地训上半个小时。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讨厌母亲的声音的吧,那种尖细而干裂的声音,粗暴地打磨着她的耳朵,一点点地浸透到她的生命里去。她想不明白,为什么母亲原来甜润柔美的声音,一下子全变了味儿了呢?
③母亲在菜市场争到一个摊位,每天早上4点起床,蹬着三轮车,从城北的家到城南的蔬菜批发市场,再到城北的菜市场。这样的路程,等于把整个城市绕了一圈。风里雨里,饱满成熟如一枚盛夏的果实的母亲,很快便风干成了一枚瘦小干瘪的干果。
④16岁,她长成一个沉默而内敛的姑娘,读高一,成绩优秀。每天中午,她从学校跑回来,飞快地做好饭,提着饭盒,骑自行车穿过5条马路,去给母亲送饭。常常,在人声嘈杂的菜市场,母亲一边飞快地往嘴里扒饭,一边用粗大的嗓门和人讲价钱。
⑤22岁,大学毕业,保送的研究生资格她放弃了。因为小弟也在读大学,而母亲,身体已经一天不如一天。第一个月的工资交到母亲手上,厚厚的一沓,在母亲干裂粗糙的手中抖动,如一群飞舞的蝶。她静静地望着母亲,低低的声音说:“以后,不要去卖菜了。”
⑥母亲笑,声音不再尖锐,沙哑而厚重,满是艰辛和沧桑的味道。第二天早上,仍然是在菜市场找到的母亲。隔得老远,就听见母亲响亮的声音在说:“我女儿,大学毕业了,在外国人开的公司里上班„„”她从母亲的声音里,听出来一个词:扬眉吐气。
⑦28岁,她有了自己的女儿。月子里,孩子整夜整夜地哭,母亲便也整夜不睡,抱着孩子,悠着哄着。有一天晚上她从梦里醒来,忽然听到母亲轻柔的声音在唱,她没敢睁眼,静静地听,是摇篮曲。竟然是那般甜美柔和的声音,她呆呆地听着,18年的时光,仿佛一下子倒流过来。她用被子蒙住脸,泪水却潮水一样涌了出来——她终于找回了母亲的声音,找回了从前的母亲。
⑧可是幸福,从来都是那么短暂。
⑨早上7点,母亲做好饭,喊她起床。8点,她上班,母亲推着孩子出去玩儿。十点,她赶到医院时,母亲躺在重症监护室,已经不能够再说话。是高血压引起的中风、偏瘫、失语。母亲一直昏迷着,她的手抚过母亲苍白的脸庞,泪水滴落在母亲脸上。她多么想再听听母亲的声音啊,哪怕是那种尖锐凌厉的叫骂声,却已是,再听不到。
⑩一个月后,她收拾母亲的遗物,在一个小箱子里,放着两双线拖鞋。鞋面是淡黄色柔软的毛线,鞋底是母亲自己纳出来的千层底。这种线拖鞋母亲以前给她做过好多,脚穿进去很舒服,惟一的不足是走路的时候脚步声很响,所以每双她都是只穿几天,便丢弃一旁。
⑪她把鞋穿在脚上,从阳台走到厨房,从卧室走到客厅,“嗒嗒嗒”,脚步声仍然很响。她在响亮的声音中悄然落泪,她知道了,那是母亲留给她的最后的声音。
1.阅读第②-⑧段,作者通过声音的刻画,表现了母亲性格或思想情感上怎样的变化?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2)因为生活的重压而变得强悍;
(3)__________________;(4)因为卸去重负而变得温柔贤良。
2.如何理解题目“母亲的声音”?
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风里雨里,饱满成熟如一枚盛夏的果实的母亲,很快便风干成了一枚瘦小干瘪的干果。
4.由文中的母亲你是否联想到了自已的母亲?请你用最动情的语言为文中的母亲或自己的母亲写下几句最想说的话。
散文阅读
香格里拉视觉
徐德泉
①去香格里拉之前,翻阅了云南地图。香格里拉这个陌生的地名标注在地图上,恍若在另一个世界,感觉香格里拉在几千年之前就在那里等我,我今生前往,是几世几劫修来的缘,是命中注定的事。
②进入香格里拉,我的眼前豁然开朗。我看到香格里拉的天空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天空。在城里看到的天空离你很近,像一块灰色的布罩在头上,而香格里拉的天空是打开的,很高很远很蓝,蓝盈盈的让人生出飞升天宇的感觉。在这里,每个人都想深深地呼吸,想把过去肺腑中吸进的那些污浊空气全吐出来。试着舒展身体,仿佛能与天上的某块白云比肩。白云之上还是无尽的天空,天空用它的高度、用它的纯蓝吸引每一位游客,让人生发无限想象。
③还在山下时,会觉得自己走到了世界的尽头,山只是世界的城墙而已。走上山岭时,世界变得没有了边际。山上的天空,照例呈弧形,一点尘埃也没有,甚至没有半点杂乱的色彩和光影,静谧肃穆。它是我所见过的世界上最大的一块蓝颜色。
④在自己生活的城市里,也见到过草,但多了人工痕迹,少了自然野趣。
⑤这些平凡的草,使香格里拉的大地变得莽莽苍苍,充满活力。草是香格里拉的母亲。她装扮了香格里拉的美丽,同时也养育了香格里拉的生灵。走在香格里拉,就觉得被草浸濡、被草点缀、被草温暖、被草点燃。在香格里拉,每个人见到草,都有一种想俯下身子与草亲近的冲动,甚至想变成一棵草,一棵想紧贴大地的草,为这个绿色世界再增添点绿色。
⑥香格里拉的水对于游人们来说又是什么呢?走近蜀都湖,一种无法拒绝的东西在诱惑人们——如同一颗蓝宝石镶嵌在大山中,水波不兴,水平似镜,蓝中带绿,深不可测。香格里拉许多湖就是大地的眼睛,充满了柔情的眼睛。
⑦雪山,是香格里拉最崇高的事物。雪山是令人神往的地方,雪山是一个梦幻,可望而不可即,虚无缥缈是她的魅力所在。常人只能用想象完成自己的旅行,对雪山,人们只能做一种无形的把握。雪山的深邃内涵就是“乌托邦”情怀,看到雪山,感到空气都静止了,但理智完全相反,在那些白色的金字塔下,内心的迷惑和激动交织在一起,其实,并不知道一座雪山到底离自己有多远,她到底有多高,徘徊在雪山之外。面对雪山,人们只有欲言又止,一种神的秘密藏匿在心中,说不出口,一旦说出了,神就走了,人们的确“后怕”。
⑧在香格里拉,会感到山水永恒,生命永恒。身处此地,可以找回曾经丢失的精神和浪漫,保持对世俗的孤傲和气度。
(选自《河北日报》,有删改)
1.阅读选文,找出所描写的景物以及特点,用词语填写下面的表格。
景物 | 特点 |
天空 |
|
| 奉献 |
水 |
|
| 虚无缥缈 |
2.选文第①段加线句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3.下面句子在描写上很有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香格里拉许多湖就是大地的眼睛,充满了柔情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