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圆明园祭 ①那天很冷。我却刻意要到圆明园去。朋友们都劝说...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

圆明园祭

①那天很冷。我却刻意要到圆明园去。朋友们都劝说,圆明园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是几块烂石头,我说,你不懂我的心。

②北风凄厉,草木萧疏,断壁残垣,一览无余。

③然而,在凄厉的风雨声中.我却分明听到悠悠钟声,百鸟唱啁;透过萧疏草木,我看见了圆明之娇,长春之美,万春之秀,300亩园林春意正浓;断壁中,我看见了乾隆的题诗;残垣中,似见文渊阁的浩瀚藏书……

④我听见了来自法国130年前的一个深情的声音:……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假如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

⑤啊,一个惜墨如金的世界文豪,用了无所不极的文字来称赞她!以至100多年后仍引起人们震颤的心共鸣。

⑥然而.对于玉焚香殒了的美人,祭奠者越是抒以赞美,痴情者越是悲伤,正如白居易写《长恨歌》、汤显祖写《还魂》……引得多少痴情男女欲悲欲死!此刻面对圆明园,我就是这种心情。

⑦我的心在哭,悲哀着美的逝去。

⑧我听见圆明园在哭泣,哭了100多年;以至我在遥远的南方也时常听见。

⑨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⑩我和圆明园在同声一哭!

有好心人曾慷慨施舍,要把圆明园重修建。

不管好心人如何慈悲,可我总要与刽子手杀死杨虎城后,在他英骸上建筑花圃这残酷的事实联想;我甚至联想到有人要把马嵬坡上的杨玉环的玉骨支起来,再披上半透明的比基尼。

这是历史的悲哀!

他们看不见圆明园的额头上“耻辱”两个黑字,他们听不到一个在屈辱中哭泣的母亲对她儿孙的声声嘱托以及希望着争气的未来。

站在这写满血字的废墟上,我面对现实,拼搏未来!

我见到了萧疏草木之上有苍郁的青松,冲天傲雪;我见到了熏烟的巨石峥嵘屹立,傲骨常在!

100多年前,方才唱赞诗的雨果坚信:总有这样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

而我永远相信:有志气的炎黄子孙,绝不会让那屈辱的历史重演!一定会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巍然屹立,奔向辉煌的未来!

1.段文字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为什么要这样写?

2.从他对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角度,第⑤段中说的世界文豪是谁?从他对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一事所持的态度,说说他是一位怎样的作家?

3.“此刻面对圆明园,我就是这种心情。”试分析这种心情是何种心情?“我听见圆明园在哭泣”试分析园明圆为何哭泣?

4.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从文中你看出作者持何种态度,试作出分析。

 

1.写的是想象中的虚景。由眼前的断壁残垣联想到圆明园昔日的繁华美丽,鲜明的对比更加体现了英法联军残暴行径的可耻, 表现作者对侵略者暴行的控诉。 2.法国的雨果 尊重艺术,珍视人类文明成果,不顾个人得失,品格高尚、公理至上,有正义感。 3.对被毁坏的圆明园怀着如祭奠者般沉痛悲伤的心情。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4.作者反对重建圆明园。从文章的第12至16段可见作者认为圆明园的遗址是中华民族耻辱历史的记忆,重建并不能消除这段耻辱,重建它甚至是对民族尊严的再一 次摧 残,对历史的背叛,重建圆明园是历史的悲哀!面对这写满血字的废墟,更能激发自强不息、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 【解析】 1. 试题分析:悠悠钟声,百鸟唱啁;透过萧疏草木,我看见了圆明之娇,长春之美,万春之秀,300亩园林春意正浓,这些文字是作者的想象,不是实写,是虚写。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雨果的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并没有因为自己是法国人而盲目地帮着自己的国家,替自己的国家说话;相反,您还为了中国而大胆得写下了这封饱含着人道主义精神的信,愤怒地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者、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这不仅震撼了我这小小的心灵,更是震撼了所有阅读过这封信的人的心灵! 考点:识记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试题分析:对于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被烧被抢的事实,作者的心情是沉痛悲伤的心情。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作者站在时代的前沿,面对废墟,发出召唤,传达出一种渴望改革、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因为这是一片耻辱的废墟,它记载着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保留这片废墟可以把它当作催人奋进的长鞭,时刻提醒着我们,只有不忘过去,珍惜今天,才能够有美好的未来。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树树皆秋色,                          

(2)                       ,往来无白丁。

(3)少壮不努力,                           

(4)晴川历历汉阳树,                           

(5)《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6)《石壕吏》中杜甫借老妪之口道出的关于生死的哲理性思考的句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通“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是(    )

A为乡邻之/所贵   B.为乡邻/之所贵

C.为乡邻之所/贵   D.为乡/邻之所贵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渔人甚之:               

(4)时或完酒,亦雅咏不

3.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4.请从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5.从文看,陶渊明的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泊平江百花洲①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②得胜游。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 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注】①这首七律是诗人从临安赴建康江东转运副使途中所作;平江百花洲:平江,府名,治所在今江苏苏州,百花洲是当地的一个沙洲。②王程:为王事(公事)而奔走的旅程。

1.诗人发出“身如孤舟,漂泊无定”之叹是因为(   )

A吴中苏州好   B.云山苦见留

C.杨柳都相识  D.四泊百花洲

2.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交代自己与苏州的因缘,平平叙事,颇有民歌风味。

B诗歌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因游赏苏州胜景而兴奋不已的心情。

C颈联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诗人将主观的情感移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我合一,浑然一体。

D这首抒写旅途感受的诗,特点在于轻松清新、洒脱自然。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字解释全对的一项(    

A.多趣味(确实)       选贤能(推举)   右臂支船(弯曲)  晓雾将(休息)

B.无与为乐者(考虑)    沿溯阻(断绝)    亭亭净植(美丽    素琴   调弄)

C中无树(其它的)      吾德馨 只)     可爱者甚(很多)  曾不寸(满)

D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  妇啼一何苦(多么)  乘奔御风(虽然)  四时俱备(四季)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尤其到了唐代,不少诗人都是在异乡进行诗歌创作,在游历的过程中进行创作。

②诗歌是情绪的流动,这些诗人,如屈原、杜甫就是游子。

③诗歌与旅游的渊源,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④从楚国的屈原开始,诗歌与旅游变得密不可分。

⑤他们在行走的过程中留下了最丰富、最感人的诗篇。

A.②③④①⑤  B.③④①②⑤  C.③①⑤②④  D.②③④①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