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 胡子宏 ①儿子,今天爸爸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

胡子宏

①儿子,今天爸爸给你谈的是,我与别人的爸爸有何不同。

②先提三个事例:一是李开复对女儿说,成绩只不过是虚荣的人用以吹嘘和慵懒的人所恐惧的无聊数字而已;二是郑渊洁在儿子18岁后,送给他两个礼物,一辆车和一盒避孕套;三是广西有个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父母的教育秘诀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只是让他快乐地成长。

③几年来,我非常关心你的学习成绩。你肯定有点不耐烦了。瞧,李开复说了,成绩只不过是无聊的数字而已。我要告诉你,李开复曾经是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他给两个女儿提供的教育环境和物质保障是我终生难以企及的。李开复的女儿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开复讲“成绩是无聊数字”的同时,还说了句:最重要的是你在学习,你需要的唯一衡量是你的努力程度。

④李开复劝女儿不要在乎成绩,但给女儿写信时,又很自豪地提及女儿的“高中微积分第一名”。因此,你千万不要把成绩当作无聊的数字,依然要坚持刻苦学习。李开复的女儿其实留学不留学无所谓,他的家产和影响力,足可以使女儿有个很舒适的工作。而你的成功要靠自己的打拼,因为爸爸没有李开复那么大的能耐。

⑤你是读着郑渊洁的故事长大的。童话故事为郑渊洁赚得盆满钵满。在这种家境中,郑渊洁的儿子拒绝了校园里按部就班的课程,在玩耍中发展自己的人生。他去非洲旅游,回来后竟然瞒着父亲出版了摄影集。而像我这样的爸爸,顶多给你一些远游的路费。我们父子与郑渊洁父子不是一个档次,他的家教理论不适合我们。你作为平民百姓的孩子,依然要沉浸在校园的课程里,除了刻苦学习,别无选择。

⑥广西的学生考上清华大学,父母的教育秘诀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只是让他快乐地成长。这里,我们要正确理解什么是快乐成长。我对你的学业要求很严格,有人曾经斥责我:“你给孩子施加了多大的压力啊,孩子能快乐成长吗?”儿子,你要记住,快乐成长与刻苦学习并不排斥。刻苦学习不意味着你放弃郊外踏青、暑假旅游、网络聊天和课外阅读,它只是要求你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精力去学习,不要分神,不要懈怠。而优秀的学习成绩,是你快乐成长的精神财富。爸爸对你的要求是,学习时,必须全神贯注,不能浅尝辄止。闲暇时,那就由着你的性子去玩吧,只要健康,只要安全即可。

⑦儿子,让我们一起踏踏实实过好我们的平民生活吧!我们不会有“李开复”和“郑渊洁”式的奇迹。爸爸与别人的爸爸不同,爸爸其实又跟更多的爸爸相同——那就是渴望下一代有个令父辈欣慰的前程。20多年后,你也会像当今的我一样,接过爱心的接力棒,对你的孩子讲述这些枯燥而丰实的人生道理。

1.选文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爸爸与别人的爸爸不同,爸爸其实又跟更多的爸爸相同”你认为这个“不同”和“相同”分别指什么?

3.下面这段文字放在原文的哪两段之间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儿子,请记住,那些声名显赫的家长,因为家境的殷实,下一代不存在就业谋生的压力。一些教育家声称的“赏识教育” “快乐成长”,那仅仅是理论层面的说教而已。古训中的“头悬梁锥刺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倡导的就是对学业的刻苦和严谨。你刻苦学习的目标很简单:好成绩,好大学,好职业,好生活。

4.李开复说“成绩只不过是虚荣的人用以吹嘘和慵懒的人所恐惧的无聊数字而已”你是否同意李开复的观点?请联系全文,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坚持刻苦学习是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成功要靠自己的打拼。 2.不同:爸爸的观点和别人不同,他认为:(1)认为孩子的成功要靠自己打拼;(2)认为作为平民百姓的孩子必须刻苦学习;(3)认为快乐成长与刻苦学习并不排斥。相同:渴望下一代有个令父辈欣慰的前程。 3.放在第⑥⑦段之间 这段文字总结上文,提出自己的看法,家境殷实的孩子不存在就业谋生压力,并为自己的儿子树立学习的目标“好成绩,好大学,好职业,好生活”,要求孩子对学业刻苦和严谨。 4.用完整的语句表达,要求语句通顺、言之成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总结。中心论点的总结有以下方法:一是在原文中找,二是根据内容自己概括。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文章题目,二是文章开头,三是文章结尾。通读全文可知“我”通过李开复教育孩子的事件告诉儿子要坚持刻苦学习。所以本文的观点应为坚持刻苦学习是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成功要靠自己的打拼。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来作答。联系文章内容可知爸爸的观点和别人不同,他认为:认为孩子的成功要靠自己打拼;认为作为平民百姓的孩子必须刻苦学习;认为快乐成长与刻苦学习并不排斥。相同点是渴望下一代有个令父辈欣慰的前程。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文考查的是对文章结构的掌握。这段文字总结上文,提出自己的看法,家境殷实的孩子不存在就业谋生压力,并为自己的儿子树立学习的目标“好成绩,好大学,好职业,好生活”,要求孩子对学业刻苦和严谨。所以应放在第⑥⑦段之间。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③。路荒暖交通④,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⑤,衣裳无新制。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和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注:①肆:致力。②艺:种植。③靡:没有。④暖:遮蔽。⑤俎豆:祭器。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诗》)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3.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填写。

(1)乡泪客中尽,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2)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3)                    ,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4)闭之,则右刻                                 。(魏学洢《核舟记》)

(5)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面袍,    _              ,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朱自清《背影》)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隐喻作者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的句子是                                

(7)《长歌行》中阐明人生哲理的一句是                               

(8)《石壕吏》中官吏的残暴与老妇的悲苦形成鲜明对比的诗句是:                           

(9)《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10)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和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在这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颈联所呈现出的画面。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愁”字,请说说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节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1.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案牍之形    劳:使……劳累 

B.不不枝       蔓:枝蔓

C乎众矣        宜:应该        

D.亭亭净        植:立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水陆草木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

B濯清涟不妖             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C调素琴               径寸之木

D山不在高,有仙名       其船背稍夷,题名其上

3.下列对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B甲文直抒胸臆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

C乙文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D乙文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盐一世界

盐,这种我们每日必见的白色晶体,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人类真的无法摆脱对它的依赖吗?盐和生命的关系,便是其主要元素氯、钠和钾与人体电解质的关系,这三种元素是人体电解质主要成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动物体都含有盐分,动物的血液、汗液和其他液体中,氯化钠的浓度几乎都和海水一样。因此,在人体体液这片海水中,盐就成了一种最基本的介质了,它的元素钠在细胞外,钾在细胞内,两者共同捍卫着身体细胞仙外压、水分和酸碱的平衡。

对于人类来说,盐的摄入量不足与过多都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盐的摄入量不足,体内的含量过低,人就会出现食欲不振和晕眩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视力模糊等症状。可是,现在人们对盐的摄入量不是太少,而是太多,而且盐摄入过量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因为人们在食物中获取的盐分可能仅仅只够身体暂时所需,一旦出汗过多,身体中盐分大量流失,人就需要马上寻找盐来补充。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形成了一有机会就吃盐,在身体中储备盐的习惯。此外,盐加到食物中能明显改善食物的滋味,刺激人和动物的味觉和食欲,因此在进化过程中,人养成了对盐的嗜好和依赖,就好像有些人对毒品产生依赖一样,所以,人类一旦不吃盐就感觉疲惫乏力,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心理上和生理上对盐的依赖,并不表明身体每天都需要那么多盐。

那么,我们到底该吃多少盐呢?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一个成年人一天摄入6克盐就够了,简单计算一下,如果我们活到70岁,5岁前每天的盐摄入量是成人的一半,那么,我们每人一生吃的盐不到15万克。也就是说,我们一生吃掉的盐折合成500克的话,是不到300袋,平均每年大概4袋。据统计,我们现在饮食中盐的食用量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量的20-25倍。因此,就盐类而言,少吃是对的,也是健康的。长期过量食用盐容易导致左心室肥大、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肌梗死、中风、骨质疏松、哮喘、肾脏病和白内障的发生,高盐饮食所导致盐摄入量过高,是诱发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早已成为共识。最近,医学界研究发现,盐摄入过多还可以引起诸多的不良反应。长期口味重易引起胃溃疡、胃炎、甚至胃癌。

当今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都生产盐类,中国是世界产盐大国,海盐生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海盐、湖盐和井矿盐的总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1.本文没有涉及到的说明内容是(    )

A盐和生命的关系。      

B.盐的摄入量与人身体健康的关系。

C当今中国的产盐量。   

D盐的历史和原料来源。

2.下列关于盐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人既不能摄入过多的盐,也不能摄入过少的盐,这两者都不利身体健康。

B人对盐的嗜好和依赖,就像有些人对毒品产生依赖一样,其实人体并不一定需要盐,人类可以摆脱对盐的依赖。

C进化过程中人形成了一有机会就吃盐的习惯,这种习惯是为了在身体中储备盐。

D现在的人们在盐的摄入量上,普遍的问题不是吃少了,而是吃多了。

3.以下情景中,人物所说的话与本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年近70的刘大爷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医生建议他说:“像你这种情况,平时可以多吃点腌腊食品,增加盐的摄入量。”

B李家老两口吃盐减少后,李大爷觉得疲惫乏力,就吵着要恢复原样,李大娘说:“你这种现象很可能是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依赖,并不表明你身体真的每天需要那么多的盐。”

C李大娘听了医生讲的养生保健课后,回家对李大爷说:“我算了下,我们老两口平均每人每天吃了12盐,看来我们的口味重了,以后要少吃盐。”

D日本地震造成核泄漏后,唐汉霖急急忙忙招呼秋雪晴一起去抢购食盐,秋雪晴说:“中国的盐多得很,不仅海盐多,湖盐、井矿盐也多,哪里用得着抢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