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动物的忧伤 ①动物是不是也会感到忧郁、苦闷和沮丧...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动物的忧伤

动物是不是也会感到忧郁、苦闷和沮丧呢?

人们长期以来就知道,不光只是人才有感情,动物也有。例如:雌天鹅死了,雄天鹅就会表现出极大的悲痛;如果把小狗从母狗身边拿走,母狗就会恼怒;受到宠爱的狗对主人的感情非常深厚,如果主人不在家,它就显得闷闷不乐,盼望主人早点儿归来。

对高等动物来说当然也不例外。那么更原始的生物情形如何呢?它们是否也有某种类似的感觉呢?直接去问蝴蝶看来是得不到答案的,惟一的办法是,在相同的环境下对不同动物的习性进行研究。譬如,把它们与同类分开,不让它们接触,看它们的表现如何,观察它们是怎样忍受孤独和寂寞的。

对人来说,孤独和寂寞是一种可怕的折磨。有许多人都知道鲁滨逊的故事,鲁滨逊在一个孤岛上经受了长时间的折磨。有些人曾由于过度寂寞而患精神病。这并不奇怪,因为人有社会性。

至于动物,因为它们处于原始的群居状态,寂寞对于它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残酷的折磨。当原始生物离开“集体”以后,它们会感到非常难过。高级动物还比较容易适应寂寞的环境,有许多动物觉得跟人在一起的时候是一种安慰。譬如猴子也喜欢把我们人当成它们的兄弟。这种动物有些古怪,它跟我们人很合得来,即使不跟它们的同类在一起,却也能生活得很好。

寂寞对于低级动物来说就更难忍受了。我们人是无法和它们在一起的。有些小鸟,如戴菊鸟和长尾巴山雀被关进笼子以后,它们就会感到很忧郁、很孤独,因而它们很快就会死去。但是,如果你把很多只相同的鸟放进同一个笼子里喂养,它们就会生活得很快活。

有许多鱼也喜欢群居。把一条鲱鱼单独放在水族箱里,只几天的时间它就会因为孤独而死。这并不是因为它想回到大海里去而又回不去气死的(过去人们就是这样想的),而是由于没有其他鲱鱼的陪伴而死的。

有些昆虫没有同类的陪伴也会死亡。在欧洲,变蛾子的毛虫(它是林业的一大灾害)就是群居生长的。它们一个个紧挨着,排成长长的纵队,从这根树枝爬到另一根树枝,从一棵树爬到另一棵树。它们所到之处,一切绿色的树叶都会被吃得精光。但是,爬在后面的毛虫如果跟不上队伍而迷了路,就一定会死亡。当它知道自己掉队以后,它就感到垂头丧气,从此萎靡不振。它的食欲消失,代谢速率下降到最低限度,再也不能长为成虫。但是,如果让它隔着玻璃看见它的毛虫朋友(哪怕只是一个毛虫的模型),它的情绪马上就会好起来,代谢也就会恢复。

这种社会性昆虫还有蜜蜂、蚂蚁和白蚁。在孤独的环境里,它们根本就不能活。只要它们单独在一起,或者有时只是朋友少了一些,它们就会不吃不喝,很快死亡。只有等到它们的伙伴多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它们的某些机能开始恢复。蚂蚁和蜜蜂的伙伴不能少于25个,如果少于25个,这些习惯于正常群居的动物就会感到非常忧伤。

1.这篇说明文的说明中心是什么?                                       

2.段画线部分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3.第⑥段的中心句是                                                   

4.从文中看出蚂蚁和猴子哪种动物更难以承受孤寂?为什么?

 

1.动物也会感到忧郁、苦闷和沮丧。 2.举例子 3.对低级动物来说寂寞就更难以忍受了 4.蚂蚁更难以承受孤寂。相对蚂蚁,猴子是更高级的动物,它们可以尝试把其他种类的动物(比如人)作为自己的伙伴。 【解析】 1. 试题分析: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说明对象,然后从前向后找文章介绍的内容。在理解的过程中,注意文章的题目和各段的中心句是很重要的。题目一般为说明内容或说明对象,而各段的中心句往往概括介绍各段的主要内容。文章的第一自然提出“动物是不是也会感到忧郁、苦闷和沮丧呢”的问题,根据文章的内容及题目可知,本文所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动物也会感到忧郁、苦闷和沮丧。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练习。“例如”表明画线句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方法一般说明语段的中心句,即段首句。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第六段通过列举小鸟,如戴菊鸟和长尾巴山雀被关进笼子以后,它们就会感到很忧郁、很孤独,因而它们很快就会死去的事件说明对低级动物来说寂寞就更难以忍受。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在审清题干的基础上找到答案范围,然后精读该语段,根据理解得出切题的答案。审题后找答案范围,五段介绍到猴子,九段介绍到了蚂蚁,由文章内容可知,猴子是更高级的动物,它们可以尝试把其他种类的动物<比如人>作为自己的伙伴。而蚂蚁是低级动物,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猴子差,因此应是蚂蚁更易孤独。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屋舍            

(2)便还家(             )

(3)不知有汉(          )

2.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文: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译文:

4.文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源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的一个成语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下列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2.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3.列对本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诗歌写出了泰山的浑厚,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查看答案

时光匆匆,岁月留痕。记录光阴流逝的或许是一本尘封的日记,或许是一片枯黄飘落的树叶,或许是一张历经沧桑的脸庞……请你从生活中选取一个镜头,并借助联想简要描绘“光阴的流逝”。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与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               ;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

A.生活如山,宽容为径,登山循径,方知山之高大。

B.生活如山,循径登山,宽容为径,方知山之高大。

C.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

D.生活似山,宽容为径,登山循径,方知山之高大。

 

查看答案

改正下面病句

(1)我们要多看善思,善于解决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这次上岗前的集中培训,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