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综合性学习:泉州方言──闽南语。 【认识闽南语】闽南语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在世界...

综合性学习:泉州方言──闽南语。

【认识闽南语】闽南语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在世界数千种语言中位列第21名。据不完全统计,闽南语在世界上近100个国家流传,会说闽南语的人有7000万人以上其中大部分分布在闽南、台湾及东南亚国家的华人地区。泉州方言如同古汉语的一块化石,《诗经》用到汉字1710个,其中跟泉州方言用字相近的有1622个,占9485%。以泉州方言表演的南音、梨园戏、提线木偶等非物质文化入选联合国“非遗”项目。

1.根据以上内容,说说学习和推广闽南语有哪些重要意义?

 

【泉州方言探究】从方言词语中可以了解到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或经济现象,看下面的几个泉州日常用语,说说你的发现。

“脱草鞋”意思是为归侨接风洗尘;“过番”意思是出国。“番”的古字是“蕃”,古代把外国称作“番国”、“番邦”,泉州方言中与“番”相关的用语还有许多,比如:番客(侨客)、“半男番”(侨客的孩子)、番囝(外国人);从外国进来的东西,有许多也把它冠上“番”字。例如:番薯(甘薯)、番茄(西红柿)等等。

2.从这些方言词语中,我发现:

 

【现状与建议】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远离“地瓜腔”,即使自身普通话不标准,在家也和孩子说普通话。有的家长认为说不标准的普通话掉价,是素质低的表现,因此也限制孩子学闽南语。现在的年青一代所掌握的闽南语词汇越来越少,大多对闽南语一知半解,蝴蝶、蜻蜓、萤火虫等词汇的闽南语都不会讲,只能用普通话直译。在泉州网上,一些网友甚至发出帖子,直言“恐怕再过两三代人后,没有多少泉州人会讲闽南语了。”

3.这些现象反映了目前闽南语的什么状况?对此你有什么建议或看法?

 

 

1.(1)(2分,每写一点得1分)示例:①可以增进大陆特别是闽南地区与海外华侨的联系与交流,对祖国统一大业有深远影响;②对古代汉语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③是传播闽南文化的桥梁,是传承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等等。 2.示例:泉州历来有出国谋生的传统;华侨遍布世界各地,促进了泉州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往来。(答一点得2分) 3.现状:(2分,每写一项得1分)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学习闽南语不重视,闽南语的传承不容乐观,有不断弱化的趋势,闽南语生存亟待保护; 建议(2分,每 写一条得1分)示例:社会应加强闽南文化的宣传,促进对闽南语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应开设闽南语进校园活动,让生动有趣的闽南童谣、俗语、吟诗等走进中小学课堂;电视、网络应多增加闽南 语频道,等等。(看法示例:家长不让孩子学讲闽南语是错误的,实际上学习闽南语与学习普通话并不矛盾;社会对闽南语的传承不够重视,普遍注重普通话而忽视方言的学习。) 【解析】 1. 试题分析:闽南语,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文化,文化起着交流、传承的作用。要求学生从交流的角度,传承的角度分析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答案不唯一,结合材料写出自己的发现即可。 考点:筛选材料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闽南语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应从如何保护“闽南语”写出自己合理的建议。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文默写

1烟笼寒水月笼沙               

2                ,归雁入胡天

3无可奈何花落去               

4                蜡炬成灰泪始干。

5白日放歌须纵酒,               

(6)即从巴峡穿巫峡,               

(7)但愿人长久               

(8)士不可以不弘毅                

(9)有约不来过夜半,               

(10)策之不以其道,                                                日:“天下无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

夜晚华灯绽放时,在高大婆suō的刺桐树掩映下,整座城市流光溢彩。走在红墙白瓦的闽南建筑街头,耳边丝管悠悠、还有几声锵锵的鼓点,街角处不时飘来一(   )南音、一(  )梨园、一(  )茶香。如果是节日,花样众多的花灯便四处绽放,欢快激越的拍胸舞点燃全城激情,让人仿佛一下穿越千年,恍然又回到了那个“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当年“东方第一大港”。

1.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放(    婆suō(   

2.根据要求答题。

①三个括号里的词,最恰当的分别是( 

A首   节   壶   B.曲    折   壶

C.折         D.支     

②“东方第一大港”加引号是表示(   )

A特定称谓     B.讽刺、否定

C.引用、简称   D.着重指出

③划线句“还有几声锵锵的鼓点”在句中不够简明、连贯。应改为:

3.“让人仿佛一下穿越千年”是比喻句吗?请用语法或句意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请以捕捉幸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黄兴蓉

我从北京出发到云南元谋县,进入川滇边界,车窗外目之所及都是荒山野岭。火车在沙窝站只停两分钟,窗外一群约十二三岁破衣烂衫的男孩和女孩,都背着背篓拼命朝车上挤,身上那巨大的背篓妨碍着他们。

我所在的车厢里挤上来一个女孩,很瘦,背篓里是满满一篓核桃,她好不容易地把背篓放下来,然后满巴掌擦着脸上的汗水,把散乱的头发抹到后面,露出俊俏的脸蛋儿,却带着菜色。半袖的土布小褂前后都是补丁,破裤子裤脚一长一短,也满是补丁,显然是山里的一个穷苦女娃。车上人很多,女孩不好意思挤着我,一只手扶住椅背,努力支开自己的身子。我想让她坐下,但三个人的座位再挤上一个人是不可能的,我便使劲让让身子,想让她站得舒服些,帮她拉了拉背篓,以免影响人们过路。她向我表露着感激的笑容,打开背篓的盖,一把一把抓起核桃朝我的口袋里装,我使劲拒绝,可是没用,她很执拗。

慢慢地小姑娘对我已不太拘束了。从她那很难懂的话里我终于听明白,小姑娘十四了,家离刚才的沙窝站还有几十里,家里的核桃树收很多核桃,但汽车进不了山,要卖就得背到很远的地方,现在妈妈病着,要钱治病,爸爸才叫她出来卖核桃。她是半夜起身一直走到天黑才赶到这里的,在一个山洞里住了一夜,天不亮就背起篓子走,才赶上了这趟车。卖完核桃赶回来还要走一天一夜才能回到家。

“出这么远门你不害怕吗?”我问。

“我有伴儿,一上车都挤散了,下车就见到了。”她很有信心地说。

“走出这么远卖一筐核桃能赚多少钱?”

“刨除来回车票钱,能剩下十五六块吧。”小姑娘微微一笑,显然这个数字给她以鼓舞。

“还不够路上吃顿饭的呢!”我身边一位乘客插话说。

小姑娘马上说:“我们带的有干粮。”

那位乘客真有点多话,“你带的什么干粮?”

“我已经吃过一次了,还有一包在核桃底下,爸爸要我卖完核桃再吃那些。”

“你带的什么干粮?”那位乘客追问。

“红薯面饼子。”

周围的旅客闻之一时凄然。

就在这时,车厢广播要晚点半小时,火车停在了半道中间。我赶忙利用这个机会,对车厢里的旅客说:“这个女孩带来的山核桃挺好吃的,希望大家都能买一点。”

有人问:“多少钱一斤?”

女孩说:“阿妈告诉我,十个核桃卖两角五分钱,不能再少了。”

我跟着说:“真够便宜的,我们那里卖八块钱一斤呢。”

旅客纷纷来买了,我帮着小姑娘数着核桃,她收钱。那种核桃是薄皮核桃,把两个攥在手里一挤就破了,生着吃也很香。一会儿,那一篓核桃就卖去了多半篓。那女孩儿仔细地把收到的零碎钱打理好,一脸的欣喜。

很快到了站,姑娘要下车了,我帮她把背篓背在肩上。然后取出一套红豆色的衣裤,放进她的背篓。对她说:“这是我买来要送我侄女的衣服,送你一套,回家穿。”她高兴地侧身看那身衣服,笑容中对我表示着谢意。此时,一直在旁边玩扑克的4个农民工也急忙站起来,一人捏着五十元钱远远伸着手把钱塞给小姑娘:“小妹妹,我们因为实在带不了,没法买你的核桃,这点钱拿回去给你妈妈买点药。”姑娘哭了,她很着急自己不会表达心里的感谢,脸憋得通红。小姑娘在拥挤中下车了,却没有走,转回来站到高高的车窗跟前对那几位给他钱的农民工大声喊着:“大爷!大爷们!”感激的泪水纷挂在小脸上,不知道说什么好。那几位农民工都很年轻,大爷这称呼显然是不合适的。她又走到我的车窗前喊:“阿婆啊,你送我的衣服我先不穿,我要留着嫁人时穿,阿婆……”声音是哽咽的。“阿婆,我叫山果,山————

灿烂阳光下的这个车站很快移出了我们的视线。我心里久久回荡着这名字:山果!眼里也有泪水流出来。车上一阵混乱之后又平静了,车窗外那一族族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静静的从灌木丛中探出素白的倩影倏尔而过,连同那个小小的沙窝站,那个瘦弱的面容姣好的山果姑娘,那些衣衫不整的农民工,那份心灵深处的慈爱消隐在莽莽群山中。

(选自《文摘报》20160423.有删改)

1.简要概括小姑娘的形象特点。

2.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3.文中最后“野百合”的描写有何作用?

4.本文以“山果”为题的好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渴望倾听

马亚伟

看过一篇小说,大概意思是说:有一个人和别人打赌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如果他能在十年间不和外界有任何接触,就可以赢得一笔巨款。于是,他开始了一个人的幽居生活。熬过了漫长的十年,最后,他终于坚持到约定的期限。但是,他却放弃了巨款,悄然离开。只留下一封信。信中说,十年来,他饱尝了孤独的痛苦,寂寞的摧残。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拥有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感情交流。于是,他重新融入人群,开始新的生活。

可以想象,一个人的幽居一定会如同在沙漠中独行,满目荒凉和绝望,内心巨大的空洞会把人吞噬掉。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人最殷切的愿望,应该是在与别人的交流中获取丰富的生活体验,从中收获情感的源泉。

与人交流,人生码头才百舸千帆,丰富多彩。

也听说过不同领域的一些艺术大师离群索居,进行艺术创作。可是,再孤独的创作,也需要与欣赏者沟通。梵高、卡夫卡,这些人有着超越时代的艺术才华,他们的作品都是在他们去世后才引起了轰动。其实,只是上帝开了一个玩笑,让他们提前很多年来到这个世界,让他们以一种特立独行的姿态寂寞地面对世人。不过,他们孤独地创作不息,正是因为他们要宣泄,要表达,要沟通,要交流。因为他们知道,一定会有一颗虔诚的灵魂聆听他们的独吟、呐喊、甚至咆哮。总会有人听懂他们,即使是很多年以后。

古人遁隐田园山林,与嘈杂的红尘隔绝,与污浊的官场隔绝,可并不是和人隔绝。陶渊明隐居后,还会和农民一起其乐融融地劳作,“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芳邻”。孟浩然喜欢田园生活,闲暇时,他会和农人一起“把酒话桑麻”。王维一个人独往于山林中,偶然遇到个林中的老翁,还会“谈笑无还期”。

沟通交流是每个人的愿望。即便鲁滨逊漂流到孤岛上,尚且需要一个“星期五”来作伴。

我们平凡百姓,更加需要与人沟通交流。一颗孤独的灵魂不能走得很久很远。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一个人的行走,没有人扶持关照,我们的脚步会沉重如铅,一个人的空间,也必定狭小如囚笼。

正是因为人类沟通交流的愿望如此强烈,通讯技术才得以飞速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极为便捷的交流方式和途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每一颗心都渴望倾听。让我们搭建一个心灵的城堡,倾听每一颗心的跳动,为自己,为他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段有何作用?

3.选文④段与段在论证方法上有何不同?

4.傅雷曾说:“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他为什么会这么说?请结合选文相关论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