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蓝莓不是“莓”》,完成下列小题。 ①虽说名字里面有个“莓”字,但是蓝莓跟草...

阅读《蓝莓不是“莓”》,完成下列小题。

①虽说名字里面有个“莓”字,但是蓝莓跟草莓可没有半点瓜葛。实际上,蓝莓跟美丽的杜鹃花是同出一门的表兄弟。如果把草莓、蓝莓和杜鹃花的花朵放在一起,我们就能清楚地分清它们的亲疏关系了。并且,从蓝莓植株的个头(小灌木)来看,也显然跟长着草质茎蔓的草莓不是一家子。

②蓝莓的学名叫越橘,是杜鹃花科越橘属的成员。越橘属是一个大家庭,整个家族有400多位兄弟,在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都有它们的身影。而得到蓝莓这个通用名,就是因为它们果实的蓝色“外衣”。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蓝莓果实都是蓝色,比如广泛栽培的兔眼蓝莓就泛着红色,而野生的红豆越橘完全是鲜红色的。

③蓝莓的花朵与果子一样颇显精致,就像一串小小的灯笼。在这些花朵的内部有含糖量很高的花蜜,这正是众多蜜蜂、熊蜂所爱好的食物。虽然蓝莓花没有特殊的强烈气味,但是仅凭花蜜就可以吸引大批的传粉者。这些“食客”在聚餐的同时为蓝莓完成了授粉工作。蓝莓蜂蜜的甜度极高,即使稀释数倍仍能甜入人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为何蜜蜂愿意辛勤工作了。

④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采食蓝莓。据考证,在1000年前,我国就已经有食用野生蓝莓的记录,一些种类(如乌饭树)的枝叶还被用做强身健体的药物,《本草纲目》中记载苍山越橘具有“顺气、消饱胀、益肾固精、强筋名目”的功效。而在同一时期的欧洲和美洲文化中,也有很多关于蓝莓的记载。在农作物欠收的年份里,蓝莓是重要的救荒食品。到了1600年,大批来到美洲的欧洲拓荒者,开始大量采摘包括蓝莓在内的各种小浆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蓝莓对于新大陆的开拓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拓荒者在有野生矮丛蓝莓集中分布的地方,将它们从森林中疏离开来,划分成便于修剪和采摘的地块。不过即使在人为呵护的条件下,这些野生蓝莓(矮丛蓝莓)一般每两年才提供一次丰硕的果实。直到19世纪,人们还都是依靠野生种来收获蓝莓果实,而没有人工种植。

⑤成熟的蓝莓果会由最初的绿色变成了蓝色(当然,也有变成红色或白色的种类,如红豆越橘),果实外面还包裹着一层霜状物。采摘蓝莓还要讲究手法,如果是生拉硬扯,果柄处出现破损,就会使蓝莓果快速变质。轻轻地捏住蓝莓果向顺时针方向一旋,一颗完美的蓝莓果就被摘下来了。

⑥采摘如此简单,您是不是也想种点蓝莓了呢?不过,种蓝莓可没有那么简单。

⑦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温度的问题。如果在一年的生长期内,没有足够的低温处理过程,蓝莓就无法开花。那些多分布于中高纬度或者低纬度的高山地区的北高丛蓝莓,通常需要在低于7.2℃的环境中“冻”上1000小时以上,而来自南方的兔眼蓝莓,也需要在低于7.2℃的环境中待上300到800小时。

⑧不仅如此,跟其他杜鹃花科的植物一样,蓝莓的根系和真菌联手才能在土壤中收获水分和营养。如此一来,这些根系就成了既怕旱又怕涝的娇气物。

⑨不光是水分和有机质,蓝莓对于土壤中的酸碱度也有很高的要求,一定要在pH值低于5.5.且高于3.8的酸性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pH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这种习性可能是因为野生蓝莓多生长在森林边缘,已经习惯了由枯枝落叶形成的酸性土。

1.选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⑦段中加点的词“通常”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4.结合文本,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⑦段列举了中高纬度或者低纬度的高山地区的北高丛蓝莓,是为了向我们说明我们种植蓝莓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温度问题。

B.蓝莓的根系成了既怕旱又怕涝的娇气物是因为跟其他杜鹃花科的植物一样,蓝莓的根系和真菌联手才能在土壤中收获水分和营养。

C.选文第④段列举《本草纲目》中关于苍山越橘具有“顺气、消饱胀、益肾固精、强筋名目”的功效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了蓝莓具有极高的价值。

D.蓝莓对于土壤中的酸碱度也有很高的要求, pH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

 

1.点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蓝莓(1分);采用否定句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2.列数字的说明方法(1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越橘家族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这一特点(1分)。 3.不能(1分)。“通常”是指一般情况下,是从满园上进行限制,说明那些多分布于中高纬度或者低纬度的高山地区的北高丛蓝莓,一般情况下需要在低于7.2度的环境中“冻”上1000小时以上;去掉“通常”后改变了句子的愿意,不符合客观实际。“通常”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4.C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里理解说明文的标题作用,一般标题有引起下文(引出说明对象),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兴趣)的作用,这里学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里点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蓝莓;采用否定句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方法:(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C中选文第④段列举《本草纲目》中关于苍山越橘具有“顺气、消饱胀、益肾固精、强筋名目”的功效的事例,是为了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采食蓝莓”。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必先其心志(    )       (2)人恒(    )

(3)益其所不能(    )       (4)其母引刀其织(   )

2.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3.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走进墨香书法”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汉字书法是汉民族独创的,它以独特的笔法、结构和章法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材料二〕汉字书法以“文房四宝”为工具书写情感,是书法家一生学识人品的反映。

(1)请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

(2)文房四宝是指

(3)根据设置的情境,完成下面的对话。

王明:现在学习这么紧张,哪有时间练习书法?还不如多背几个英语单词!

李华:

张亮:李华说得对!时间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我们应该参加这项有益身心的活动。

(4)为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

标题:               

5月1日,福建省教育厅公布了“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之“墨

香书法展示”活动获奖名单。漳州市成绩喜人。选送的毛笔书法作品

中有10件获得一等奖,是全国该类书法一等奖获奖总数的25%。本

次活动极大调动了我市师生研习书法的热情。

 

查看答案

走近名著。

(1)《骆驼祥子》中,和祥子相关的两位女性的名字是         

(2)《海底两万里》的作者             国的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

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古人自比,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                 

(4)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5)古人常用“酒”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请写出写“酒”的连续两句诗                       

(6)思乡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之一,请写出古诗中表达这种情感的连续两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2011年6月1日起,我国所有动车组列车将基本完全实行实名制购票。

B.一月的哈尔滨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批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

C.如果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探索,付出加倍的努力,中国歌坛一定能够走出低谷,进而走向更为坚实的繁荣。

D.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