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执竿入城

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邯郸淳《笑林》)

【注释】①鲁:鲁国,现在山东省南部一带。 ②计无所出:想不出办法。 ③俄:不久。 ④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而置之其                吾忘持     

不得履(      )            ④横执(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②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3.用“/”符号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初 竖 执 之 不 可 入

4.从上面两文中的“郑人”、“执竿者”和“老父”身上,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任选其中一个回答)

 

1.同“座”,座位;尺码(或“量好的尺码”);终于;代词,代“竿子”(“竹竿“、“长竿”均可) 2. ①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②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3.初/竖执之/不可入 4.从郑人(执竿者)身上得到的启示:做事不能固执己见,因循守旧,不知变通,要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从老父身上得到的启示:做事不能照搬经验,自作聪明。(任选其中一位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仔细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顺畅。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从郑人身上得到的启示:做事不能固执己见,因循守旧,不知变通,要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从老父身上得到的启示:做事不能照搬经验,自作聪明。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完成下列小题。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中庭地白树栖鸦”这句话所描写的画面。

2.从炼字的角度说说“落”字的妙处。

 

查看答案

下面适合春节张贴的上联和下联分别是(    )(   

A.百年佳偶共天长

B.追春逐梦小康路

C.得趣在山水外

D.迎福纳祥中国年

E.一世良缘同地久

F.观人在取舍间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

国庆期间,叶子旭同学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候,一直低头玩手机。父亲感叹道:“哎,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①父亲引用网络流行语,是对什么现象发表感叹?

 

②如果你是叶子旭的好友,该怎么劝说她?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选段一,回答问题。

“哈克,他们谁也不能叫你说出来,对吧?”

“要我说出来?哼!如果我想让那混血儿魔鬼把我淹死,那他们就能让我说出来。别的招儿可就没有喽。

“这么说,事情就妥啦。我琢磨着咱俩只要一声不吭,就不会有事。不过咱俩还是再赌个咒吧。这样更放心点儿。”

“行。”

于是他俩又一本正经地赌了咒。

(1)汤姆和哈克约定“不能说出来”的事情是指哪件事?

 

(2)最终,汤姆还是打破了约定,他是怎么做的?

 

2.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选段二,回答问题。

一个小时就这样过去了,教室里一片嗡嗡的读书声使人昏昏欲睡,老师也坐在他的宝座上打盹。过了一会儿,杜宾斯先生伸直身子,打了个哈欠,然后打开抽屉的锁,伸手要去取那本书。可是他好像又拿不定主意,手伸到半截又停下来了。大多数学生都漫不经心地抬头看了他一眼,但其中有两个学生特别关注老师的一举一动。

(1)“特别关注老师的一举一动”的两个学生分别是                  

(2)这两个学生为什么“特别关注老师的一举一动”?请结合《汤姆索亚历险记》相关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查看答案

默写。

①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②四面湖山归眼底,             。(《对联六副》)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④心中的风雨来了,             。(冰心《母亲》)

⑤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                 !”(冰心《嫩绿的芽儿》)

⑥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            ?(《吕氏春秋》)

⑦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鲁迅《社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