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默写
(1)安得广厦千万间, ,
(2) ,柳暗花明又一村。
(3)羌管悠悠霜满地, , 。
(4)谁道人生无再少, , 。
(5) , ,盖竹柏影也。
(6)细细谛听, , ,仿佛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7)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阅读下列文句,完成后面问题。
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cuǐCàn,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
1.根据拼音写汉字cuǐCàn
2.给加点字注音摇曳
3.”幽深”的“幽”笔画顺序,第四笔是
4.下列短语结构类型与“光华四射”相同的是( )
A.忽明忽暗 B.极端热忱 C.江南丝竹 D.黑白分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莎士比亚说:“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对于普通人而言,想做一个一掷千金的慈善家并不容易,不过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别人,却也并非难事。要知道,善心无大小,点点滴滴都是爱。作为中学生,你对此有何经历和感悟呢?
请以“微小的善意”为题作文。
要求:(1)文体规范;(2)不得套作;(3)600字以上;(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阅读《伤丁斌》
伤丁斌
那天晓菊正走在去看望贫困学生的路上,A.山路太陡,又窄,只能容得下一个人走路,而一边又是悬崖峭壁。晓菊小心翼翼地走着,走得胆战心惊一身汗水。这时候晓菊的手机响了,是平等中学的杨校长打来的。山上信号差,断断续续的,晓菊只听清楚了一句话:丁斌失踪了。
丁斌是晓菊认识的一位初三学生,晓菊是乡里分管教育的领导。那天晓菊拿着她的大学同学的爱心捐款,送给平等中学的杨校长。杨校长把得到捐助的学生一个个介绍给晓菊。晓菊听了辛酸,都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些学生不是单亲就是因为病痛等原因造成家庭贫困,还有几个是父母都双亡的。都是些含苞待放的花儿啊,怎么能经得起这么些磨难和悲伤……
晓菊给学生们大讲了一通磨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经历过磨难的人,定能大有出息之类的大道理。最后,晓菊准备离开了,杨校长小心翼翼地对晓菊说:“领导,我知道,受资助的学生大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有那么个别的学生,家庭确实困难,但是成绩又不是很好的学生,能不能也给他一点钱……”
就这样晓菊认识了丁斌:一个挺刺头的初三贫困学生。杨校长把丁斌找来的时候,丁斌刚打完架。丁斌十五岁了,个子小小的,与他的年龄相差太远。晓菊打量一下丁斌,说你就是丁斌,与我想象的不一样,一个爱打架的学生,应该是个大个子啊,怎么是个小不点。
丁斌一听这话有些狡诈地笑了,说老师我有力气,他们打不过我。
晓菊在丁斌的带领下,由杨校长陪同去了丁斌家一趟。丁斌家就在三娘湾乡政府所在地的村子里。离乡政府不过两千米。那个家只有两间破木板房,门窗都没有,只用两块树皮钉在一起,算是门,窗户不是没有,而是太多,到处都是缝……比窗户还宽敞明亮。晚上睡觉,躺在床上,一睁眼就能看见月亮和星星。
丁斌家没有什么人,只有一个走路都打飘的奶奶。祖孙两个的一切费用全靠奶奶捡破烂……老人家六十多岁了,说起丁斌的父母,老人家未语泪先流。原来丁斌的母亲是他父亲在外地打工骗来的,那时候他们已经有了丁斌,到丁斌三岁左右的时候,丁斌的父亲酒醉失足摔下悬崖之后,丁斌的母亲就不顾一切离开了这偏僻的穷山恶水的地方,到现在,丁斌十五岁了,母亲一直音讯全无……
晓菊听着,像听一个传奇故事。末了,晓菊泪水涟涟地拍拍丁斌的肩膀:“丁斌,你好好读书,你读书的费用由姐姐来出,你一定要用功读书,将来考上大学,才能找到你妈妈!”
丁斌却没有多大的反应,只是很关心地问:“老师,你真给我钱么?你给我多少?”
晓菊告诉丁斌,她要算算,看丁斌一年需要多少钱,她就给他多少钱。
过几天,晓菊把钱给了丁斌的班主任,交代班主任按月给丁斌生活费。丁斌却心急火燎地找到了晓菊,他有些着急地说:“老师,你能直接把钱给我吗?不要给我的老师可以吗?”晓菊问为什么,丁斌说:“老师,这是我的秘密!”
晓菊没有勉强丁斌,她想丁斌十五岁了,他应该有他的秘密。晓菊打电话给丁斌的老师,把钱给了丁斌。
过几天,晓菊去学校检查工作,杨校长告诉晓菊,丁斌还是贼性不改,他偷了同学的自行车。晓菊叫人把丁斌找来,B.丁斌站在晓菊面前,小小的身躯由于情绪激动而剧烈地起伏着。丁斌告诉晓菊,他没有偷别人的东西,那个自行车是旧的,是同学不要了的。晓菊看了现场,是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丁斌把自行车的轮子卸下来了,还把轮子拿走了。任凭晓菊和老师怎么问,丁斌倔强地不说出轮子的下落。丁斌说:“你们永远都别想知道轮子的下落,我永远都不会告诉你们的!”
杨校长有些尴尬:“领导,真不好意思,介绍这么一位学生给你!”
晓菊摆摆手,说没关系,是我的工作没做好。
还有一个月就要中考了,而这时候丁斌却失踪了,一起失踪的还有丁斌的奶奶。
晓菊回到乡里,根据人们提供的线索,很快就找到了丁斌。
在通往县城的柏油路上,丁斌拉着一辆用自行车车轮制成的轮椅,正在吃力地爬坡,他小小的背脊弯曲得很厉害,车上坐着他的奶奶。
晓菊赶过去,帮忙把车推上山坡。
在坡顶,奶奶放声大哭:“我就要死了,我死了不要紧,但丁斌不能在世上没有了亲人啊!我要带丁斌去找他的妈妈!”
丁斌却低着头不说话,良久,他才抬起头,对晓菊说,老师,你是来把那些钱要回去的吧,我还给你!
晓菊不说话,一把把丁斌搂在怀里,一时泪流满面。
1.根据小说情节,以“晓菊”为陈述对象,完成横线上的内容。
初识丁斌 → 走访丁斌家 → → → 找到“失踪”的丁斌
2.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画线句子,请任选一句,回答问题。
A.“山路太陡,又窄,只能容得下一个人走路,而一边又是悬崖峭壁”,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B.“丁斌站在晓菊面前,小小的身躯由于情绪激动而剧烈地起伏着”,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3.文中的“晓菊”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答出两点即可)
4.通读全文,结合下面材料,说说怎样理解题目“伤丁斌”中的“伤”的深刻含义。链接材料:国务院近日公布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1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政策吹风会上,民政部副部长邹明指出,《意见》强调家庭的监护责任,个别“只生不养”的留守儿童父母可能面临多种处罚。
阅读《“低调”絮语》。
“低调”絮语
①所谓低调,就是在某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后,不得意忘形、盛气凌人,不忘乎所以、目空一切,而是以平淡的心态对待成功,谦和待人,谦虚处世。
②博学多才的启功先生是低调的。他一直反对别人称他为“大师”。他在66岁时曾写下《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是低调的。他拒绝上任何名人录,当中央领导同志去看望他,高度评价他的突出贡献并号召全国所有科技工作者向他学习时,他连连摆手说:“向我学习,不敢当!”
③“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真正的大师、大家,都是低调的谦谦君子。他们的低调,绝不是一时的装样,而是源于其人生观价值观中谦和不自傲的品格。
④说低调是一种品格固然不错,然而我却要说,低调首先是一种清醒,一种智慧。这种人是生活的智者,他们知道自身的渺小,因而懂得敬畏大自然,懂得敬畏人世间一切永恒和博大,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他们的谦虚和低调,是在清醒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自然而然衍生的人生姿态。
⑤《克雷洛夫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马车上装着两只木桶,一只盛满美酒,一只空空如也。一路上,盛满美酒的桶沉默不语,空空如也的桶则不停地大喊大叫,又唱又跳,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眼球。寓言要告诉我们的是:肚里愈没有货,叫喊得愈凶。“君看桃与李,成蹊亦无言”,低调的人之所以能保持低调,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学问和见识。
⑥其次,低调的人更是生活中的强者。他们深知,一切的成功靠的都是自己诚实的劳动和不懈的追求,当别人投机取巧、大肆张扬的时候,他们做的都是诚实诚恳的蓄势待发的工作。因此,他们总是能抢占先机,获得更大的成功。而当一个目标实现以后,他们又立即把目光投向更高远的目标。他们没有时间张扬自己,更没有心情去卖弄显摆,自吹自擂。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实证着“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的道理。“人能虚己以游世,其谁能害之”,谦虚为人、低调处世的人,还能避免外界的干扰,专心于自己的事业,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
⑦大海永远把自己放在低处,这才成就了它的深邃与浩淼;被风吹上云端的尘埃,沾沾自喜,自高自大,却不知道无论它怎么张扬和炫耀,也不过就是一粒尘埃而已。
⑧和低调的人相比,喜好显摆张扬的人有时虽然能占尽风光,但最终只能是昙花一现,等待他们的;必将是空空如也的结局。
1.通读全文,请简要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3.下面这则材料适合放在哪个段落?请简要阐述理由。
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了震惊世界的镭元素,他们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继续默默地投入到艰辛的研究工作中,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从数吨沥青铀矿残渣中分离出微量的镭。1903年,居里夫妇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越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②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③。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④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
《韩非子·喻老》〔有删改〕
【注释】①越:越国。②智:见识。③睫:睫毛。④庄蹻(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臣之妻私臣( )
(2)闻寡人之耳者( )
(3)楚庄王欲伐越( )
(4)王乃止( )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美于徐公 以何战
B.臣之妾畏臣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时时而间进 而吏不能禁
D.而不能自见其睫 其真不知马也
3.翻译下面语句。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4. 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王 之 蔽 甚 矣
(2)能 见 百 步 之 外
5. 用原文语句填空。
甲文中的邹忌有自知之明表现在他面对妻、妾、客的赞美却能认识到“ ”,乙文中楚庄王没有自知之明表现在他没认识到“ ”。
6.请简析邹忌和庄子的劝谏技巧有什么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