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往事依依》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1.写出上一段文字的中心句。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
国文老师 | 朗读课文时的特点 | 学生们的感受 | 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 |
教古文 的老师 |
|
|
|
代 课 老 师 |
|
|
|
3.仅根据上文内容,试简要归纳出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观。
4.联系实际,敞开心扉,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简要说说他的教课特点。
阅读《幼时记趣》,完成下列小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
(1)项为之强( ) (2)果如鹤唳云端( )
(3)徐喷以烟( ) (4)以丛草为林( )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空
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昂首观之 B.使之冲烟飞鸣
C.驱之别院 D.心之所向
4.将文中的成语摘录下来。
5.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趣事?
口语交际。
小华的家长反对他阅读文学名著,理由是“那都是闲书,没什么用”。小华请求你帮助他说服家长。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要求语言得体,有理有据。
名著阅读。
《水浒传》是我国一部杰出的英雄传奇小说。它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武松、 、 等108位梁山好汉的形象(任意填写两个),讲述了大闹野猪林、倒拔垂杨柳、 、 等一个个生动传神的故事(任意填两个)。这些奇人奇事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根据要求默写。
(1)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
(2)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 。”
(3)人曰:“ ?”曰:“ , 。”(《郑人买履》)
(4)舟已行矣, ,求剑若此, ?(《刻舟求剑》)
(5)念天地之悠悠, 。
(6)写出连续两句描写春季景物的诗句: , 。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一、三小节保持连贯。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意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