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问题 雨中片段 ①放学后,女儿没有地方可去,又担心我接不着她...

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问题

雨中片段

①放学后,女儿没有地方可去,又担心我接不着她,便跑到我必经的路口去会我。

②天气有些阴冷,下着小雨,女儿光着脑袋,一动不动地站在雨中等着我的出现。我看到她时,她已由一只活泼的小鸟变成了落汤鸡。

③本想责怪她为什么不躲到一边避避雨,但看到她那个样子,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女儿毕竟只有七岁,我能想得出那一刻她内心的焦急,一是担心我接不着她,二是怕街头来来往往的人群档住视线,望不着我。现在又有几人能执着地站在一场雨中,一动不动地等他要等的人?何况女儿看到我的时候,不仅没有埋怨这恼人的雨,反而喜出望外地扑向我,一个劲地喊着:“妈妈,我终于看到你了!”女儿这个样子,使我想到自己多年未淋过一场雨,甚至也多年没有见过一个人被雨淋到淋漓尽致的情景了。

④雨,曾经给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⑤儿时的雨,来不及想象,来不及躲避,说来就来了。放学时,我们经常护抱着书包拼命往家赶,夹着嘻嘻哈哈的追闹声,全然没觉得一场雨会给人的心情带来忧愁。回到家,母亲一个劲地拉长她的衣角在我头上擦了又擦,既不怨天也不责怪我们,眼里只有自责与心疼,因为那时家里根本就没有一把像样的伞。当母亲触摸到我的脑袋时,我顿感心里暖暖的,恨不得很多淋几次这样的雨。我们姊妹很多,那个年代能在母亲面前撒娇,好像是非常奢侈的事。

⑥暴雨已经结束了,在地里干活的父母已被雨交个透视。裤管卷得老高,雨中的父亲一边往家跑,一边“哦哈嘿,哦哈嘿”很有节奏地喊着。那个时候,他们也都还是年轻,年轻得使我们记不起那些年月里生活有多艰难,只记得他们每次从雨中赶回来时,陡然间家里溢满了温馨。一家人都在,哥哥姐姐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管玩耍,因为有父母在呢!母亲会闲下来,低着头安心纳她的鞋底或缝缝补补;父亲会摆弄他心爱的二胡笛子什么的,奏出的旋律传出远远地,跟随茫茫的雨雾婉转起伏,隐约迷离,仿佛整个村子在舞蹈,变得婉约、优雅起来。

⑦还有些雨,不大不小,反正知道它要来了,左邻右舍都手忙脚乱地一起来帮忙。谁家晒在外面的稻谷麦粒,谁家的棉被衣物,那时一定要赶在雨前抢收完毕的。一阵紧张的忙乱之后,大雨就来了。粮食、衣物丁点儿也未被淋,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那一刻,有简单、满足、胜利、幸福的笑容写在脸上。

⑧乡村的一场及时雨后,会有泥土、绿叶散发出清新的味道。能看到天边拱出美丽的彩虹,能听到欢快的鸟儿一阵清亮的歌唱。干涸已久的田渠、沟壑、池塘顿时灌满了琼浆。乡村人最愿意看到的是种子突然冒出了牙尖尖儿。本是蔫了下去的秧苗与一场雨相遇后,一根根一簇簇有棱有角地鲜活起来了。

⑨那个时候的雨好像会和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感情牵连在一起的。

⑩时过多年,我在慢慢老去,对雨的感受愈发地迟钝了,甚至时常根本不愿意看到一场雨的到来。每天都要看天气预报,提前添衣带伞,仿佛雨来的时候,是它独自的行为,与我的情感一丁点儿关系都没有。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勇气,像七岁的女儿一样站在大街上去淋一场属于自己心中的雨?

(选自《散文百家》2013年第2期,徐金秋作,有删改)

1. 本文⑤—⑧段作者回忆了儿时下雨的四个美好片段。根据你的理解,仿照示例,在空白方框里填写相应的小标题。

2.请说说第⑧段中划线的“鲜活”一词的妙处。

3.第⑥段中划线句“父亲会摆弄他心爱的二胡笛子什么的,奏出的旋律传出远远地,跟随茫茫的雨雾婉转起伏,隐约迷离,仿佛整个村子在舞蹈,变得婉约、优雅起来。”请你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根据你的理解,从结构和内容方面谈谈“雨”在文中的作用。

 

1.⑥家庭温馨之美 ⑦邻居互助之美 2.“鲜活”化静为动,写出了雨后秧苗重获生机的盎然景象,表达了乡间“久旱逢甘雨”的喜悦心情。 3.通过“村子”的“舞蹈 ”,侧面反映出父亲二胡笛子声音的优美, 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4.雨作为行文的线索贯穿全文,作者通过描写雨前和回忆中几个 下雨的片段,写出了亲情的温馨,邻居的友善,表达了自己对快乐童年的向往,对亲人故乡的怀念。(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照题目中的提示,先找到所示的两个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的相关性,以情节中时间、地点、人物行为等要素概括另两个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根据语境从“鲜活”一词的含义和情感色彩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作答。“鲜活”化静为动,写出了雨后秧苗重获生机的盎然景象,表达了乡间“久旱逢甘雨”的喜悦心情。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结合文章内容,根据语境分析句子的含义,本句通过“村子”的“舞蹈 ”,侧面反映出父亲二胡笛子声音的优美, 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文章中一个细节反复出现,在结构上的作用可从“前后照应”“推动情节”“充当线索”等方面理解,而在内容上可从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突出文章主题等方面来分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问题。

PM25的危害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10大小,不易被阻挡。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暴露出其恐怖的一面。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其次,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丧失血液。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根据欧盟国家的不完全统计, PM25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目前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泰国、印度等均将PM25列入空气质量标准。

2012年2月2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发布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新标准中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的检测指标,这充分表明了我国政府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的力度和决心,以期给人民群众一个愉快、清新、安全的空气环境。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PM25的危害

2.文章第①自然段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文章第②自然段中划线逐步二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①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②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③遗④之辂车⑤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⑥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⑦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选文有改动)

【注释】

①佼:好。  ②寿:保。  ③梁丘据:人名。  ④遗:wèi送。  ⑤辂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⑥趣:同“促”,赶快。  ⑦临:治理,管理。

1.解释下列划线字。

(1)晏子曰(     )     

(2)臣得暖衣饱    

(3)公不 (      )   

(4)然犹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 (     )

2.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

A夫子之禄寡耶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C.吾欲辱之       D.民之无义

3.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4.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夜坐

宋·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1.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

2.本诗作者借梧桐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选项是           

你的话语应该是一缕包含早春气息的柔风,              ;你的表白应该是田野爆裂的豆荚,              ;你的辩答应该是凭借原则的盾牌,              ;你的呐喊应该是仰仗正义的力量,              

①迎承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        构思并阐述金色的成熟 

③弥合朋友之间人为的小隙        澎湃青春的热忱和血液

A②①③④         B.③④①②      C.④①③②       D.③②①④

 

查看答案

某医院302病室住了两位病人,有一天,医生查房过后,甲病人对乙病人说:“我的主治医生真麻烦,要我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简直糟透了!”乙病人听后沉默了一会儿,说:“唉!你真幸福!我的主治医生倒是叫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选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A.甲病人没有领会他的主治医生的良苦用心。

B.乙病人从他的主治医生的医嘱中知道了自己的病情,所以才说这样的话。

C.从甲病人的话中我们听出甲病人的主治医生要甲病人注意饮食。

D.从乙病人的话中我们听出乙病人的病已经差不多痊愈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