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的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 A.张慌失措 荡然无存 永垂不朽 狼籍 ...

下列词语的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张慌失措  荡然无存  永垂不朽  狼籍    

B眼花缭乱  名符其实  响彻云宵  伎俩

C锐不可挡  月明风清  转弯抹角  烦燥    

D高屋建瓴  大庭广众  丰功伟绩  吊唁

 

D 【解析】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A.张皇失措、狼藉;B.名副其实、响彻云霄;C.烦躁;D正确,故选D。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字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piē    xián   荒谬miù   杀戮(lù)

B.踌躇(chóu  憎恶(zèng 提防(   俨然(yăn

C.诘问(jié)   粗拙(zhuó)  伛偻(yǚ)   震悚(sǒng)

D.蹒跚(mán)   歼灭qiān   愧怍zuò   颓唐(tuí)

 

查看答案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精彩的书。曾经的我,淘气顽皮,是师长的教诲,拉我走上了正途;曾经的我,体弱胆小,是朋友的鼓励,使我变成了强者;曾经的我,眼神灵动,理想远大,在学业的重压下,黯淡了双眸,放弃了追求;……曾经的我,是怎样的孩子?读自己这本精彩的书,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请以“曾经,我是那样的孩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思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具答                     使子路问          

B.送孟浩然广陵            无丝竹乱耳

C.水路草木花             厅事东北角        

D.小子识,苛政猛于虎也     ,欣然规往

2.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3.请翻译下列句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4.甲乙两文表现一种共同的社会理想,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晴(宋·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开门户又翻书。

1.第四句中的“偷”字一作“径”,请联系诗歌,选择其中一个字,简析这个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妙处?

2.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问题。

能否参加诺奖授奖仪式,还要看身体情况

本报记者 王君平

①10月6日9时,一件灰色毛衫罩着紫红色的衬衣,屠呦呦在家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A屠呦呦坦言,青蒿素的研究成功,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成绩。而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群体的荣誉,它标志着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②三句话不离本行,屠呦呦说起    (倾泻、倾注、专注)了她40多年心血的青蒿素滔滔不绝。虽然已85岁,但她记忆力惊人,能准确地说出青蒿植物分类的英名名称,还指出当初日本植物学家在编订草本植物时定名有误。生涩的专业词语,再加上屠呦呦软软的吴侬口音,让人有时反应不过来,但又不得不佩服老人家的执着。她面前的茶几上放着两本书,其中一本是她编著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她常常下意识地随手翻起这本书。

③“一个科研项目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出艰苦的努力。”屠呦呦说。

④让屠呦呦没想到的是,青蒿素研究不断被国际认可。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称为“诺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如同展开双翼的拉斯克奖杯被放置在对面的书架上,旁边摆放着屠呦呦和女儿、外孙女的合影,这是屠呦呦去领奖时和家人的合影,被屠呦呦老伴称之为最温馨的照片。

⑤B整个采访过程,屠呦呦表情平静鲜有笑容对屠呦呦来说,获得诺奖没有特别的感觉,有一些意外,但也不是很意外。在她看来,荣誉是荣誉,要辩证看待,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淡定从容的背后,是她对中医药执着的坚持。在她看来,中医药确实是伟大宝库,应该让它发挥出更多有价值的成果,为人类健康造福。她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此次获得诺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科学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耀。

⑥获得诺奖后,屠呦呦的电话被打“爆”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约定在北京时间6日15时与她通话。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秘书长乌尔班•林达尔正式通知屠呦呦获奖,并向她表示祝贺,希望她能参加授奖仪式。屠呦呦表示感谢,但能否参加授奖仪式还要看到时的身体情况。

⑦在屠呦呦手中,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中国之蒿由此走向世界。

——《人民日报》(2015年10月07日04版)

1.请在文中第②段括号内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填入画线的   

2.文中有划线句A.B两句,请任选其中一句,进行赏析。

3.“能否参加诺奖授奖仪式,还要看身体情况”仅是原文的副标题,请根据全文内容,给本文拟写一个主标题,字数不超过八个字。

4.其实早在屠呦呦获“拉斯克奖”之际,就有媒体专门开版对相关话题进行了评论。

据报道,屠呦呦当年在实验中陷入困境,最后遍查古籍,在1700年前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找到线索(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才取得重要突破。

但有反对中医者认为,不能夸大中医药古籍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古书中提到的传统加热煎服,会破坏青蒿素的化学结构,从而失去疗效。是化学研究和提纯工艺,才让青蒿素得以开枝散叶,是通过大量的化学实验分析,才确定了青蒿素的治疗疟疾的原理。

请你根据以上内容发表你的观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