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蛋铺里的安娜 严歌苓 ⑴1993年年初,我回到芝加哥,打算把修了一半的艺术硕士课...

蛋铺里的安娜    严歌苓

⑴1993年年初,我回到芝加哥,打算把修了一半的艺术硕士课程修完。朋友托朋友,我找到一处房租低廉的居室。据说它最令人羡慕的好处是,方圆一英里之内,有地铁,有家“九毛九”百货店和一个“Egg Store”蛋铺——芝加哥的中国留学生没有不知道这个著名的食品减价商场的。它分布在各个贫民住宅区,如同一个个食物急救站,能及时扑灭周围的饥饿。

⑵那天,我走到蛋铺奶制品柜台时,发现一个瘦小的老太太坐在两大桶牛奶边上。蛋铺里充满喜洋洋的各国语言,若不留心,绝不会听见老人细弱的呻吟。她几乎是整个店铺中唯一的白人面孔。美国人但凡有体面的收入,是不会来这里和各种肤色的移民一起打捞食物渣滓的。我还没走上前,就感觉有一股奇特的气味从老妪身上泛起。

⑶我问老太太哪里不适,她哼哼着说:“我的脊梁要杀死我了!”我试着去拉她的手,她像一截定了型的老藤一样,让我一点点抻直,眼看要直了,她尖利地惨叫一声,又缩回原来的形状。她身边搁着一个手推车,是专为老年人购物所设计的那种,只是它也老得如她一样变了形。

⑷我把两大桶牛奶放到手推车上。从她婴儿一样尖细的期期艾艾中,我弄明白了,她在这儿等了一个多小时了,就是想把脊背的疼痛挨过去,再把两桶牛奶搬上车。我左手推着她的车,右手环过她的背,插在她的右腋下,等于将她的体重全挂在我的右臂上。我感到她整个人不比那两桶牛奶重多少。我问她还需要买别的什么,她说不需要了,两桶牛奶足够她和她的家人一周的生活了。我差点问:一周七天光靠牛奶?但我及时闭了嘴。在美国,是可以把悲惨当某种怪癖来理解的。而把悲惨当作怪癖来尊重,也就等于尊重个性,尊重个人对生活方式及自我信仰的自主权。

⑸我问老太太家住哪里,她说只有3个街口之遥。我决定把她交给她的家人。经过付款过道时,她将手里的硬币给收银员。款数刚好,显然她预先做了计算,也预先打算好除这两桶牛奶绝对不买任何其他食物。蛋铺的牛奶便宜得像自来水。

⑹老太太告诉我她叫安娜。安娜极清瘦,衣服也过于单薄,因而她那几乎弯成“S”形的脊柱,清晰地显现在她的背上。假如把她整个人抹平直,她不见得比我矮多少。我问起她的家庭。她说:“是啊,我有个大家庭等着我去喂呢。”我纳闷竟没有一个比她健壮点的晚辈来承担这采购任务。她像读懂我的心思似的,解释说:“我有两个儿子,在朝鲜战争时上前线了,都没回来。噢,是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回来。”

⑺我心里暗暗大吃一惊:安娜得有八十多岁了。虽然她勉勉强强算是活着,但毕竟有这把孱弱的阳寿。再瞅她的面容,不知何处使她看上去像个婴孩,残缺不全却幼稚无邪,头上稀疏柔软的黄白绒毛在无风的空气里浮动。我很难启齿地又问:“那您丈夫呢?”安娜说:“他已经去世20年了。”

⑻这时,我们已走过第二个街口,安娜指指前面说:“看,那就是我们的家。” 她手指的地方,有一大片灰蒙蒙的鸽子,你挤我我挤你地发出打嗝似的低音。我留意她说“我们的家”,心里觉得有些宽慰。

⑼3个街口,我和安娜竟走了四十多分钟。其中安娜不断请求我停一停,因为一阵剧痛又朝她的脊梁袭来。疼痛使她蜷曲、扭歪,原已变形的身躯更加走样。我也已筋疲力尽了。总算听到她说:“就这里。”

⑽那是一排店铺式的房子,大部分倒闭了,关着门,陈列橱窗玻璃上被涂鸦,贴着招租、卜卦、文身广告和逃犯通缉告示。那一大群鸽子见了安娜,一齐“呼啦啦”振翅起飞,轰炸机似的朝我们冲过来。我感到扑面而来的是带着腥膻体温的一片肮脏固体。我闭眼屏气,躲着那羽毛间夹尘土的风。安娜的嗓音更加细弱温存:“我的天使们!”

⑾她请我把牛奶倒在路边一个破玻璃盆里。她说:“抱歉了,就只有牛奶了。”等我照她吩咐完成了对鸽子的服务,抬起头立刻怔了——她那间店铺房的陈列窗里一下子挤满了大大小小的猫,大概有二十多只,全都像安娜一样细瘦,只是眼神晶亮,被饥饿点燃着。她蹲着身挨进门,她身上的气味马上融入屋里暖暖的生物气息。猫竟比安娜要干净些,也多些优越感。我这才明白安娜所说的“家庭”。

⑿我站在鸽子粪便铺成的台阶上,半天挪不动脚步。我从未见过如此的贫穷和富有,衰老以及强大,此刻,我比安娜更需要安慰与止痛。

选自《读者》2015年第13期,有删改

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2.结合语境解释第7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虽然她勉勉强强算是活着,但毕竟有这把孱弱的阳寿。

3.请联系上下文,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入手分析第6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她像读懂我的心思似的,解释说:“我有两个儿子,在朝鲜战争时上前线了,都没回来。噢,是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回来。”

4.选文最后才揭示安娜家庭成员的真相,前文哪些文字为此埋下伏笔?请在文中至少找出两处。

5.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我从未见过如此的贫穷和富有,衰老以及强大,此刻,我比安娜更需要安慰与止痛。

 

1.贫穷、病弱的孤寡老人安娜将小动物视为自己的亲人用心照料。 2.“算是”本义是当作,当成。这里指我认为安娜贫困、病弱、衰老的生活境况只能勉强被当作是活着,而生活质量却很差。表达了我对安娜生活境况的同情。 3.语言描写。写了安娜对两个上战场的儿子下落的解释。细腻地表达了安娜复杂的情感:认为儿子已经战死的悲痛,却又心怀一丝儿子尚还活着的希望。 4. (1)我还没走上前,就感觉有一股奇特的气味从老妪身上泛起。 (2)我问她还需要买别的什么,她说不需要了,两桶牛奶足够她和她的家人一周的生活了。 (3)她说:“是啊,我有个大家庭等着我去喂呢。” 5.安娜虽然贫困、衰老,但是她给予更弱小的动物以关爱,她在精神上是富有和强大的。而我最初只是把安娜的悲惨当作怪癖来尊重,此刻,我觉得自己在精神上是不及安娜富有和强大的。表达了作者对安娜的赞扬和对自己的反省。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赏析能力。记叙类文章常用有较强表现力的词语来表现人物性格或景物特征, 赏析时应扣住词义,准确理解语言环境中词语在表现人物特点、景物特征中的具体作用,体会其用语精妙之处。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仔细阅读这段话,属于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这句话运用语言描写,写了安娜对两个上战场的儿子下落的解释。细腻地表达了安娜复杂的情感:认为儿子已经战死的悲痛,却又心怀一丝儿子尚还活着的希望。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照应这一写法的理解。照应是谋篇的重要手段。周密的照应,对贯通文脉、突出中心、渲染气氛起一定作用。照应的特点是“前呼后应”,它的形式基本有两种:(1)前后照应,包括内容对文题的照应;(2)反复照应,这种照应在形式上也属前后照应,不过它与前后照应略有不同,它是在一篇文章中对重要问题或内容采用多次相互照应的手法,从而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起加强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对句子含义的考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品析句子的深层含义:(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2)紧扣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3)紧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语句内涵;(4)联系写作背景去理解。联系全文的情节,可以理解这句话意思是:安娜虽然贫困、衰老,但是她给予更弱小的动物以关爱,她精神上是富有和强大的。而我最初只是把安娜的悲惨当作怪癖来尊重,此刻,我觉得自己在精神上是不及安娜富有和强大的。表达了作者对安娜的赞扬和对自己的反省。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秋天的黄昏

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选自《语文周报》读写版2013年第35期

1.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2.说说文章第1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

3.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4.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赏析第7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

5.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3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横线的词

1太丘去:______________

2尊君在______________

3下车之:______________

4陈太丘与友行: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1太丘舍       去,去后      乃至。

2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第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元方入门不顾”一句的意思是元方奋不顾身的进去了。

C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   自己的父亲。

5.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积累默写:

1遥怜故园菊,                  

2                     ,思君不见下渝州。

3水何澹澹,                    

4乡书何处达?                    

5“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

6树叶却绿得发亮,                      

7《天净沙 秋思》中的主旨句是                                

8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远方朋友思念的诗句是: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刚刚过完中秋节,同学们一定会有很深的感受。让我们一起 “走进中国的中秋节”,来完成以下综合性学习内容吧!

1.你知道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传说吗?请写出其中一个。

2.如果让你设计一期有关中秋节的手抄报,你打算设计哪两个栏目?题中涉及内容除外

栏目一

栏目二

3.有的同学说:中秋节不过都行,传统节日没什么意思,还不如一些洋节日有趣。对此,你有何看法?

 

查看答案

填空: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          散文集,共       篇, 原名《           》,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记叙文。请简介一下其中某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