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皮影戏 吴小毛 ①几年前,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风靡一时,剧中人物胖墩的父亲是一...

皮影戏

吴小毛

①几年前,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风靡一时,剧中人物胖墩的父亲是一位靠耍“手艺”度日的民间艺人,他耍的就是皮影戏。皮影戏诞生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甚至有人认为皮影戏就是现代电影的“始祖”。据史料记载,中国的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的元代起,就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传入亚欧大陆的许多国家。歌德、卓别林等世界知名的艺术家,都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②皮影人物及道具是以皮革为材料制成。以牛皮和驴皮作原料的皮影最好。具有坚固性和透明性。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皮影戏人物一般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11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

③皮影戏的发源地在陕西,但由于皮影戏在我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其音乐唱腔吸收了各自地方音乐的精华,从而形成了众多流派。如在陕西、山西、河南一带的皮影流派中,有弦板腔、阿宫腔等十多种,曲牌也非常多。演员在演唱时,还常用和声接腔、帮腔和鼻哼余韵的唱法,拖腔婉转悠扬,非常动听。而河北、北京一带的各路皮影唱腔,分别吸取京剧大鼓、梆子和民间歌调的精华,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其中,河北唐山地区皮影戏的掐嗓唱法更是十分独特。

④皮影戏对表演者的技艺有着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个人控制三四个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要练就过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师傅言传身教,更加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量的实际表演经验。由此可见,培养皮影表演人才,最终组成皮影剧团,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⑤演皮影戏的设备非常轻便,所以戏班流动演出的优势很强。不论在剧场里还是在户外、庭院以至普通室内,架起影窗、幕布和灯箱就能开戏。一个戏班六七个人和一箱影人就能演四五十出戏。演出完毕全部行头装箱就走,搬运十分便捷。这也是皮影戏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

⑥小的时候曾经多次在家乡看过这种令人叫绝的民间艺术,如今,再想看到皮影戏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

1.文章开头写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中的人物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②—第⑤段介绍了“皮影戏”哪几个方面的知识?

3.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中画线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这也是皮影戏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

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概括出兰州皮影戏的特点。

①当代史学家顾颉刚在《中国影戏及其现状》中提到:“甘肃是皮影戏兴起较早的省份之一,河北西路的影戏就是从甘肃传来并发展而成的。”有人说河北涿州是中国皮影戏兴起较早的地方,但有关专家指出:“涿州一带的影戏亦来自兰州。”

②早在十三世纪,兰州皮影戏就随着成吉思汗的远征大军,传入波斯、阿拉伯以及欧洲许多国家。这种东方小技艺,很受欧洲人的喜爱。

③兰州皮影戏班众多,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清、民国年间,水登、榆中、红古等县郊地区皮影戏班演出相当活跃。

特点:

 

1.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制作材料,唱腔流派,表演技艺,演出优势。 3.第③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皮影戏吸收地方音乐精华,形成了中国流派。 4.不能去掉。有“之一”一词,说明这只是多种原因中的一种,去掉或就变成了唯一的原因,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兴起早,流传广,受欢迎,戏班众多,郊县尤盛。 【解析】 1.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对语段作用的分析,这里分享的文章的开头一段,文章开头写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这是引用的手法,意在引出该文的说明对象“皮影戏”,同时引用大家熟知的电视剧,能够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总结,这可以从文章里面总结出来。从第②段可以总结出写得是皮影的制作材料,第③段是写表演皮影的唱腔以及流派,第④段重点说皮影戏对表演者的技艺有着很高的要求,第⑤段说明了皮影戏的演出方便,这是它的优势。对于这几方面的概括要简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对说明方法的分析,要求分析第③段。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掌握说明方法以及其作用,判断使用了那种说明方法,首先要了解各个说明方法的特征,可以找些语言标志去辨别,如举例子:经常会有“例如、比如、譬如、据说”等;列数字:经常使用确数,约数,小数,倍数等;分类别:常常使用“一类是…,另一类是…”等;打比方:经常使用“像,仿佛”等;下定义:使用判断句式,是…等,能够掌握主要的说明方法。该段落中有“如,有”等词,可以看出使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它具体的说明了皮影戏吸收地方音乐精华,形成了众多流派。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对加横线词的分析,该题是说明文经常考的题目,首先肯定不能去掉,接着说明词语的意思,再分析去掉后会有哪些不好的地方。该句子加横线的词是“之一”,是其中一个的意思,去掉后就变成了唯一,意思就错了,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的是联系链接,分析皮影戏的特点,从材料一可以总结出皮影戏兴起早;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皮影戏流传广,受欢迎;从第三则材料可以看出皮影戏戏班众多,郊县尤盛。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火车上的故事

尤今

①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了四人同室的软卧票。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然而,别无其他选择,也只好随遇而安了。

②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浅灰色的高领套头毛衣,极为得体地配以轶灰色的西式套装衣裤;染黑了的短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方形的细框眼镜,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一股斯文淡定的书卷味儿。

③攀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几天前专程到湛江去约稿,现在,大功告成,启程回家。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请各位注意: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妇人转头对我说道:“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静。”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

④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 “嗨,回广州啊?”老编辑微微领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

⑤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⑥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依据惯例,他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查票员要她说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啊,我记不清啦!”好脾气的查票员并没有坚持,便走了出去。

⑦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过了约莫一盏茶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了投诉:“我要换房!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稽查员说:“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不会有问題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眷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出了事,再来追查,不是太迟了吗!”老编辑生气地说。“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 ”稽查员淡定地回应。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竞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⑧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咝咝咝地喘气,好不辛苦。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喂她喝。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 老编辑内心感激,连声道谢。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相人”呀!

⑨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眼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 老编辑涨红了脸,愧疚地说:“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女人微笑着说:“没有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⑩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选自新浪网作者的博客,有删改

1.老编辑的情感、态度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变化着。阅读选文,将表格补充完整。

故事情节

老编辑的情感、态度

中年妇女走进车厢

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

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

脸色更难看了

中年妇女忘带身份证

毫不客气地提出投诉

2.结合语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⑧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文章结尾处作者表示“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你认为作者能从这堂课上学到什么?请写出三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四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于是胡亥、赵高、李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朕巡行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蒙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封其书以皇帝玺,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于上郡。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解释句子中加横线词的含义。

(1)可乎       

(2)耕之垄上         

(3)乃反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           

(4)唐雎不使命           

2.下列句子中与“反数上书直言”中的“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立者公子扶苏

B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立为王

D悟前狼假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2)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4)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

段中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段中扶苏被赐死是因为                  

段中桃花源人来到桃花源的主要原因是                  

段中唐雎能出色完成使命的根本原因是                 

 

查看答案

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11-12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在这首词中,作者用了“亲射虎”“      ”“    ”三个典故

2.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B“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鬓微霜”着意写自己的年老,表达因年事已高而无法作战的哀叹。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豪放的。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1)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翻译了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         》中的大部分作品。

(2)傅雷教导儿子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        艺术家。

(3)读了《傅雷家书两则》你觉得傅雷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自己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                                           

(2)《渔家傲·秋思》中正面揭示自己和征人们的心理矛盾的句子                                           

(3)《观刈麦》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同样客观隐含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4)《月夜》中通过明暗对比来衬托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的诗句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