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一定不会了。( )
(2)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
(3)“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 )
(4)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模模糊糊 疲惫不堪 恍然大悟
B.迷迷糊糊 浑为一谈 小心翼翼
C.不求甚解 花团锦簇 蛛丝马迹
D.一字不漏 得意洋洋 鸦雀无声
在米字格中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韶华虽青涩,逐梦正当时”这句临别赠言。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横线汉字写上拼音。
①嫩芽
②zuàn紧
③模糊
④搓niǎn
古诗文默写。
①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
② ,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
③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④ ,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⑤万籁此都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⑥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遙有此寄》)
⑦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⑧《论语》一文中用“ ”和“ ”来辩证地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论语》十二章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2.选文开头部分写“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而结尾部分却写到“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这样前后矛盾吗?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