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唯一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来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个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里泛着泪光,轻声说:“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有些好奇地问:“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的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第⑤段中“她所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提什么?
3.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都写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4.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老师的善良、高尚、责任心和善解人意。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描写抄在下面。(两处即可)
(1)
(2)
阅读《期行》,回答下面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横线的字
期:________ 乃:________ 委:_________ 顾:_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4.就某一方面,联系实际,谈谈这则短文给你的启示(要求用上一句名言或一个成语)
诗歌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发挥想像,用生动的语言说说这两诗所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默写
1.海内存知己, 。
2. ,可以为师矣。
3.《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 , 。
4.借问梅花,寄托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5.你可以用《论语六则》中的“ , ”来表达我市人民对客人的欢迎之情。
古诗阅读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阅读《伤仲永》,回答下面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世隶耕( )
②或以钱币乞之( )
③父异焉( )
2.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不能称前时之闻
B.歆辄难之
C.忽啼求之
D.择其善者而从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B.开头写方仲永的身世,意在说明方仲永既非书香门第,又非官宦世家,显出其绝无诗礼的熏陶。
C.文中写幼年时方仲永天资聪颖、才思敏捷:其父“利其然”、“不使学”使其“泯然众人”,这是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可使文章跌宕起伏。
D.方仲永的父亲贪图小利却断送了仲永的前途,这是相当愚昧无知的,是让人鄙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