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面问题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在...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面问题

那些卑微的母亲

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在桌旁坐下,就见一个老妇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躬着身子,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当时,朋友正说着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于是她将身子躬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新鲜的蚕豆……”

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们的说笑声淹没了。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解开口,才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每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擦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印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去,重新擦一遍。

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那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她:“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扯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号。

逛街回来,遇上红绿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内,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碾住了,忽然,就见我身旁的一个女人,猛地冲过交通协管员的指挥条,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连串汽车尖锐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她一边赔着笑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水瓶,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个可以做孩子晚饭的烧饼,或者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崇高,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1.概括文章第③④的主要。(不超过30

2.文章第段“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

3.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

4.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品析。

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品析划线词

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

5.通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

 

1.答: 在超市做保洁的母亲,为了儿子读书,谦卑而勤奋工作却遭到主管的训斥。 (不超过30字,说明原因和结果各得1分,共2分) 2.答: 外貌描写,既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贫穷和低微,又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自尊与自爱。 (答外貌描写得1分,两层意思各得1分。共3分) 3.答:身份低微,收入微薄,生活在社会底层,不被人重视。(一层1分,共4分) 4.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品析。(7分) (1)答: “尴尬”一词准确地表现了老妇人多次问话之后没人回答的难为情, “爬满”一词表现了老妇人“失望和忧伤”的程度之深。(品析划线词,4分) (2)答: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子俩淳朴善良的笑容带给大家的感动。 (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3分) 5.答: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平凡而卑微的母亲,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但是她们都是靠辛勤劳动维持生计、抚育儿女的母亲,因而她们又是无比崇高,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答出“平凡”和“崇高”各得2分,共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比如本题,学生应围绕记叙要素来概括,当然,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如:点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先要说明是什么描写,然后根据本句以及文中有关内容从母亲的身份地位和精神品质两个方面概括母亲的形象。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首先要知道词语的本意,然后结合本文语境写出具体的意思。理解“那些”是指像母亲这样的人,从母亲的身份地位以及人们对母亲这类人的态度来概括。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达的情感(作品中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点评生动的字词,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这是一种开放题型,近几年中考中经常出现,学生在读懂原文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然后将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主要来考查学生把握文体和文章内容的能力。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面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人才流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用横线画出全段的中心句

2.本段文字围绕哪个字描绘雪后山景?

3.本段的写景顺序是(      ),请写出标志词语                  

4.文段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5.结合想象,你认为文段中的“更美的山的肌肤”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查看答案

“少年正是读书时”

学期我们开展了“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某中学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1)请你为学校的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示例)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2表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的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查看答案

看名人怎样读书

名人们读书的方法可谓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孔子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提倡:“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陶渊明主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朱熹倡导:“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等等。然而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读书时不管周围的环境如何喧嚷,都要做到心无旁务。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能断章取意,养成习惯,才能在学习中独领风骚。

(1)栏目中有两个字容易读错,请你给它注音。

                        

(2)由于粗心,栏目中划线的两处各写错了一个字,请你改正。

心无旁务(                      断章取意(      

 

查看答案

材料: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饿慌了的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在经过最初的警惕之后,它就一通饱吃,吃完了倒头就睡,不知不觉中这样丰衣足食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它也想跳出来算了,但一想到这么多这么好的白米,嘴里便直发痒痒。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发现自己再也不能跳出米缸去了。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被主人乱棒打死,就是活活饿死在缸中。

我的启示:                                                             

 

查看答案

某同学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老师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嘛!”该同学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                 。”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1老师的话言外之意是                                             

(2)这位同学该怎样说才得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