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头子很喜欢这两个孩子:大的叫大菱,...

下列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头子很喜欢这两个孩子: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

B.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等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C.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D.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B中省略号和等重复,故选B。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旬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济宁市某校正在举行纪念“五四”运动演讲比赛,小明演讲时语无伦次,赢得阵阵掌声,获得了一等奖。.

B.九龙洞是一个天然喀斯特溶洞,洞内钟乳石林立,各种石花、石幔、石鸟、石兽随处可见.栩栩如生

C.改革开放后。徽山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D.九年级下学期,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更加严格,每天吹毛求疵地检查作业。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诈骗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

B.漫步于风光旖旎的微山湖畔,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C.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的思考,也取决于作品本身的深度。

D.杨绛先生将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谁都知道陕北是历史上的兵家纷争之地,融至/以致各个朝代兴修的古道纵横交错。

眼前这个文安驿竟是西魏大统年问所治,如今望去大约占地一百多亩,古时是有城墙围堰的,而今只剩下断壁残垣了。但不知何时树立/竖立的一道浓缩陕北风情的石质牌坊,宽宽阔阅地立在古道北侧,一眼望去就知道里面当是一处古风荡漾的老地方。果然,穿过牌坊就见有层层叠叠的窑洞顺坡而造,            。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一孔孔窑洞的式样略有差异,有的伸出齐齐的前檐,似将关中民居掖进了黄土崖,有如游牧风俗与农耕文化的精妙结合;有的压嵌着层层石板,粗糙而不失规整泛/闪着比黄土还硬朗的色泽:         敦敦实实一丝不苟,纵横的纹路且把富足展现;有的是平地起窑,有意将屋顶盖成拱形,以抒发古驿人对传统民居的执著情感。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围堰  断壁残垣B.前檐  古风荡漾

C.粗糙  层层叠叠D.规整  敦敦实实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至  树立 

B.以致  竖立 

C.以致  树立 

D.以至  竖立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陕北独有的风韵悄悄张扬着  有的是青石砌就的门脸

B.悄悄张扬着陕北独有的风韵  门脸有的是青石砌就的

C.悄悄张扬着陕北独有的风韵  有的是青石砌就的门脸

D.陕北独有的风韵悄悄张扬着  门脸有的是青石砌就的

 

查看答案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600字左右;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终此一生,我们都与“离别”有着千丝万缕斩不断的因缘。或许,在什么离开之后,有什么被带走了,有什么被留下了,有什么在看不见的地方,朝着熹微的晨光,默默萌芽。”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作文:“       离开以后”

(2)你得到过怎样的礼物?或许是一本书,或许是一支笔,或许是“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中枝上盛开的明媚春意,或许是“忽忽送君无长物,半间亭子一溪云”中亭外流淌的清雅美景。礼物不仅是触手可及的实物,更是一份动人的情意。请以“礼物”为题,写一篇作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问题。

桑葚熟了

①多年前,朋友赠了我一瓶自酿的美酒,醇香扑鼻,饮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经请教后方知是由桑葚酿造而成。

②于是,每到桑葚成熟的季节,偶见街中有叫卖桑葚的村姑,便会买一小盆尝尝鲜,重圆一回儿时的梦。心底下总想着有一天能加入到采摘桑葚的队伍中去。

③今年五月外出开会,回来时在朋友的指引下,特意到农家乐山庄停留,在这个处处飘散着桑葚味道的庄园,我终于圆了我的采桑梦。

④跨过一条小溪,进入到一片原生态的桑林后,我一时惊呆了,只见翠绿的桑叶层层叠叠,衬着紫红的桑葚,迎风摇曳。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大家一齐兴奋地扎入桑林,一边采摘,一边品尝,专挑那个大、肉厚、色紫的下手,来个先尝为快。熟透的桑葚浑身透着光亮,充满水分,稍不小心就会把它捏破,挤出紫汁来。我轻轻地摘下一颗放入嘴里嚼去,果汁四溢,顿觉满口生香,通过味蕾透出一种桑科特有的清甜,丝丝滋润到心田。就这样,我们一边尽情地采摘,一边忘情地海吃,那是一种绝美的享受。

⑤桑林中鸟雀成群,叽叽喳喳,它们也在分享着这难得的美味,受惊吓飞离时,弹起树枝,那熟透的桑葚如同一阵紫雨,纷纷坠落,砸到人身上,落入泥土中,立刻留下一个个紫黑的印记,大家只能叹惜一回,继续有说有笑,挑肥拣瘦,边摘边往前走,不一会儿竹篮中已平添了许多桑果。

⑥看着这微微颤动的桑葚,听着那啾啾鸟鸣,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悄然远逝却忆之犹甜的童年时光。那时物资匮乏、零食奇缺,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老桑树结满了紫红的桑葚,给我们带来了解馋的机会。放学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扔下书包,三五成群地来到了村边桑田,个个身手敏捷,猴子似的爬上桑树,低矮枝头的桑葚早已寥寥无几,高枝处的桑葚往往可望而不可即,于是找根竹竿去敲打,桑葚娇嫩,落地即惨不忍睹,但大家都不管那血肉模糊的样子,也不管其是否沾上了泥土,一时间大家满地找葚,经过一顿猛吃后,每个人的手上、嘴上和衣服上无一例外地都沾满了紫黑的桑汁,有的更成了大花脸了,伙伴们你看我、我看你,相互对笑。自己吃够了以后,有时也不忘给父母兜带一些回去,虽然没能做到古人那样的“拾葚供亲”——“以异器盛之,黑者奉母,赤者自食”,但母亲也每每被我的孝心所感动,那满身的脏相自然也就逃过一劫,不再追究了……

⑦一晃数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小孩都已过着衣食无虑的生活,没有了我们儿时的那副馋样,恐怕也已很少见到桑葚了,都市里没有桑树,也没有人养蚕,更不会有采摘桑葚的乐趣了。

⑧面对这成片的桑林,我一时思绪万千,在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的今日,桑葚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当年的那分清纯,那份天然,实属不易。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此线索文章写了哪两件事?

2. 阅读全文,请用原文语句回答第②段加横线词语“儿时的梦”具体指什么?

3.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

2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时间大家满地找葚,经过一顿猛吃后,每个人的手上、嘴上和衣服上无一例外地都沾满了紫黑的桑汁,有的更成了大花脸了,伙伴们你看我、我看你,相互对笑。

4.作者在第⑦段中写到“更不会有采摘桑葚的乐趣了”,《社戏》的结尾也写到“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他们怀念的仅仅是桑葚或罗汉豆吗?说说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