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旁逸斜出 纵横绝荡 急不遐择 彬彬有礼...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旁逸斜出       纵横绝荡       急不遐择        彬彬有礼 

B坦荡如底       眼花缭乱        浮想连翩        恹恹欲睡

C揠苗助长       惴惴不安        不屑置辩        大相径庭

D妙手偶得       光采熠熠       战战兢兢         温文而雅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A纵横决荡 急不暇择B 坦荡如砥 浮想联翩D光彩熠熠 温文尔雅。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xié)    强(jué)        而不舍

B公(bǐng)   jiù     恶(zèng)    思苦想(mín)

Cnà)     裂(jūn     赋(bǐng)   摩肩(zhǒng)

D湃(pén)  息(qī)      (chuò)    滋暗长(qián)

 

查看答案

作文

感觉就是简单的心理过程。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得到别人理解的时候,孝敬父母的时候,取得成功的时候……感觉往往是开心的。

请你“                 的感觉,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明,需要行动

孟扬

①近日,看到了这样两则消息——

②一则来自微信朋友圈,是一份倡议:如果您到公园游玩,不要动不动就投诉,没有人会故意做错事,没有人故意去怠慢你……看见忙碌的工作人员,没有必要像对待敌人似的,请尊重这些为你服务的人。

③一则来自某地方媒体:一位80多岁的老人将自己种植的蔬菜拿到集市上去卖,却收到60元的假币。旁边一家化妆品店的店主拿出真钞与其交换,并现场撕掉假币……

看罢,“喜忧参半”。充满同情的善举、与人为善的善言,值得点赞。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唯利是图、唯我独尊的不良行为更应受到谴责。联想不时曝光于各类媒体上的种种“不文明”,免不了对当前的文明状况有点忧虑。

④对此,有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拥有了丰裕的物质生活后,人们对精神生活有更高的要求,心气高了,容忍度低了,把个别当成主流了。也有人感叹“世风日下”,认为破坏正常秩序的不文明行为,看似小事影响很坏,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虽然角度不同认知有差异,但拥有一个良好社会环境的愿望是共同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文明密切相关,对待“文明问题”不能视而不见、不能简单化处理,寻找有效途径切实改善才是硬道理。

“文明”一词,由来已久,在《易经》中就有“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的语句。概括地说,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体现为社会的进步状态,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关照着人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方式。具体到每个人,文明则与学识修养、道德水准、品格素质、精神气质相联系。善良、诚信、知礼、守法……都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文明鼓励人们追求个人道德的完善,也维护着公众利益与公共秩序。所以它既让人感到亲切,也让人充满敬畏。

⑥就整体而言,实现文明并不容易,因为文明需要积累,要依靠个体的行为表现,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但对于个人来说,“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它不仅仅是精神上的自省与渴望,更需要学习与实践。

⑦事实上,很多不文明与无知相伴生。试想,在乘坐飞机高铁时,如果了解了相关安全知识,知道了“为什么”,也许就会多一份克制少一份肆意妄为。“知道”有助于抵消头脑中固有的“想当然”,这不难理解。而身体力行的践行,才能把心中的善意和令人震撼的道德感化作真实的力量。一句温暖的感谢,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次信手拈来的举手之劳……生活中的很多小事,本身就是一种善行。

⑧也许每一个“我们”,都像小水珠那样微不足道,但文明的长河却正是由一个个“我们”汇集而成。其实,只要你愿意,做到“文明”,也没有那么难。

选自2016年10月5日《人民日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引用两则消息有什么作用?

 

 

3.第④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文章给予你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磨得发亮的小三角形铁板,连接一个曲线玲珑的颈部,再配上细圆纤长的木把,这就是锄。

②仲夏,三五把锄高挂在房檐下的横木上,锄板乌黑、巨大,锄把雪白的是新锄;锄板发亮、细瘦,锄把油亮泛黄的是老锄。从春到夏,它们一直被农人扛在肩上,或是握在手中,它们既是卫士也是杀手,一直游走在日渐蓬勃的田垄上。把锄向前一递,再向后一拽,田垄被揪起薄薄的一层,疯长的野草瞬间便失去了依托,与土地剥离开去。野草被铲除,田里的土也被松过,爱撒娇的庄稼们像是被搔到了痒痒穴,一个个笑逐颜开,很带劲地向上长,向上长。

③铲头遍地时,庄稼们还是可爱的小宝宝,很享受农人像伺候小孩子一样的精心侍弄;铲二遍地时,庄稼们已长成了风华正茂的少年,英姿飒爽的,努力聚集起生命的能量。那些对庄稼呵护有加的农人有时会把他们的土地铲上三遍。大半年的时间,他们扛一把锄头,飘进雾里;又扛一把锄头,戴月归来兮。一杆纤细、令人敬重的锄,把农人和庄稼紧紧地联系起来,农人的日子就像庄稼一样,在季节里欣欣向荣,单纯而又明媚。

④曾经,锄是少年的我们手中最为痛恨却又不得不整日握紧的农具,我还记得铲二遍地时玉米长得一人多高,掣着锄,穿行在玉米的方阵中,玉米叶拉伤了赤裸的手臂、脖颈,汗水浸湿了头发、衣服,闷热、痛楚,劳动的艰辛让我几乎落泪。而且,每天一大早就要去除草,露珠打湿了衣裳,我总是会长出满身的荨麻疹,奇瘁无比。那时,锄就是刑具,让岁月暗无天日,让少年的心遍布茧花 ,受尽磨砺。像许多孩子一样,就是为了彻底摆脱锄,我才拼命读书,决心跳出农门。

⑤“田园几换主,梦归犹荷锄。”如今,房檐下再没有谁会把锄挂上横杆,农具都住在气派的仓房里,偶尔的,也会看到一把老旧的锄孤零零地呆在落满蛛网的一隅,锄板锈迹斑斑,锄把灰暗枯朽。就算田里长了草,也全然没有锄什么事了,农人看中的是五花八门的农药、除草剂,这是个属于科学技术的时代,那个需要农人身体力行、手工操作的家伙已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注定要被淘汰。

⑥扣了薄膜的田不需要锄。使用塑料,可以把不知好歹的小草晒死,憋死,庄稼们大可以无忧生长。倘若根系呼吸困难,无法吸收足够的养分,那也不必努力向下长,色彩斑斓、味道刺鼻的肥就在地表,绝对能做到对庄稼进行按需分配。庄稼们没有了扎下根茎吸收来自土地的极少养分的艰辛,变成了轻浮懒散的富二代、富三代 ,它们一个个长得肥头大耳,膘肥体壮,却再没有了从前的滋味,倒是满载着农药和除草剂的毒素残留,让以食为天的“民”顾虑重重。

⑦是的,没有了锄,庄稼们一样会战胜野草,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得大仓满小仓流;没有了锄,少年们仍然会像庄稼一样一茬一茬地长大,走出乡村,走向各地。锄成了落后时代的代言,只有在极偏远的地方,我们的父辈偶尔还会荷一把锄,去自家的小菜园侍弄一畦绿色的蔬菜,那是些不够肥壮不够饱满的植物,只有它们还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一如岁月里锈迹斑斑被人遗忘的锄。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对“锄”的三种情感态度。

                                                                         

2.请按照例句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锄就是刑具,让岁月暗无天日,让少年的心遍布茧花,受尽磨砺。

 

3.如今,庄稼们“长得肥头大耳,膘肥体壮,却再没有了从前的滋味”,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你觉得科学技术应该快速发展还是放缓脚步,或者你还有其他看法?请简要陈述你的观点及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的声音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①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②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

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注释】①[透水]指地下矿井或地下隧道等因地下水渗透过多而被淹,有时还导致矿井、隧道等塌方而堵塞通道。②[入定]佛教徒的一种修行方法,闭着眼睛静坐,控制身心各种活动。

1.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

 

 

2.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心理变化(每空2分):孤独绝望 → 悚然一惊 →(              )→(               )→ 百感交集

3.简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4.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