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小说,完成下题。 熄灭 ①那天中午我心里头太不痛快了,我觉得心里头火烧火燎的...

阅读小说,完成题。

熄灭

①那天中午我心里头太不痛快了,我觉得心里头火烧火燎的。这次数学考试,我竟然丢掉了一直以来都是我的第一名。考第一的是叶莲。说实话,以前她成绩一般,没料到了初三,她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这次竟超过了我!我心里头被火苗儿烧得发痛。

②这天放学后,我正收拾书包,叶莲突然过来说:“你这本习题集可太好啦!借我回家抄一晚上,好吗?”我一抬眼,才发现她正捧着我最珍贵的硬黑封皮的手抄习题集,那是考上科技大学的小表哥送给我的。我一把抢过来:“你干嘛乱翻别人的东西?”叶莲满脸通红:“我从地上捡起来的……”“你这是偷看!”叶莲也恼了:“你这是什么态度!”她说完就走了。

③临近期中考试时,姥姥住院了。妈妈天天在医院守护。考试那天,我早早就到了学校。没想到叶莲在打预备铃时才赶到教室。她眼圈好黑,昨晚准是熬了个通宵。这次考试,我很顺利地答完了试卷。

④考完试,我忙赶到医院。妈妈告诉我:“夜里,姥姥折腾得挺厉害,多亏有个跟你差不多大的姑娘,人家原本是来看快出院的舅舅,看我忙不过来,便主动地留在这儿,帮了一夜的忙,天亮才走……”我忽然看到床头柜上一个蔚蓝色的硬皮本儿,好眼熟。

⑤我拿走那个本儿,竟然是叶莲的。只见扉页上写着:“解几何题时加辅助线技巧……”这正是我一直都没有找到的资料!昨晚帮妈妈照顾姥姥的是叶莲?她肯定是不小心落在这儿的。我心里有百味杂陈……

⑥第二天来到学校,我走到叶莲跟前,想道谢,却又说不出口。我索性掏出那个蓝皮本,说:“你的,我没有翻看……”她却说:“这是我专门为你抄的呀!早就想给你,可怕你不理我……前天起初我不知道那是你姥姥,后来知道了,才特意把本子留在那儿的……”叶莲惊异地看着我:“难道你没看见我给你写的纸条?”我翻开本儿,这才看到纸条上:我们把资料合起来利用,不是可以共同进步吗?我觉得,生活中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你说呢?

⑦我愣住了,幸好这时上课铃响了,我赶忙回到座位。那张纸条好像一条小溪,熄灭了我心头的那些蓝色的、灼伤着别人也灼伤着自己的火苗儿。放学了,我头一个冲出教室。我要赶快回到家里,把我珍藏的习题集也抄录一份,只是里面夹上一张纸条,我该写点什么呢?

1.文章第④段中妈妈说的话和上文中的那句话相照应?

                                                                              

2.叶莲所说的“生活中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这“重要的东西”是指什么?(至少四点)

 

3.请你赏析⑦段划线“那张纸条好像一条小溪,熄灭了我心头的那些蓝色的、灼伤着别人也灼伤着自己的火苗儿。”(说说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4.文章结尾说“只是里面夹上一张纸条,我该写点什么呢……”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我”拟写一张字条。(60-80字)

 

 

 

1.她眼圈好黑,昨晚准是熬了个通宵。 2.示例:忠诚、善良、诚信、友谊、团结、关爱等。 3.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心头那些灼伤别人也灼伤自己的火苗儿被熄灭的情形。 4.略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照应这一手法的理解能力。照应是谋篇的重要手段。周密的照应,对贯通文脉、突出中心、渲染气氛起一定作用。照应的特点是“前呼后应”,它的形式基本有两种:(1)前后照应,包括内容对文题的照应;(2)反复照应,这种照应在形式上也属前后照应,不过它与前后照应略有不同,它是在一篇文章中对重要问题或内容采用多次相互照应的手法,从而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起加强作用。与妈妈的话照应的句子是“她眼圈好黑,昨晚准是熬了个通宵”。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词语含义的理解。仔细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两个同学之间由竞争变为共同进步,就是因为找到了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同学之间的诚信、友谊、团结、关爱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的分析能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赏析时应从表述它在表达上的效果,表明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角度作答。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将“纸条”比作“小溪”,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心头那些灼伤别人也灼伤自己的火苗儿被熄灭的情形。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的揣摩和拟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然后根据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表达出人物的心理。仔细阅读文章,通过叶莲的行为对比出“我”的自私,所以纸条上应表达出“我”的歉意和友好。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论语》中告诉我们,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诫子书

诸葛亮

夫①君子之行②,静以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④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⑦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①夫:发语词。②行:操守、品行。③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④宁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⑤淫慢:放纵怠惰。⑥励精:振奋精神。励,奋勉,振奋。⑦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⑧接世: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意/与日去

C.多不/接世       D.将复何/及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修(            )   (2)意(             )

3.翻译下面句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诸葛亮在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时,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紧扣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话表述)?

 

5.文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常被人们引用来激励自己“志当存高远”,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应当如何做?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对《天净沙·秋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别故土的游子”,“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2.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正因如此,这种传播手段迅速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

②微信之所以如此受公众关注和追逐,是因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微信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③任何受过教育的人,都能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酸甜苦辣,展示自己的“名言警句”。

④微信没有任何门槛,无需任何包装,只要想说,就可以通过微信说出来。

A.②④③①  B.④③①②  C.③②④①  D.①③④②

 

查看答案

按要求改写句子不正确的一项(     

A.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改成间接引语)

改变句式为:老人叫住了我说,是他打扰了我吗?

B.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为陈述句)

改变句式为:这山中的一切,每一个都不是我的朋友。

C.月亮升起来了。(扩句)

改变句式为:皎洁的月亮慢慢地升起来了。

D.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改写成拟人句)

改变句式为:小鱼在水里快活地游泳、嬉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