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倔强(juè) 仄歪(zè) 震...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强(juè)   歪(zè)     (sǒng)    长途涉(pá)

B.吊(yàn)    取谛(dì)     责(jié)    失措(huáng)

C.防(dī)     (zhuō)    恶(zēng)   重峦叠(zhàng)

D.跚(pán)   (jí)     (xū)      转弯角(mè)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A倔(jué)跋(bá)B 惶(皇)D籍(藉) 转弯抹角(mò)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那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

我叫山果

黄兴蓉

我从北京出发到云南元谋县,进入川滇边界,车窗外目之所及都是荒山野岭。火车在沙窝站只停两分钟,窗外一群约十二三岁破衣烂衫的男孩和女孩,都背着背篓拼命朝车上挤,身上那巨大的背篓妨碍着他们。

我所在的车厢里挤上来一个女孩,很瘦,背篓里满满一篓核桃。她好不容易把背篓放下来,然后用巴掌擦着脸上的汗水,把散乱的头发抹到后面,露出俊俏的脸蛋儿,却带着菜色。半袖的土布小褂,前后都是补丁,破裤子的裤脚一长一短,也满是补丁,显然是山里的一个穷苦女娃。

车上人很多,女孩不好意思挤着我,一只手扶住椅背,努力支开自己的身子。我想让她坐下,但三个人的座位再挤上一个人是不可能的。我使劲儿让让身子,想让她站得舒服些,帮她拉了拉背篓,以免影响人们过路。她向我表露着感激的笑容,打开背篓的盖,一把一把抓起核桃朝我的口袋里装。我使劲儿拒绝,可是没用,她很执拗。

慢慢的,小姑娘对我已不太拘束了。从她那很难懂的话里,我终于听明白:小姑娘十四岁了,家离刚才的沙窝站还有几十里。家里的核桃树收了很多核桃,但是汽车进不了山,要卖就得背到很远的地方。现在妈妈病着,要钱治病,爸爸才叫她出来卖核桃。她是半夜起身,一直走到天黑才赶到这里的,在一个山洞里住了一夜,天不亮就背起篓子走,才赶上了这趟车。卖完核桃赶回来还要走一天一夜才能回到家。

“走出这么远,卖一筐核桃能赚多少钱?”

“刨除来回车票钱,能剩下十五六块吧。”小姑娘微微一笑,显然,这个数字给她以鼓舞。

“还不够路上吃一顿饭的呢!”我身边一位乘客插话说。

“你带的什么干粮?”那位乘客追问。

“红薯面饼子。”

周围的旅客闻之一时凄然。

就在这时,车厢广播要晚点半小时,火车停在了半道中间。我赶忙利用这个机会,对车厢里的旅客说:“这个女孩带来的山核桃挺好吃的,希望大家都能买一点儿。”

有人问:“多少钱一斤?”

女孩说:“阿妈告诉我,十个核桃卖两角五分钱,不能再少了。”

我跟着说:“真够便宜的,我们那里卖八块钱一斤呢。”

旅客纷纷来买了。我帮着小姑娘数着核桃,她收钱。一会儿,那一篓核桃就卖去了多半篓。那女孩儿仔细地把收到的零碎钱打理好,一脸的欣喜。

很快到了站,姑娘要下车了,我帮她把背篓背在肩上。然后取出一套红豆色的衣裤,放进她的背篓。对她说:“这是我买来要送我侄女的衣服,送你一套,回家穿。”她高兴地侧身看那身衣服,笑容中对我表示着谢意。此时,一直在旁边玩儿扑克的四个农民工也急忙站起来,一人捏着五十元钱,远远伸着手把钱塞给小姑娘:“小妹妹,我们因为实在带不了,没法买你的核桃。这点儿钱拿回去给你妈妈买点儿药。”小姑娘哭了,她很着急自己不会表达心里的感谢,脸憋得通红。

小姑娘在拥挤中下车了,却没有走,转回来站到高高的车窗跟前对那几位给他钱的农民工大声喊着:“大爷!大爷们!”感激的泪水纷挂在小脸上,不知道说什么好。

那几位农民工都很年轻,“大爷”这称呼显然是不合适的。她又走到我的车窗前喊:“阿婆啊,你送我的衣服我先不穿……”声音是哽咽的,“阿婆,我叫山果,山——果——”

灿烂阳光下的这个车站,很快移出了我们的视线。我心里久久回荡着这个名字:山果!眼里也有泪水流出来。车上一阵混乱之后又平静了。车窗外那一簇簇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静静地从灌木丛中探出素白的倩影倏尔而过,连同那个小小的沙窝站,那个瘦弱的面容姣好的山果姑娘,那些衣衫不整的农民工,那份心灵深处的慈爱消隐在莽莽群山中……

1.【理清情节】通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结合文中的描写,说说山果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3.【探究写法】

(1)车上很多人帮助了小姑娘,作者为什么要重点写那几个农民工?

(2)在最后一段中,作者为何写到“窗外的野百合”?

4.【读后体悟】秦皇岛市委书记孟祥伟在读过本文后,在微信中推荐说:“昨晚在另一群里看到《我叫山果》一文,我看了两遍还是难以忘怀释手,真是感动人。太值得一读。”读完这篇文章的你,是不是同样有着感动之处呢?请将你的感受写下来。(不少于8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

小满

①小满节气,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24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

②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③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需薰风暖熟,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即将成熟了。农谚又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气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打折扣。  

④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⑤此时,南方的早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早稻增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水”。若小满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

⑥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

⑦按中国传统科学理论,四月小满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最潮湿闷热的时节。这时万物生长最为繁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最旺盛。正因为如此,人体在小满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最多,所以需要及时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至于有所伤耗。这时,可以多吃一些清热、暖胃、温补的食品。因为空气潮湿,小满节气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的高发期,人们要预防湿邪入侵,多吃一些有化湿通淤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等,忌食辛辣甘肥、生湿助湿的食物。

1.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采用       (说明顺序)依次介绍了小满的时间、                、小满时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小满时的气候特点、              

2.文章③④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指出它的作用。

3.请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进行赏析。(6分)

(1)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

(2)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4.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请你结合文中相关知识的介绍,说说“二十四节气”申报成功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

游青溪记

袁中道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

【注】①岚:林中雾气。②箨(tuò):竹笋皮,笋壳。③纨:白色的丝绢。④拊(fǔ):抚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潭中鱼百许头               (2)皆若游无所依      

(3)乃世间真有碧色   (     )     (4)可拊可        (     )

2.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盖世间

A.齐习辞者也   (《晏子使楚》)

B.心乐         (《小石潭记》)

C.乃记而去     (《小石潭记》)

D.吾欲辱       (《晏子使楚》)

3.翻译下列句子

(1)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

(2)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人琴俱亡》)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但描写角度不同,扣住的特点也不一样。请你分别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完成题。

送别(唐)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1.请你说出对第三句中“苦”的理解。

2.有人评价这首诗“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请你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说说你对这句评价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