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阅读。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

古诗文阅读。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作许多情。

1.词的上阙描写了              晓月犹明                           和鸟啼等极富特征性的景象,具体表现了诗题中的“早”。

2.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3.词的下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1.早霞已散(霁霞已散)、残星未落(残星尚挂)、山径人稀 2.清幽静谧(清静)(1分),以动(声)衬静(2分)。 3.诗人的心境是轻松愉悦的(2分)。有直接表现:尽管霜重天冷,但诗人心情轻松,便觉马行轻快。间接表现:以景写情,心情愉悦,便觉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在正确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即可作答。这首词前两句的意思是清早起身出门,看到的是一片清幽静谧的景象:晓月还没有落下,稀疏的树木枝头仍孤零零地挂着几点残星,其中霁霞散、月犹明、残星连同下一句的鸟啼表现了题目中的早字,据此可作答。 考点: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试题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以动衬静是写作的一种手法,是一种对比的方式。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划线句的意思是早晨的霜气重重地袭来,即使穿着驼裘大衣都感到冷意,但是我的心情却轻快得和马蹄一样。用重冷和轻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了作者内心的轻松与愉快。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不属于余秋雨的作品的是     

A.《我们仨》  B.《霜冷长河》  C.《文化苦旅》  D.《行者无疆》

 

查看答案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是谁说的?(   

A.钱钟书  B.朱自清  C.毛泽东  D雨果

 

查看答案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谁说的?(     

A.席勒    B雪莱      

C.歌德    D徐志摩

 

查看答案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A.曹操  B刘备  C谢安 D孔子

 

查看答案

东床快婿原本是指:(     

A.司马相如  B王羲之  C刘邦  D诸葛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