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人生需要自我雕琢 宋阿芬 ①漳浦天福石雕园的石雕造型优...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人生需要自我雕琢

宋阿芬

①漳浦天福石雕园的石雕造型优美,形态各异。其中“自我雕琢”的石雕寓意深远。“自我雕琢”为一位体格健壮的青年,手握铁锤,刻苦磨炼,为拥有完美的形象不懈地自我雕琢,不断地自我提高,以达到理想的境界。这种情景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深刻道理。

②石雕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③回顾历史,纵观世相。许多成功人士都是经过自我雕琢,攻坚克难,昂扬奋进,一步步走进成功的殿堂。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二十年临池学书,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徐悲鸿刻苦努力,备发向上,才不愧对艺术大师的称号邰丽华不懈努力,以_精美灵动的《千手观音》演绎着聋哑人的美丽与坚强,深深地打动了中国和世界。由此可见,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是否具有自我雕琢的精神十分重要。

④自我雕琢需要静心。俗话说:“心静乾坤大。”面对物欲横流、觥筹交错的世界,必须拥有一颗宁静的心。“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告诉我们:在喧嚣与浮躁的生活状态里,在欲望与诱惑面前要沉着淡定,静心修炼宁静才能致远。

⑤自我雕琢需要恒心。“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要花苞的长期孕育。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才查《本芏纲目》的问世。“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自我雕琢的过程是漫长的,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内心丰盈的过程。只要有水滴石穿的恒心和毅力,就能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⑥自我雕琢需要方法。外塑形象,更需内强素质。给自己的思想增加高度,高度决定视野,才足以在金钱名利前抵御诱惑给自己的知识增加厚度,博览群书,丰富知识,浸润心灵,才可以在竞争的时代里自由驰骋给自己的心灵增加纯度,豁达乐观,宽以待人,爱心常伴,感恩相随,才足以在漫漫人生中绽放美丽。

⑦在纷纷扰扰的社会中,我们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自我提升,雕琢自己的思想、智能、心性,让自己健全起来。

⑧人生需要自我雕琢,这是我们立身的根本,也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第③段论证的主要内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4.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采用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其作用。

5.结合文意,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1.人生需要自我雕琢。 2.过渡(承上起下或承上启下)的作用。 3.示例:①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著成《红楼梦》。 ②霍金被疾病固定在轮椅上,克服重重困难,成为物理学家。 4.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有力地论证了自我雕琢需要有恒心的观点。(论证方法1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1分。) 5.示例:在生活中,我们要自我雕琢,自我提升,如多读书,提高修养,开阔视野,不断完善自我. (结合文意1分,联系生活实际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或者根据作者的分析所说的道理来概括其观点。本题标题即是中心论点。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章重要段落的作用。议论文文章文中段落在结构上一般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具体文本分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 试题分析: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仔细阅读第三段,了解其论证的内容,然后根据所学所记,进行补写事实论据,示例:①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著成《红楼梦》。②霍金被疾病固定在轮椅上,克服重重困难,成为物理学家。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4】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根据不同的论证方法用评价语,如“有力地证明”“形象生动地说明”等。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有力地论证了自我雕琢需要有恒心的观点。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5】 试题分析:阅读文本,把握文本内容,结合文意,联系生活实际,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清楚即可。示例:在生活中,我们要自我雕琢,自我提升,如多读书,提高修养,开阔视野,不断完善自我。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 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长跪而      )②寡人      

③亲尝教以  (    )④许由无天下之 (      )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大王尝闻布衣怒乎    今王既受先王

B.公亦闻天子之怒乎  臣亦以兵说魏昭王

C.休祲降          时宿

D.士必怒             无兵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②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4.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诗歌赏析,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2.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3.选出对全词赏析有误的一项(  )

A.“壮”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作者辛弃疾字幼安,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三句生动地描述了作者想象中的军营生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从军杀敌、建功立业的向往。

C.“沙场秋点兵”中“秋”字用得好,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的季节。

D.最后一句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满含悲壮之情。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据报道,近日,杭州市一所小学举办运动会,入场式开始不久,孩子们一个个脸色苍白,到入场式结束时,居然有二十来个孩子快晕倒了。以下是网友的评议:

网友甲: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被百般呵护的环境中,而温室里长大的孩子连参加运动会入场式的体能都成问题,又有什么本钱去经历人生的风浪呢?

网友乙:学校忽视体育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应试教育让学校把所谓“主科”当重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为防止学生在校受伤被家长追究责任,有的学校取消了一些被认为“危险性很高”的体育项目,甚至还有学校推出“校园限速”令。

(1)请根据两位网友的评论,概括学生体质差的原因。

(2)你所在的学校为搞好“阳光体育”活动,就体育活动的形式与措施等征集同学们的意见。请你给学校提两条切实可行的意见或建议。

(3)为了搞好“阳光体育”活动,学校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和配合,特印发了《告家长书》,请你在递交《告家长书》时,跟家长说几句话。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

(1)《出师表》中,诸葛亮说尽自己一生的千古名句是                

(2)《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作者借用典故,委婉表达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3)《武陵春》中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表达无限的忧伤与悲痛的句子是                  

(4)                    ,背灼炎天光。

(5)酒困路长惟欲睡,         

(6)          ,枳花明驿墙。

(7)池上碧苔三四点,         

(8)《陈涉世家》中最能体现陈涉反抗精神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汉语中常用“桑梓”指代故乡,“烽烟”指代战争,“桃李”指代学生,“手足”指代兄弟。

B.《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其中“三杰”指孙权、司马懿、刘备。

C.文人雅士常用居士自称,如苏轼自称东坡居士,李白自称青莲居士,辛弃疾自称稼轩居士,欧阳修自称六一居士,白居易自称香山居士,李清照自称易安居士等。

D.诸葛亮为署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陆游曾称赞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