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记叙文,完成后面题目。 手掌里的清凉 树阴下,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的约七岁...

阅读记叙文,完成后面题目

手掌里的清凉

树阴下,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的约七岁,小的看来不到三岁。树下有几个用砖块砌起的墩子,大的孩子以砖墩当桌子趴在上面做作业,小的也拿了一截铅笔在一张纸上胡乱画着。

他们是兄弟俩,大的孩子放了暑假,从农村到这座城市打工的父母便把兄弟俩从家里接来,与他们团聚一些时日。

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弟弟大约是受不了那酷热,抓耳挠腮的,满脸通红,有汗水从腮上掉了下来。这时,哥哥好像变戏法一样,从树桠上拿出一把扇子。确切地说,那不是扇子,只是一小块三夹板,拿绳子绑上了一根小木棍做柄。哥哥捏着那柄一个劲地给弟弟扇着。

【甲】热热的风让兄弟俩感觉不到一丝凉快。这时,哥哥两眼直直地从街的缺口处望过去,他渴望有风吹过来,可是没有。

【乙】哥哥显得非常失落。他下意识地四处瞅着,眼光突然就落到了一个地方,那多么像一块侧立起来的池子。也许他思绪的鱼儿已游回到了家乡,他家门前有一块池塘,不管多热的天,只要坐在池塘边树下的青石墩上,将双脚伸到水里,就会有一股透心的凉从脚下一直凉到头顶。

哥哥来到了那“侧起的池子”前,他是认识的,那是一块玻璃。下面是墙砖,玻璃有些高,他踮了踮脚,仍然够不着那玻璃。随之,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他将双手贴在玻璃上,感觉到了阵阵凉意。

这时,他突然想起什么,赶紧将弟弟抱了过来。他要抱着弟弟站到那码好的砖头上,可就是上不去。努力几次后,他放弃了——因为他明白,凭着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抱着弟弟上到砖头上去的。

他想了想,将弟弟抱回到树阴下,把自己的双手在玻璃上贴了一会儿,然后赶紧去握住弟弟的手。几乎在两个多小时里,哥哥就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

直到快中午了,在工地上做饭的母亲来叫兄弟俩去吃饭,哥哥的这一动作才停止。妈妈问哥哥:“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哥哥说:“我不能让弟弟热着,再说弟弟要是热得哭了起来,会影响爸爸妈妈工作的。”妈妈的两眼不禁红了,可哥哥似乎没有看到妈妈的表情,只顾高兴地说下去,“妈妈,我知道阴处的玻璃会是凉的,想不到城里的玻璃会这么凉。”

妈妈本想告诉儿子:这玻璃之所以会这样凉,是因为玻璃后面的屋子里有大功率的空调。可妈妈没有说,她相信能将一手清凉传递给弟弟、心中想的是让爸爸妈妈安心工作的孩子,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

1.本文标题原为“兄弟俩”,后来改为“手掌里的清凉”。通读全文,说说这样改的好处是什么?

2.梳理全文内容,将序号上的内容填充完整。

天气酷热

哥哥行动

哥握弟手

感受清凉

3.自选角度品析句子

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

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

4.以下句子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如果将它还原,你认为应该放到【甲】【乙】两处的哪一处?简单说说理由

哥哥扇起的风,将砖墩上的灰尘搅起,在树叶缝隙筛落的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绺绺舞动的火

5.妈妈为什么相信“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请从哥哥的性格特点方面作答。

 

1.①题目新颖有美感。手掌一般是 传递温暖的,这里用“手掌上的清凉”为题跳出了人们的思维定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暗示了文章的中心(主旨)。由手掌上传递清凉来体现哥哥对弟弟的关爱,很有意蕴。③以“清凉”为线索行文,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2.①渴望(期盼)清凉 ②传递(给弟)清凉 3.①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风比作淘气的孩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为下文哥哥帮弟弟解凉做铺垫) ②拟声词,这里指哥哥搬砖时发出的粗重的喘气声,写出了他搬砖的费力。 4.甲 5.因为他对身边的人有爱心,懂事(体贴父母),遇到困难肯动脑(聪明),而且肯吃苦,有毅力。他具备了如此多的优秀品质,所以,妈妈相信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题目的理解,题目的作用一般是:(1)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然后结合本文分析,从新颖、线索、与中心有关等角度分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文章故事情节的能力。根据文中信息,第一空从“弟弟大约是受不了那酷热,抓耳挠腮的,满脸通红,有汗水从腮上掉了下来。”可知弟弟渴望清凉;第二空从妈妈问哥哥:“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哥哥说:“我不能让弟弟热着,再说弟弟要是热得哭了起来,会影响爸爸妈妈工作的。”可知传递(给弟)清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赏析能力。①句要求从修辞的角度,首先了解修辞手法有哪些,然后根据句子判断,本句中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作用,从体现内容,表现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等角度分析使用评价语“生动形象“。②句从词语的语言特色角度分析,此句中的划线词运用叠词以及拟声词,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从体现内容,表现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等角度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句子的理解。首先了解句子所写的内容,本句是对哥哥扇风的描写,然后阅读文本的甲乙两处,联系上下文分析判断。此句应填入甲处。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言行描写具体举例,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分析概括。其美德正是他最富有的东西。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去年两会期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至此,互联网+”已升至国家层面。实际上互联网+”早已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1)读懂图表,在上图的1.2处填入合适的文字。1              2               

2)请你认真阅读上图,然后根据上图内容解释互联网+”的含义。

3)推荐一位合适的名人(可与题干中类似的材料整合。如总理、日常生活中大家熟悉的名人等)将他(她)对于推广互联网+”所起的作用分析清楚。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看到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再说A 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A 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1)此片段A处的人物是指              ,其主要的性格特点是            

(2)用简练的语言写出《水浒传》中有关A的另一个故事           

(3)这里的雪的描写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B呼鄂动车通车后之后,将会使我市到呼和浩特市的运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C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不足。

D李红家种植的葡萄刚采摘完毕,基本上全部被抢购一空。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六十三年前,多少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筑成了通往新中国的道路。

B.在名著阅读中,我们一定要结合全文内容来理解人物形象,切不可断章取义,妄下评论。

C.十几天过去了,这事就被时间的大手轻而易举地从他们的记忆中抹去了,仿佛用干布抹去镜子上的一层水汽那么彻底。

D.这个周末,家里来了一位小客人,他陪整天陪着小客人玩,作业也没好好做,书也没好好看,真是一事无成啊!

 

查看答案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诗人虚构的?

B.石子入浅水,水花四溅,虚张声势;石子入深潭,悄无声息,不动声色。

C.在人生的旅途中,你的身边需要有三、两个知心好友。

D.“你先坐下,”她说:“我们好好谈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