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鉴赏。 【甲】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

诗歌鉴赏。

【甲】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甲】词从表达方式上看,上片重在         ;下片重在            

2.【甲】词【乙】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1.叙事(描写)(写出其中一项即可) 抒情 2.【甲】词表达了词人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乙】诗流露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感叹人生短暂、美景易逝的思想感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首先根据所学积累了解五种“表达方式”,再根据两诗内容判断。第一首作者叙述了打猎之事,对自己的衣着、外貌、行为进行了描写;第二首是借景抒情,所以主要的抒情。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理解古诗思想情感,要根据作者的身世与写作背景,抓住诗句中有情感色彩的字词如本诗中“孤”字理解。两诗抓住最后一句即可理解作者的情感。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甲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文】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下列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御之妻从门间而(从小孔或缝隙里看)

B.晏子而问之(奇怪

C.陛下平明之理显示

D.陟罚臧否善恶

2.选出划线词词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恢弘志士  醉翁意不在酒

B.欲报之陛下也  忧患死于安乐

C.先帝不臣卑鄙 属于作文一记之

D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夫为相御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5.拓展探究: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科技说明文阅读

重视新诗的语言形式

在语言文学中,没有一种文体比诗歌更富有形式感。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衡量一个诗人造诣的高低,首先要看他对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诗人的人格魅力,只有通过语言形式的艺术表现力,包含于诗美的魅力之中,才具有诗的价值。我们不能认同关于新诗的“裸体美人”论、“散文美”论,就是因为它们抹煞了诗歌形式自身的特性,忽略了诗体语言所独具的诗美能量生成的艺术转化。诗的意义和本质,总是包含于语言形式之中。新诗应是诗意本体与形式本体的真正融合。

新诗的形式要素,包括内形式(隐喻结构、情绪节奏、心理逻辑等)与外形式(词语、体式、音节、韵律、色彩等)。实际上,诗的外形式与内形式是不可分的。新时期诗歌向内心的突入,促成了“内形式”建构,而对“外形式”的轻视甚至抛弃,造成了诗形的严重缺失和诗美的消减。“外形式”是对诗人的基本技艺和语言智性的验示,形成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美,凸现出诗的表征,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外形式”,“内形式”就失去了依托。同样,“内形式”是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没有“内形式”,“外形式”也成了空壳。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半自由体、民歌体,因缺乏内形式(也有诗情虚假的原因),导致诗意肤浅或空泛。一首优秀的诗歌,总是内外形式健全完美,高度融一。

新文学诞生近一个世纪以来,为什么新诗未能取得像小说、散文那样长足的发展?新诗语言形式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大概是其主要原因。

新诗语言形式的生命力,在于发挥现代汉语的特色。既要顺应中国人的现代生活节奏,从大众口语和民歌民谣中汲取活力,又要善于从优秀的古典诗词中汲取艺术营养,接通新旧诗之间的血脉联系;既要从寻根探源中发掘汉语诗意(诗性)的闪光点,在打破和摆脱诗体语言的束缚中建立新诗体格式,又要将汉语诗歌艺术置于世界诗歌艺术的潮流中,从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诗歌语言艺术的对话中显示出新异感和光色。

新诗语言的规则性与心灵抒发的自由性,是一组矛盾。诗人的本领就在于能够在二者的对立统一中获取诗创造的自由。亦如跳舞,一旦谙熟舞步,即可从别扭进入自由的状态。确立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就是要实现新诗创作从“走路”进入“跳舞”的艺术转变。

1.下列关于“新诗的形式”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半自由体、民歌体,就是因缺乏内形式而导致诗意肤浅或空泛。

B.诗的“内形式”,是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而“外形式”,则是对诗人的基本技艺和语言素养的验示,因此诗的内形式要比外形式重要一些。

C.新诗的内形式包括体式、音节、韵律等;新诗的外形式则包括情绪节奏、心理逻辑等。

D.诗歌“外形式”形成了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美,凸现出诗的表征,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新诗形式欲有生命力,则应顺应中国人的生命节奏,从口语及民歌中汲取活力,又从优秀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接通新、旧诗体之间的血脉联系。

B.诗人的本领在于:能够从新诗语言的规则性和心灵抒发的自由性中获取诗歌创作的自由。

C.新时期诗歌向内心的突入,促成了“外形式”建构,而对“内形式”的轻视甚至抛弃,造成了诗形的严重缺失和诗美的消减。

D.新文学诞生近一个世纪以来,新诗未能取得像小说、散文那样长足的发展,可能是因为新诗语言形式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裸体美人”论、“散文美”论抹煞了诗歌形式自身的特性,忽略了诗体语言所独具的诗美能量生成的艺术转化,没有达到新诗的诗意本体与形式本体的融合。

B.诗的意义和本质总是寄寓于诗歌的语言形式之中,只有能把握住诗的语言形式,你才能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本质。

C.诗人的人格魅力,只要通过语言形式的艺术表现力,包含于诗美的魅力之中,就具有诗的价值。

D.我国的新诗要形成自己的特点,要得到长足发展,在改掉缺乏“内形式”这个问题的同时,还必须重视诗歌“外形式”,因为外形式是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美。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使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两拨,老年斑羚一拨,年轻斑羚一拨。

B.毕业联欢会过后,小雅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

C.今年四川企业“走出去”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其中投向“一带一路”沿线的项目就约占40%左右。

D.是否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是能不能做到造型轻巧、色彩协调、绘画富有诗意的前提。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张家界旅游,面对那一座座从地下突兀而起的山柱,你必定会臣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B.最后一个隧洞竣工以后,这条耗资巨大、历时两年多的南北交通大动脉豁然贯通

C.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八面玲珑的人。

D.有人认为上网弊大于利。因为网上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所措        一帆风顺       吹毛求疵      不求甚解

B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       狂妄自大      斯底里

C开卷有益        前仆后继       为民请命      持才放旷

D对答如流        狗血喷头       不醒人事      尖嘴猴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