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倡导...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B.18世纪的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说得好:上天赐给人两样东西——希望和梦——来减轻他的苦难遭遇。

C.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伟大的社会改革之中呢?

D.上海世博会山东馆的主题为《齐鲁青未了》,寓意是齐鲁文化之树常青、城市发展之树常青、和谐生活之树常青。

 

B 【解析】试题分析:A应该改为: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B:把第一个“?”改为:“,”。D:句中的主题表述部分不用书名号,只用双引号即可.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绥靖 寒噤 锐不可当  张皇失措 

B狼籍   斟酌  纳萃       别具匠心

C恍惚   尴尬   杀戮       眼花撩乱  

D俨然   叹惋   长途拔涉  月明风青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语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阻è      chèng     锐不可dǎng

B.箱qiè    miù     跚(pán)   杀戮shā  lào

C.寒jìn    jiān  yàn   1ì)

D.sǎn sǒng zēng zh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亲爱的同学,当你行笔到这里时,你的心情如何呢?长征路上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英雄儿女让人感动;秦淮河畔那个彻夜无眠的夜晚让人感动;小石潭的游鱼细石,青树翠蔓让人感动;火车站台上渐行渐远的背影让人感动;人生旅途上的每一段故事都让人感动……是啊,生活中还有什么比感动更重要的呢!它只轻轻一下,就拨动了心的弦律,荡起的涟漪久久挥之不去!无论何时何地,当我们回忆那些令人感动的人,令人感动的景,令人感动的事,总有一种颤动的感觉。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那一刻,我的心头一颤”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

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小题

找回颤动的感觉

林夕

1)毕业前最后一次班会,班主任童老师说了许多祝福和叮咛的话,然后发给每人一张稿纸,让他们写出自己认为未来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算是高中最后一篇作文。

2)童老师话音刚落,他就在稿纸上写出答案:赚一万元钱、住有阳台的楼房、看罗大佑演唱会。  

3)二十年过去了,已成为京城富商的他,又回到故乡,参加母校五十年庆典。他为老师准备了一份贵重的礼物——LV皮包。  

4)他的礼物,好像并没让老师感动——这位一辈子生活在小镇、奔走于校园的中学女教师,似乎对来自法国的著名品牌并无多少印象。相反,他自己,却被老师的礼物深深地感动了!那是二十年前他离开学校时完成的最后一篇作文。

5)他看着那有些发黄的纸上写着:赚一万元钱、住有阳台的楼房、看罗大佑演唱会。他百感交集,眼泪一瞬间涌了出来。  

6)他早已实现这些梦想。实现之后,并不觉得它们重要。  

7)“如果现在,让你写下过去二十年,对你影响最重要的三件事,你会写什么?”老师问。  

8)他思考片刻,拿出笔,在稿纸背面写下:                          

9)老师看了,微笑着道:“给我讲讲吧。我相信,每件事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  

10)那一年,他二十九岁,辞职创办自己的公司,忙的晕头转向,春节也没回家。除夕夜,他往家打电话,母亲问:“有没有吃饺子?”他说:“吃了,在超市买的速冻水饺,一点儿也不好吃。真想吃你包的三鲜馅饺子。”初一晚上,他刚刚上床睡觉,就被门铃声叫醒,开门一看:是母亲。她坐了十二个小时的火车,给儿子送饺子来了!  

11)他对老师道:“那是我一生中吃过的最好的饺子!现在回想起来,还能感受到那种特有的香味。”  

12)一年后,由于各种原因,公司倒闭了。当初创办公司,他欠下几万元债,心灰意冷,萌发轻生念头。这时,一位平时并不十分亲近的朋友找到他,给他一本存折,告诉他密码,转身走了。  

13)“存折上有6500元钱,是他的所有积蓄。他是一名公务员,每月薪水不到一千,每次发薪就存一二百,每次存钱的记录都在上面。其实这点儿钱起不了什么作用,对我起作用的是存折主人的真诚和信任。就算是为了报答他,我也一定要收拾残局,东山再起!”  

14)说到这,他停住了,陷入深思,仿佛又回到那充满艰辛的拼搏岁月。  

15)老师用慈爱的目光看着他道:“那第三件事呢?一定是个浪漫的故事吧!”。  

16)“不,一点儿也不浪漫。那字条上没有写‘我爱你’,‘我想你’这些甜蜜的话。当时那种情况,我们根本没有心情。”  

17)“发生了什么事?”  

18)“两年前,我由于长期劳累和工作紧张,患上了耳疾,医学上叫乳突炎。我先是左耳感染,后来右耳也染上了。那段时间,妻子一直陪着我,每天帮我热敷、清洗耳道。病情越来越重,我需要动手术。手术前夜,我担心手术失败会失聪。她就给我写下那张字条:亲爱的,别担心,我愿意永远做你的耳朵!”  

19)老师被他的故事打动了,像一位慈爱的母亲,伸手在他的背上拍打几下,意味深长地道:“二十年前,你们写在纸上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很虚幻,有的很物质。二十年后,你们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答案,虽然各不相同,但读来读去,我只读出两个字——感动。其实想想也对,生活中还有什么比感动更重要的呢?”

20)是啊,生活中还有什么比感动更重要的呢!它只轻轻一下,就拨动了心的弦律,荡起的涟漪久久挥之不去!无论何时何地,回忆那些令人感动的事,总有一种颤动的感觉。那些感动里包含着岁月老人无法带走、死亡之神无法摧毁的真情。

(选自《中外微型小说》精华本,略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请在第(8)段内空缺处填入三个恰当的短语。

2.为什么“他的礼物,好像并没让老师感动”而“相反,他却被老师的礼物深深感动”?

请结合全文说出原因。

3.小说第(6)段能否删去?请结合上下文说出理由。

4.请说说你对题目 “找回颤动的感觉”深刻内涵的理解。

5.小说常常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1)上面是《最后一课》中运用这种写法的语段,请从“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角度进行赏析。

2)请发挥想象,运用这种写法将本文第(10)段“他”见到母亲那一刻的内心独白描述出来(80-1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则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A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节选自朱自清《背影》)

(乙)目送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B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节选自龙应台《目送》) 

1.乙文中华安在三个不同时期和“我”或分别或同路,请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出他不同时期的表现与心理。

2.按要求对文中A.B两处画线句进行鉴赏。

1)从A句中找出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几个动词,进行简要品析。    

2B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是乙文的题记,请你结合文章第⑨段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请分别从内容情感两个方面,比较甲乙两文的异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