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1.概括文段的大意。

2.文段是抓住闻一多的什么特点来介绍的?

3.第⑥段是紧承上文哪一句话记叙的?

4.闻一多研究唐诗宋词的目的是什么?(可以用文中原话回答)

5.“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些话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6.“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7.读了选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1.写闻一多先生在学术方面,实干苦干,硕果累累。 2.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 3.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4.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5.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及谦逊的人品。 6.比喻。突出了纸上的字写得密,写得整齐,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在学术上下的功夫之深。 7.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是针对现代文的阅读感知能力的考查,这一类题目首先要把握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写作脉络,总结人物的形象特点,然后结合题目设置,总结答案要点。本题是有关《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阅读题目,要理解选文是针对闻一多先生的哪一方面展开的叙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些品质。 1.本题针对文章的整体感知,通过对选文的阅读,可以较容易的得到答案。选文表现的是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如何说和做的。 2.本题针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体会重要语段的作用。选文叙述的是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文章第一二两段就说明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特点,所以可以通过这两段来总结。 3.本题考查重要语段的作用,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发现答案要点,从文章第六段的开头“‘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这一句话中,我们就可以联系到选文第二段的内容。 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含义。通过文章的阅读感知我们可以容易发现问题的答案,此题的关键就是对文章内容的前后联系要分析透彻。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宋词就是为了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5.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过文章内容的感知,结合文章前两段闻一多先生的话语,我们可以感知闻一多先生言行合一、严谨治学的优秀品质。 6.本题针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通过对句子的阅读分析,我们可以较容易的发现比喻的修辞,注意通过“密密麻麻”和“群蚁排衙”来体会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 7.本题考查对文章个性化的理解感悟。要在感知文章内容,感悟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具体抒发自己得到的启示,要紧扣文章表现的情感态度加以表述。本文中主要是学习闻一多治学严谨、言行合一、为国为民的学者风范。 【点睛】 对于此类题目的解答,主要就是结合文中人物的具体形象,表现出的优秀品质,表达自己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学习和实践。要点就是结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能脱离人物形象去叙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文:《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文:《赵襄王学御》

赵襄王①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③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注释 :①赵襄王: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④调:协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1.解释句子加点词的含义。

(1)但当涉猎 (_______)         

(2)即刮目相待(_______)

(3)赵襄王学御王子期(_______)

(4)术未(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此君之所以后也。

3.甲文中的吕蒙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的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均用文中原句回答)

4.从甲、乙两文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谈两点即可)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文题

野 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 _______,植物________ 的景象。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书名言,请你依照这句名言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

名言: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仿写:一本书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导读

请简述小说《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的生活前后发生了怎样的“三起三落”。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①《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木兰诗》中描写战斗激烈、旷日持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意境清朗秀美,其中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请写出两句描写黄河的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