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听了郎朗精彩的钢琴独奏曲《黄河》...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听了郎朗精彩的钢琴独奏曲《黄河》后大家都叹为观止

B. 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当之无愧的。

C. 市民秩序井然地上下公交车这已成为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D. 雷锋是家喻户晓的楷模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A 【解析】试题分析: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望文生义。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秩序井然:经仔细整理或安排的。家喻户晓:形容人所共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选聘.滞笨.缈小.鞠躬尽萃

B. 婉转.烦锁.茏罩.目不窥园

C. 深宵.狂澜.陡峭.仙露琼浆

D. 班斓.取缔.绸密.忧心冲冲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纷(jiū)     孤(shuāng)   门(kǎn)   气冲牛(dòu)

B. 补(jiào)    育(bǔ)       修(qì)    心有灵(xī)

C. (ɡēnɡ)    问(jié)      愧(zuò)   颠流离(fèi)

D. (táo)     累(zhuì)     赤(kē)    深痛绝(è)

 

查看答案

以下2题,可任意选作1题

    ①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不仅可以传递美好的真情,还可以传递生活的哲理。在你的生活中,又有哪些自然之物,触动过你的情怀,或是让你明白生活的哲理呢?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定。要求自拟题目,自我立意,不得套作、仿作、更不得抄袭,如出现人名,请用事物名词或人物称谓代替,如海洋、白云、老师等。  

    ②微信是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可以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添加好友和关注公共平台。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用户也越来越多,人们通过微信阅读信息、聊天、交友、发布广告、抢红包......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微信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而这背后,各种有关微信的故事正在上演,相信你一定有所耳闻,甚至亲身经历过。

请以“微信那些事儿”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定。不得套作、仿作、更不得抄袭,如出现人名,请用事物名词或人物称谓代替,如海洋、白云、老师等。

 

查看答案

阅读于保月的《海蛎子》,完成后面小题。

①冬至到清明,蚝肉肥晶晶。这是老家对海蛎子的俗谚。

②到过海边的人都能看到,礁石上生长着一片片不起眼的贝类,这种学名称牡蛎的东西,老家都称海蛎子。外地人可能对此其貌不扬的海鲜不感兴趣,其实这不仅是渔家人的一道经济菜,也是一种在国内外很有名气的美味海鲜

③海蛎子在我国南方北方称呼各异,南粤一带称蚝或蚵,江浙一带则称蛎黄,而我们山东老家习惯称蛎子或海蛎子。海蛎子虽说是海鲜里的“下里巴人”,但肉肥味鲜营养极佳。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天上地下,牡蛎独尊”的题句,西方人也称其为“海底牛奶”,其妙处可见一斑。

④遍布海边礁石表面的海蛎子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海洋贝类,一年到头,人见人挖,生命不息,奉献不止。小时候经常跟随哥哥姐姐挖海蛎子。用一根稍粗些的钢条或铁丝,一头用锤子敲平成刀状,再安上木头把手,就成了自制的“蛎子刀”。采挖海蛎子也是个费力气的活儿:躬身弯腰立在或大或小的礁石旁,手握蛎子刀,对准礁石上丛生的海蛎子,贴近礁石表面用力地从根处往下剜,海蛎子就会纷纷落到海滩上。

⑤收获回来的海蛎子尽量当天煮熟食用,尤其是春夏季节,过夜后再煮其肉质会变瘦,味道也会打折。

⑥海蛎子鲜美,如今人们的吃法也越来越讲究。无论烤、煎、拌、炸,还是生吃、蒸煮、清炖,或者调馅等,花样名目繁多,配以普通的食料,满足着各地人们不同的胃口。

⑦记得小时候家里做得最多的就是海蛎子炖豆腐。先把豆腐切块,鲜猪肉切丝,配以香菇、冬笋厚片,加点芹菜和青蒜苗梗段,待锅内蒜片爆香之后,加入肉丝、香菇、冬笋炒几下,随即将煮海蛎子的鲜汤下锅,加上豆腐块,烧沸几分钟,调味后下海蛎、芹菜、青蒜,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香油即可出锅上桌。

⑧还有一种适合懒人的海蛎子做法,其味道天然纯正。就是取适量火锅底料,按比例加水,煮开,下海蛎子,顺便再下点其它的蔬菜,然后加点面条什么的,如此简单做法照样提味开胃。

⑨其实对我这个少小离家的人来讲,最喜欢的吃法还是凉拌海蛎子肉。当然,对于外地人来说,吃海蛎子需要懂些窍门,购买或食用应挑那些“肚子”凸起的上品,因这种海蛎子肥度最大,肉嫩饱满。

⑩如今的海蛎子,身价已不同于往昔,但依旧是灰蒙蒙不起眼、与世无争的形象,默默地生长在异常艰苦的环境里,虽时时经受风浪的冲击磨砺,始终依附于石壁或泥沙,嶙峋沧桑的外壳里,永远蕴含着一颗温柔鲜亮的心。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2月5日)

1.从文中②③④看,海蛎子具有哪些特点?

2.第ƒ段中加点词语“下里巴人”一词由来已久,你能说出其意义的演变过程以及在文本中的含义吗?。

3.写文章讲究前后照应,试找出与第‚段划线句相照应的句子。

4.第ƒ段中引用唐代诗人李白的题句和西方人对海蛎子的评价,有什么作用?

5.选文第⑩段的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周艺多传

[宋]谢逸

艺多姓周,抚之临川人也。世为器用之工。艺多天资精敏,自少时技能已出诸父,自以为己不若也,故以艺多名之。其为人朴厚寡欲,不妄言笑,衣敝衣,拱手立群匠侧,若无能为者。及其操绳墨、运斧斤,力不劳而器用成。诸匠惊骇却视,不敢比肩立。艺多泊如也,未尝有矜色。诸豪贵家争邀致之唯恐后。艺多不肯屑就,必择其待之以礼者与夫能辨器用良窳者往归焉。否则倍其用,不顾也。既往必求静室、远嚣尘者居之。平心志一视听,然后用工焉。委材于地,唯其所用之成,无计其日,然后尽心力焉。询之,则怫然怒,迫之亟成,则焚其器用而归,杜门诵浮屠书,百计诱之不从也。 

——节选自《溪堂集》 

[注释]①斧斤:泛指各种斧子②良窳:精粗;好坏③ 平:使......安定。④浮屠书:佛经。

1.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句读。

必择其待之以礼者与夫能辨器用良窳者往归焉。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不言笑  (2)敝衣  (3)有色  (4)其用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诸匠惊骇却视,不敢比肩立。

4.选出对传主周艺多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艺多常“拱手立群匠侧,若无能为者”,说明他不求引人注目,憨厚无能。

B. “诸豪贵家争邀致之唯恐后”从侧面体现了艺多技艺高超。

C. 从“往必求静室、远嚣尘者居之。平心志一视听,然后用工焉”来看,艺多是个平心静气用工的人。

D. 艺多对待主人的“询”和“迫”,非怒则焚,表明他做事有自己的原则,不愿受人叨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